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情感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2010-08-15郄瑞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内驱力学习者创设

郄瑞丽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情感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郄瑞丽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本文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下,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者、教师和学习情境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探讨情感教学对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有效策略。

情感教学;生态平衡;持续发展

在web3.0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并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更多地关注知识与技术,而忽略了学习者情感方面的需求,从而导致学习中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的现象。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社会学角度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已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四个方面是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分子,更是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中要学会与人相处,就要注重在情感方面提高自己。

2.学习者的个人生存发展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曾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商,20%取决于智商。人的发展是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过多地关注的是学生认知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情感缺失不完整,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学校和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除了受家庭的影响,学校成为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

3.教育技术学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意识与态度放在首位。可见情感因素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从情感教学的方面来培养学习者,使他们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教学要素分析

下面,我们将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感教学中存在的要素,探讨创设学习者有效学习情境的方法。

(一)学习者分析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感(求成欲)、互惠心(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动机。学习的外在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则能起到长效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并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杜威曾在《我的教育信条》里阐述自己的教育原则思想,其中有一点涉及情感性的,即要注意儿童的兴趣,兴趣是儿童能力的最初显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些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

(二)教师分析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真正教育,必然是情知和谐统一的教学。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情操,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仅在智商上提高,更要在情商上富有。

兴趣是学生能力的最初显露,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些能力,不断地观察,进入学习者的生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最有效。

教师心情不愉快,会产生不良的课堂氛围,把这个信号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不愉快的学习情绪,学生将这个信号反馈给教师,不良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教师不良情绪的增加,从而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相反,如果教师心情愉快,就会营造一个非常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将愉快的信号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对教师有积极的反应,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会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情境中工作与学习,从而达到课堂的生态平衡。因此,教师个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情境分析

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是一个持续的可发展的系统,如果在正常的学习中,过多地关注某一因素,而忽略其他的因素,就可能形成一个不平衡的学习系统。

生态学中这样描述瓶颈原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初期需要开拓与发展环境,速度较慢;继而最适应环境,呈指数上升;最后受环境容量或瓶颈的限制,速度放慢,越接近某个阈值水平,其速度越慢,呈S型增长。根据生态学的瓶颈原理我们发现,在一个学习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水平和学习结果在开始的发展初期速度较慢,渐渐地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呈指数式上升,但是由于受瓶颈的限制,速度会变慢并且接近一个阈值水平,其速度变慢,呈S型增长。造成这种瓶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不足,教师的素质欠缺,或者学生的认知达到某一水平很难有更大的提高。复合的生态系统就是在不断逼近或扩展瓶颈的过程中波浪式前进,实现持续发展的。环境是一定的,但是我们人能改造环境,因此,教师要寻求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努力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积极地创设条件使师生人际关系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积极交融,其中以课堂中的教学关系为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在一定原则下有教育导向的和谐而非无原则的和谐,在遇到交往摩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化解,使师生关系尽量和谐。

在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要考虑学生,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正如卢家楣所说:“在学校背景下,教师要特别注意满足学生的四大需要:依恋需要、满足需要、尊重需要和求德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地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为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创设条件。

(二)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的活动

用情感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把对知识的渴求当成是一种直接的成就动机。低年级的孩子,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动画、美妙的背景音乐等多媒体信息来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丰富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情感、高超的教学技能,都会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直接动力。

运用情感调动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成就动机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进行刺激,将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化作具体行动,调动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更多地与教师、家长的认可有关,因此,教师要注重外在的强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适时地给予学生表扬。

(三)利用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效能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这里说的分层教学不是说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把他们分开,而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果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来实现这个课堂教学分层,教师必须兼顾不同等级学生的需求,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事先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特别有利于中等生及优等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分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情感效能,那么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分层教学中运用情感效能,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课堂控制能力、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应采用各层次学生交叉组合的方式,创设竞争机制,使学生个体在互相组合学习中组成融洽的群体,形成友好竞争的良性循环。同时,应该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成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成功教育情感培养,使学生的自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在与同伴的共同学习中,可以吸取对方的优点来提高自己。通过同伴们之间积极学习情绪的相互感染,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关注点。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将情感教学的相关理论很好地运用到课堂上,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创设一个良性循环的课堂氛围。

[1]崔惠萍.网络教育中的情感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G642

A

1673-0046(2010)5-0134-02

猜你喜欢

内驱力学习者创设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