APP下载

论岑参边塞诗的奇特峭拔之风

2010-08-15腊金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咏雪岑参边塞

腊金萍

(新疆阜康市职业中专,新疆 昌吉 831500)

论岑参边塞诗的奇特峭拔之风

腊金萍

(新疆阜康市职业中专,新疆 昌吉 831500)

本文主要分析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歌特色的奇特峭拔。分析了其诗歌充满着的边塞英雄的豪侠气概与爱国精神。

岑参;边塞诗;奇特峭拔;豪侠气概

岑参的诗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现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岑参以豪侠的气概写出了具有雄壮风格的诗。岑参乐观昂扬的进取精神及英雄豪侠的气概也呈现在他的诗作之中。这种对建功立业的执着追求,应该说是应时而生的,是空前繁荣的盛唐时代所赋予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最后一篇尤为突出地表现了岑参诗“奇”的风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这是一首咏雪歌,又是一首送别诗。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13),岑参再度出塞,充当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诗送武判官归京》即写于此时,这首诗是歌行体,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一为送别前的雪;一为饯别时的雪;一为送别时的雪;一为送别后的雪。一切都围绕着雪,雪是景物的中心。他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天气的寒冷,依依的离情别意,悠悠的思乡愁绪,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奇丽豪迈的色彩。

咏雪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具有悠久传统的。《诗经》、《楚辞》中就有咏雪的诗句。在六朝诗歌中,写雪的就更多了。白居易从要求诗歌的比兴、寄托出发,指责六朝文学特别是梁、陈二代诗,“率不过嘲风月,弄花草而已。”(《与元九书》)岑参的《白雪歌》,虽然描写了风雪,但不是嘲风雪的,他通过写边地的风雪与苦寒来反映从军将士的边塞生活,既得体物赋形之妙,又能情见乎辞,表现出诗人与友人惜别的深切感情。因此,《白雪歌》比起喜尚形似,专意雕章琢句、纤细、佻巧的六朝咏雪诗,风格迥然不同。

《白雪歌》中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深得咏雪之妙,可以说是集六朝咏雪佳句之大成,而又高六朝诗人一等。应当承认,六朝咏雪诗,在描绘雪景上是有一定贡献的,他们用了不少形象化的比拟,把雪景写得很美:齐简文帝的《咏雪诗》把雪比作“银砾”,有所谓“晚霰飞银砾,浮云暗未开……看花言可折,定自非春梅”之句。梁裴子野的《咏雪诗》云:“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用连蝶拂草与飞花落树模写雪花的飘舞之状。吴均《咏雪》诗用“萦空如雾转,凝雪似花积”来比拟“微风”“细雪”;何逊《咏雪诗》“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复亲。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将凝雪比作地上的月光和“玉尘”;刘孝绰的《对雪诗》“桂花殊皎皎,柳絮亦霏霏”,把雪比作“桂花”与“柳絮”。但是岑参的这两句诗,形象更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他不同于六朝诗人通过细小的局部点缀雪景,而是用阔大的景物描绘茫茫的雪原。前边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这里一转为“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个“忽”字,有点出人意表,突兀、奇特,更妙的是诗人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把雪的皎洁、鲜润、明丽、飞动,传神地描绘出来了。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既美而又富有诗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出了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与前后文所极力描绘的风雪严寒之状形成鲜明的对照与映衬,显得错落有致,语奇意亦奇,使读者为之赞叹不已。

一、就全诗而论,《白雪歌》给人的艺术感受是新奇的

他写风,写雪,写冰,写寒,处处扣紧边地的特点,用浓笔重彩,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诗的开头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就抓住了边地风猛雪早的特点。一个“卷”字刻画出席卷一切的塞外朔风的威力,使我们仿佛听到塞风的怒吼;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疾风与边地特有的经冬不枯的劲草搏斗的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了边地早雪的气候特征和诗人的惊讶之情,一字一词的使用,均可看出诗人的功力。“瀚海阑干百丈冰”之句,既描绘出冰块的高大,又写出了冰封地区之广,茫茫瀚海,纵横冰斜,画出了一幅银白世界的壮丽图画。诗中写寒,则又是另一种手法,它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得变硬以至失去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著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不抽象写寒,而是通过身边的器物与人的感觉来衬托,更使人感到严寒的威力,表现出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因为“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之物,又使人觉得这种描写是真实的。

