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本位”理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以汉字课教学为例

2010-08-15乔玉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字组留学生语义

乔玉雪

(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字本位”理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以汉字课教学为例

乔玉雪

(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汉语教学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汉字教学却较滞后,连要不要汉字教学还存在异议。本文以“字本位”思想为指导,以汉字的生成理据和规律为依托,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探讨了汉字教学的方法和意义,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能有所帮助。

字本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

汉语语言学一直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但是西方语言学理论,大都是建立在印欧语言的基础上,使用在汉语上有点削足适履的感觉。印欧语是以词为本位的,词与词的界限一目了然,然而汉语与印欧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汉语有其独特的特点。张斌先生就曾指出:“辨认汉语的语素比较容易,因为语素跟语素的界限比较清楚,而辨认汉语的词汇比较困难,因为词汇跟词汇的界限比较模糊。”也就是说印欧语系的最小自然单位是词,而汉语的最小自然单位是字。

20世纪70年代,朱德熙提出了“词组本位”,黎锦熙提出了“句本位”。徐通锵先生在《“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等几篇论文中初步提出了“字本位”的理论体系,在《语言论》(1997年)中正式提出了“字本位”的观点,这一理论重新回到传统汉语语言学观点上。

吕叔湘曾在《语文常谈》中认为,对于印欧语来说,词为基本语法单位是非常明显的,“汉语恰恰相反,现成的是‘字’,语言学家的课题是研究哪些字群是词,哪些字群是词组。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其实啊,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1975年指出:“汉语是不计词的,至少直到最近还是如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字’这个名称将和word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角色相当。也就是说,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字。”这一观点和徐通锵先生“字本位”的理论相契合。徐先生认为:字不同于词,汉语是不计词的,字是汉人观念中的中心主题。”法国LaGompagnie于1989年出版了一部初级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正与徐先生的思想相一致。

虽然“字本位”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汉字教学却较滞后,有的时候连其存在性都遭到质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一句俗话:中国字似溜似儿,多一点不是字儿。从中可以看出汉字在第一语言习得中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面对汉字,那么多的笔画多多少少都有些恐惧感。所以在汉字课教学中首先要减少学生的这种感觉,汉字课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小这种感觉。

一、汉字教学的方法

汉语与英语不同,汉语的最小的自然单位是“字”而非word,汉语特性是单音节(双声叠韵的比重极小,可以忽略)、方块字构成的表意特性,并且汉语有较多的同音异形字、形近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尤为重要,只有教学方法合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以笔画、笔顺教学为基础

汉字的笔画大概有28个。虽然较多,但是最基本的只有“点、横、竖、撇、捺、提”,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先教学生学会、写好这几个,然后逐级加量、加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笔画同时让学生接触简单高频的独体字,比如:“人”可以教给学生撇、捺的笔画。其后把“人”转换成“亻”这样可以进一步延伸教给学生“你、他、们”等同字族的词,使留学生有初步的字族概念。在初级汉语学习过程中虽然很难,如果绕过这个阶段不学或认识较少的汉字,学生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行而不前。如果学生能建立起字族的概念,汉字的字义“显性”特性在中、高级的学习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书写汉字的时候有点连“横”都是从右到左的,对于第一语言是汉语的人来说不可理解,但对于他们就要在初期阶段告诉他们汉字的书写顺序。如:先横后竖、先左后右等

2.以部件及组合教学为抓手

英语是语法“显性”的语言,它的主谓语等都十分明显,而汉语却是“隐性”的语言,主语、谓语等的成分的划分比较困难。词的问题也十分大,词与非词的界限十分模糊,而汉语的语素却好辨析。本着“现成、清晰”原则,汉语可以说是语素为主的语言。语素和字基本上是对等的,所以“字本位”紧紧抓住“字”这个抓手。

汉字在远古时期是有理据的,多是象形、会意、指示等,它们多是高频的独体字,在后期的发展中汉语多是形声字,但偏旁部首多来源于前期的独体字。故在汉语教学中在教独体字的时候可以引入甲骨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形声字的时候可以做同义符组字练习、同声符组字练习使学生能“望文生义”。虽然偏旁部首的含义与字的含义有时候相差较远,但能达到“由字析义”就有望构建成汉语的思维模式。

