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专院校公共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

2010-08-15许小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心理障碍外语教学

许小红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

高专院校公共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

许小红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

公共英语是高专院校很重要的一门课程。由于学生基础薄弱等各种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本文将对这些现象的成因进行论述,同时也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公共英语;心理障碍;对策

公共英语是高专院校很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特别是在专升本、成人高考、全省5000名教师招考、农村教师特设岗位等诸多考试中,英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多一次就业机会,他们的前途和英语紧密相连。

一、心理障碍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心理体验:⑴有着明显的畏难情绪。⑵有学好英语的主观愿望,但在实现愿望过程中遭遇了他认为“无法克服”的困难,停滞不前。⑶毫无成就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⑷学而不知其用,为考试而学习。这些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反过来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着消极的看法,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理所当然地成为阻碍他们提高英语水平和成绩,迈入英文美妙殿堂的最大障碍———心理障碍。

在我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焦虑心理

所谓的焦虑心理,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消极情感,由期待、烦乱、恐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指学习外语时的紧张、忧虑的心理状态。

高专院校的学生入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尤其是英语,底子普遍薄弱,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词汇量相当匮乏,仅能识记几百个词汇,严重影响了他们应用能力和其他技能的提高。相当多的学生在发音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害怕丢面子不敢开口说,生词太多又读不懂。而他们心里清楚,英语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很重要的砝码,学好英语和以后的就业是有必然联系的。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能力起了冲突,学生们逐渐产生了矛盾心情和焦虑情绪,既想学好又害怕学,更不知从何入手。

2.厌学心理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课,将来毕业到农村当小学教师,在那里,英语根本就没有用途,学多了没用,因而不愿学外语。所以,他们在学校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是因为学校要求他们学而学。他们的学习目标只是满足于及格,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心底里讨厌和排斥这门课,英语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沉重负担。

3.挫折心理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解释,挫折心理是个体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即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想讲讲不出,想听听不懂,想考出好成绩或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动机不能实现,故常产生挫折感。

这种现象在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学习中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底子比较差,为了解脱或减少挫折对自己带来的心理紧张,受挫者往往采取一些消极的自我防卫手段,典型的有攻击、退化、冷漠、固执、逆反等。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在遇到困难时即使付出了努力,收效可能也甚微。有时,由于努力的收效甚微,反而会遭到同学的嘲笑,这时,如果老师没有给予适当的关注,反而再去批评的话,便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的想法,甚至还会产生自卑感。

二、对策

学生学习外语存在情感障碍,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个大问题。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主要因素还是学生的主观行动,应该帮助每个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努力进取,逐步培养自信、诚挚、乐观、豁达的品质。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创造轻松愉快的外语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只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消极、被动地学习,课堂教学刻板、沉闷,学生机械识记,为了考试而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人本主义(humanism)教育思想源于西方,在西方文明进程中,humanism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渊源。人本教学思想在中国出现并流行有其社会背景,也有其适宜生长的土壤: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就是对人性的关注。这正好也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每个人都有爱与尊重的需求,只有当人的这种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建立起一种融洽愉快的人际关系。只有老师理解、尊重、热爱学生,才能为学生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对于起点较低的高专学生,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爱,他们是有希望的,他们是能学好的;应该寓情感、品质教育于外语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应该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归宿,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会慢慢喜欢上英语课,不会紧张,不会害怕。

日本心理学家山口彰先生曾说: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在人们的心里深层,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心理因素,不但具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因素,同时还具有消极的心理因素(山口彰,1989)。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因素并影响学生的意志活动,而意志活动与积极的情感、情绪相结合,便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所以,教师的爱不仅会影响外语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外语学习态度。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可以调整师生双方的情绪,激发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

2.教师驾驭难度,分层次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师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大,普通教学模式常常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吃不了”,这时采取一锅端的方式就不行了,因此必须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比如:把全班学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基础相对好一些,B组相对差一些。在教学活动中,A组的任务主要是能力的提高,而B组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就拿《新编实用英语》中的Section One——Talking Face to Face为例,B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熟练掌握本课所学的基本句型和交际用语,尽量能够背下来;A组学生不仅要记住,而且应该实景操作,实际能运用出来。这样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力所能及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不但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且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他们再也不会因为任务太难而对英语望而生畏。除此之外,低层次学生在实现本层次的学习需求后,还可以向更高层次努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递进式地不断取得进步。

所以,在高专学校,英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驾驭任务的难度,这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欲,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因素,提高课堂教学。

3.教师正确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分层评价“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让所有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起跑线”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所以,评价一定要体现个性,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丹麦教学法专家叶斯伯逊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言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试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水平较低的B组学生教师要多采用表扬性评价用语,如“Much better than before.”“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切忌对学生的错误埋怨指责、讽刺挖苦,伤及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常言道,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水平较好的A组学生,一定要采用激励性评价用语,指明不足的同时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努力向上,如“I am sure you can.”“You can doit well,come on.”

评价不仅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且要张扬个性化的学习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1]卞树荣.人本思想与当代外语教学发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0):64-67.

[2]戴俊霞.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1,(2):17.

G648

A

1673-0046(2010)5-0148-02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心理障碍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