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10-08-15武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方法

武瑛

(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武瑛

(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本文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该学科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

究,分析了符合课程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中专生;项目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衡量人才的一项指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培养的是劳动技能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掌握技能的同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此外,我们的中专生来自全省各地,因地区差异、客观条件等因素造成中学信息技术知识的缺失,任教五年来,笔者一直基于中专生基础薄弱的问题上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应用平台,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笔者根据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该学科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1.教师应正视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需要心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人的需要,既是整个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又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因此,不断强化学生的需要心理,提高学生需要的层次,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根本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需要心理,第一,结合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需要心理。第二,播放一些应用信息技术典型事例,启发学生,增强其学习信息技术的需要感。第三,引导学生逐步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利用上网浏览、使用搜索引擎查阅急需的参考资料等,都会增强他们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渴望。第四,从提高信息素养、倡导终身学习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是否考试”、“是否设为必修课”等问题。

2.强化引导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笔者认为,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多给予学生表扬,在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成功感的同时,提出问题,平等地、探讨式地解决问题。例如:Word作为常用的一款文字处理软件,从问卷调查了解到,只有5%左右的学生会使用,10%左右的学生接触过Word软件,但从文字处理的角度分析,该软件操作易于接受。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以灵活的主题引起兴趣,强调创意与创新;以辅导代替教,以实践实现学;以点带面,通过一个软件的学习使用,引出一般的软件的学习使用方法。

(1)任务驱动:了解所教的学生在要教的知识体系内已知了多少、分布状态及其需求。任务的设计要贯穿知识点,除了掌握知识内容外,强调创意、创新、表现自我的意识。

(2)强调个体化指导:指导的过程不是手把手的教学,而是鼓励学生提问题,帮助学生将问题深化,回答问题的过程;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只给学生指引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例如:如何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引导思考:在何处插入?插入位置怎样定位?观察插入菜单,如何选择操作?图片进入后选中它有什么现象?如何选择设置图片的属性?让学生在分步思考分析、操作中解决问题。

(3)任务讲评:任务讲评的过程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创意新颖、主题突出、处理技巧等为题,以学生的作品为主线进行讲评。讲评一般安排在学生完成作品大约一半的时候进行,课堂上由学生自行演示自己的作品,谈设想、布局、处理技巧等,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总结作用。由于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大家学习积极性较高,当主讲同学说到精彩之处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效果非常好,不教胜过教。

(4)提高完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与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学生间相互切磋、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评测:评测过程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重视他们的创作,既给予压力也给予动力,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之处,指出尚缺之处,表扬中的批评更能使学生接受与提高。评测要以立意、创新、技术技巧等为主要标准综合评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任务驱动下的协作,相互讨论与启发去分析、发现、解决问题,可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这种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同时提供了充分的创新思考空间,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普遍存在惰性心理,充分激发其主动意识

根据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教师要随时注意从学生的主、客观因素和自身三个方面努力,不断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将教学的各个模块内容与学生将来工作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选择与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有关的素材,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理论上做到“精讲、少讲”,操作上做到“仿练、精练”

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精讲多练”是教学的一大特点。所谓“精讲”,就是不必面面俱到,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多动手、多动脑,在上机过程中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如将理论课和操作课合并来上,直接在配有投影仪的机房进行授课,这样在老师讲解和演示的同时,学生可以马上进行操作,两者同步进行,学习效率会更高。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操作中要求重点设计好选题,使得选题既贴近实际需要,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例如:Excel应用的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的设计及应用”、“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使用”、“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题目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5.普及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专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衔接能力较差导致计算机学习效率低下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就十分必要。

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协助作用,以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职业技能为根本。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实践教学活动带动理论课教学。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项目的选取。设计和选取项目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需求,同时设计和选取几个难度不同的项目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认真挖掘教材,从而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项目任务,这些任务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要具有实际应用性,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体现项目的实用价值。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国兴,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G642

A

1673-0046(2010)5-0144-02

猜你喜欢

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