二、《白雪歌》在饯别与送别场面的描绘上,也突出了奇的特点

在宴别时,用“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急管繁弦来演奏,添加了异乡的情调。最后写目送友人骑马归去的情景,尤觉余味曲包。当友人消失在山回路转的天山雪路之后,诗人将视线停留在友人雪中留下的马蹄印上,通过伫立凝望,将依依惜别的怅惘之情与思乡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言尽而意不尽,以景结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白写的是“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的场面,在诗中较为习见,岑参所写的边地雪中送别,诗中所见不多,使人倍觉新奇。作者善于捕捉边地所特有的自然奇观,以粗犷的笔触,写阔大的景物。试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物是何等阔大,视野又是何等开阔,“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景象又是何等奇特,这些都是边地自然现象的奇观,在中原地区是看不到的,也是前人不曾描写过的,可以说是前人的未辟之境,经过岑参的艺术创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岑参不仅把它表现得有声有色,而且色彩很鲜明。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的银白色的冰雪世界上,诗人又摄取了一个“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特写镜头,用鲜红来映照茫茫雪海之洁白,使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强烈,更加点染出塞外风光的奇丽,这就为他的边塞诗带来了雄浑、悲壮的美学特征。作者充分利用歌行体换韵的特点,使换韵与转换画面相结合,既奔腾跳跃,而又转换自如。《白雪歌》多次转韵,有时二句一转,有时三四句一转,它的转韵又随之转换诗中所描写的画面,或一句一个画面,或两句一个画面,画面不断更迭。如首句写风,次句便写雪,三、四句则以形象的比喻拟雪。前四句写外景,接着转写内景,写军幕中的苦寒,继而又一转,转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外景上,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然后写饯送,又把远景拉回到辕门之内,复又由内而外,又写严寒、冰雪、送别,脉络清晰,章法严谨。这一幅幅的鲜明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读其诗如观有声之画,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奇的色彩

岑参的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这些作品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奇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增添了岑参边塞诗浪漫多姿的艺术风采。岑参中年两次出塞,“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歌颂封常清的战功和唐军的勇武,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边塞上大自然的剧烈变化,同声势浩大的行军场面融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岑参的边塞诗不只写军事行动,他还别开生面地描写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北风卷地,黄沙入天。有时作者把这些奇异景色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描述,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此诗通过对大军出征时险恶环境的描写,热情歌颂了出征将士军纪严明、不畏艰险、勇于征战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并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师西征必胜的信念。此诗并非出师西征的纪实,而主要是诗人的悬想,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就成为其重要特色。

岑参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把所要描写的事物突出地表现出来,增加了新奇、感人的力量。但是这些新奇的景象却来自诗人通俗易懂的、明白如话的诗句中。更重要的是这些诗句都来自诗人的生活实践。岑参如果不是亲身到西北边疆,并深入细致地观察当地的风光,特别是体验了将士们的战斗生活,他就不能写出这些奇句来。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的风习和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征戍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岑参,因其边塞诗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使他以边塞诗而闻名。历代对岑参诗歌(尤其是边塞诗)的评价,都离不开一个“奇”字。

岑诗“奇”的风格表现在作者创作的各个时期。“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就是针对其早期诗歌而说。但是,因岑参在其边塞诗中描绘了大量的边塞风物、景色,给世人展了一幅幅奇丽异彩的边疆图画,因此“奇”又尤其成为岑参边塞诗的显著特征。岑参诗歌中的“奇”,是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的,是生活感受的自然流露。所以“奇而入理”,更能突显出景物的神韵来,例如用三军的战鼓声和呐喊使雪海翻滚,阴山动摇,渲染出唐军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雄壮气势和宏大的场面;用流云飘不过山顶,飞鸟越不过山壁,突出山的高险;用山峰为之动,峨眉山似漂浮水上,分别写惊涛击岸,可见,诗人追求的是艺术真实,这也使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吴庚舜,陆永品.唐诗名篇赏析[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1.

[3]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I207

A

1673-0046(2010)5-0204-02

猜你喜欢

咏雪岑参边塞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汗不敢出
汗不敢出
七绝·咏雪
《咏雪》六练
山房春事(其二)
边塞饮酒记
梦回边塞
又恨又爱是岑参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