3.以形近字教学为展台

形近字有①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如:“士、土”。②形状相似,只有一两笔的笔形不同,如“外、处”等。③形旁不同,声旁相同,如:“跑、抱、饱”等。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看到全是横横竖竖的汉字,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辨别、去识记。如果今天见了这个明天见了另一个,他们会觉得汉字真是无从下手。留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都是思维发展已经成熟,有相当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若在汉字教学中把字形相近的字拉出来,都摆在学生面前,此时的学生不是迷茫,而是瞠目结舌,为汉字的神奇,他们会津津乐道地去识记这些形近而不同的汉字。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①直观形象如:把“难——雄、弟——第”都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分析字与字的不同;②辨字写字如:“清、请、情、晴”学生就会明白它们的声旁相同形旁不同,故读音相近而字义不同;③变字,可以给学生“日”让学生加一笔或一个偏旁部首变成一个新的汉字,像中国的变脸一样引起了留学生的极大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二、汉字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汉字教学与部件教学

汉语的特殊性决定汉字在汉语中的特殊地位,汉字教学中往下讲授部件的时候可以涉及音韵、造字法等古代汉语的知识,使学生感受中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悠久历程,也使学生达到汉字拆得开、合得拢、望文生义,在将来的学习中遇到从未见过的生字能较顺利地往下进行。初级阶段的象形、会意字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描述意义,当所学汉字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就抓住“形声字”这个大头。在第一语言教学中,一般是利用部首来识记成批的汉字,因为部首有指明该字所属义类的作用。在对外教学中如果坚持,留学生在识记和书写中都可以有理可据。

2.汉字教学与词语扩展

徐通锵先生认为,“字的性质是形、音、义三位一体,听觉单位、书写单位、结构单位三位一体”。“比类取象”,即“以‘字’为某一义项或语义特征为基础把语言中与此有关的‘字’拉过来,彼此相互注释、相互限制,构成一个语义明确,功能相对单纯的‘复音词’,使原来隐含在义项中的词概念明确化和离散化”。(徐通锵,1994)“字本位”跨越词汇、语法两个板块,汉语句法的生成机制是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向心、离心两种结构形式逐层扩展,形成各级字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词的比类和分化进行词语的联系。如:水:白水、开水、墨水、雨水、矿泉水、汽水、口水……;水车、水果、水灾、水流、水手、水兵、水货、水边……第一组是向心字组,核心字代表了一个如语义场的义类,它大致框定了这个字组意义的范畴或所属,与其组合的前字,则在核心字义的基础上具体、细化字组的语义特征,就如对处在后面的核心字的注释。第二组则被称为离心字组。徐通锵先生认为在语汇性的语义结构中,意义重点都是偏重在字组的后字上,因此当核心字处在字组前面时,其作用是去限制后字所代表的各个义类的语义范围,突出它支配其他义类的语义功能。如第二组中“水车”,其意义的重点即在“车”上,“水”则限制“车”的意义种类。通过这样的联系使留学生有较强的直观的感觉,特别对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习得者来说,他们明白汉英的限定词语位置的不同。

3.汉字教学与文化阐释

从大的中国电影来看,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汉文化有其根深蒂固的特性,这有其优势同时也具有劣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留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在汉字教学中笔者通过汉字语义“显性”的特点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汉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特别严重,在非汉文化圈内这个是十分难理解的。笔者以“女”字为例讲解了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字在语言里属于核心词,也是汉字里最早产生的象形字之一。“女”字随后作为一个重要的偏旁参与造字,在文字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女旁字家族。据笔者统计,《汉语大字典》收“女”旁字达956个,《汉语大字典》表姓氏的“女”旁字多达46个,如:“姜、姬”等。这大多代表了古代母系社会对其母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被父系社会所代替,“女”旁字多为其他意义的字。《汉语大字典》中,有156个字其意义与姿态、容貌有关,占有意义女部字的四分之一。其中表示貌美的有100个,如:“好,美也。”这些汉字已经明确地表示女为悦己者容的思想,女子已是男人的附属物。大圣人孔子亦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汉字中还有很多表示对女性的亵渎,如:“奸、婬”等,红颜祸水思想把放荡、妒嫉、贪婪、愚蠢这些污泥浊水一股脑泼在女性身上。可见在先古造字的时候男尊女卑思想已较严重,在网络上有人提议把这些字重新改造,笔者认为这只是文化的沉淀,应保留其原貌。

法国于1989年出版了一部初级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作者白乐桑在教材简介中指出:“本教材在总体设计上力图体现汉语字与词关系这一特点,循汉语之本来面目进行教学,故本教材可称为‘字本位教学法’。作者使用此法曾有多年的实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用汉字的生成特点和习得规律教学生识记汉字,向学生讲明字的理义,分析字的构成方法及其意义,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强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消除他们对汉字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汉字教学变得充满趣味性和有意义性。本文探讨了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绝非是忽视其他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在汉字教学中可以语文分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徐通锵.语义句法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H315.9

A

1673-0046(2010)5-0196-02

猜你喜欢

字组留学生语义
找字组名言
“青”字组字歌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语言与语义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拜拜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