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2010-08-15熊惠平李堉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英语教学

熊惠平,李堉华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熊惠平,李堉华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本文根据笔者对九江市10县49位农村英语教师的问卷和调查,总结出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切实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成功。

新课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并在内部征求意见,于2001年正式出台。

英语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推行任务型的学习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体现了外语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特别是《课程标准》将课程分为9级,其中2、5、8级分别体现了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毕业要求,各个级别的描述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要求全面而又具体,体现了包括小学在内的外语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同时考虑到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的高标准要求,允许某些地区因条件和需要的不同作适当的调整,这既体现了统一性,也体现了灵活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的一轮英语教学改革随之在全国铺开。在课程改革中,根据笔者对九江市10县49位农村英语教师的问卷和调查发现,新课标也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在一项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仅有2.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10.2%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71.4%学生反映平淡,18.4%的学生反映没有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反馈表明:24.5%的学生倾向口语交流,8.2%的学生倾向语法分析,10.2%的学生倾向阅读欣赏,59.2%的学生倾向应试学习。可见,英语这门学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浓厚的兴趣,有兴趣也基本停留在应试阶段。更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学生在初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异常吃力,很多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想放弃英语学习。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对于思维活跃、爱说爱动的中学生来说,英语通常是中学生还比较有兴趣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六年级毕业应达到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二级水平还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就词汇来说,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就语法方面,要求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人称代词区别、动词在不同情况下有形式变化,了解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然而,调查发现,只有10.2%的受访者所在乡镇的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89.8%的农村学生是初一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即便是在开设了英语课程的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英语只是副科,一周只有两节左右的课时,也没有正规地进行教学。许多小学的英语考试都流于形式。既然如此,学生又如何能学好英语呢?过去的初中英语教材是零起点教材,学生还可以从头学起,英语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大部分初中英语教材变成二级起点教材。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学生难以跟上教材进度,学生从初一开始丧失英语学习兴趣,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了。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巨大障碍。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69.4%的受访者所在学校存在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在教授英语的情况。师范专业毕业的仅占英语教师队伍的65.3%,而英语教师年龄构成趋向于年轻化,主要由20-35岁的青年教师担任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40岁以上的英语教师比例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农村中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实力有限,乡镇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专业英语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英语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足。

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业务水平均较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但实际上,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又由于32.7%的受访者以前没有学习过英语语音知识,16.3%的受访教师在中学阶段没有学过音标——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初中正是英语学习进入系统化、规范化并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教师自己发音不准确,没有接受口语的正规训练,直接导致了英语教学缺乏英语交流环境,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差的现状。

三、旧的教学模式依然普遍存在

虽然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好几年,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英语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缺乏相应的力度,再加上经费补充困难、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现代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此次调查中,教师对新课标所使用的教材反映强烈,普遍反映新教材不方便教授,有些教师认为不如老教材,有些词汇太难,有的内容与农村生活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教材往往被视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和准绳。很多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认为,凡是写在教材里的,就应该教授。所以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教材中的某些问题,但他们不敢作任何的修改或调整。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是转变思想,端正对教材的认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总之,对教师来说,教材不再是金科玉律,而是一种教学依据。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实际使用教材,而不能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1)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并不意味着教材不合格或者完全不适用。即使再优秀的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取舍和调整的余地。

(2)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或调整,不会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优秀的教材允许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或调整。

(3)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评价成绩。学生的学业评价,特别是水平测试,并不以某种教材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有些教师担心对教材进行取舍或调整后,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忧。

对于教材的取舍或调整,要求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内涵,并对新课标要求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等五个方面在各级别的分布有良好的把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因此,一套教材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提出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实行“一纲多本”,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现实情况的需要。在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不断锤炼,才能真正用好新教材。

四、教学方法仍然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即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但此次调查反映的现实情况是:只有28.6%的教师经常用英语授课,69.4%的教师偶尔用英语授课,还有2%的英语教师从不用英语授课。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是用汉语讲语法、翻译课文。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背和做练习题。课堂气氛沉闷,没有交际,没有互动,学生只会写不会说。这都说明教师还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原有的教学大纲的认识上。

如果认真对比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不难发现有三大显著差异:一是关注的重点不同。教学大纲关注的重点是英语的知识与技能,追求的是学会使用英语这个结果,课程标准却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教学大纲关注对语言只是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课程标准却更强调语言习得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是课程标准将学生情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兴趣”、“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等个体情感范畴的东西放到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最为突出的地位。学生倾情参与不再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佐料,而是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教学目标。三是课程标准的叙述方式更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激发、培养和帮助学生,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教导和灌输。

旧的教学模式之所以依然存在,原因之一是:有些教师对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经驾轻就熟,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就意味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重新研究教法,并且不断试验、不断改进。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这是至少需要三年的一个循环过程。原因之二是:对于新课标认识不清,认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只是教材的改变,而没有认识到新课标实际上是对原有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

五、考核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科学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59.2%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于应试学习,对于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占2.0%,较浓厚的占10.2%,一般的占71.4%,没有兴趣的占18.4%;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包括社会上组织的活动)的农村中学只有22.4%,有26.5%的农村中学从不组织英语课外活动。这一数据反映的现实情况是:在广大农村中学,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只重视书面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就停留在了考试的分数上,并且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甚至把这个指标作为对教师评优晋级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为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而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这样一来,教师在新课改中难以发挥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和应付考试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讲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行循环状态,严重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

英语新课标的颁布对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不仅适合城市学校,也适合农村中学,在新形势下,农村英语教学的确面临新的挑战。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转变观念就是要真正形成与新课程相吻合的体现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任何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的观念中引发,因此,新课改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教学模式的变革意味着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作为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不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知识的发现、探索、归纳、总结和实践者,应该明确教学不再是原有的照本宣科,而是充分展示教学的思维过程,而是承认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能够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应用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

[1]贺林茂,何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微观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G63

A

1673-0046(2010)5-0138-02

该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编号:07YB21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英语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