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

2010-08-15崔勇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新课程体育

崔勇前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

崔勇前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点。以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终身体育锻炼为方向、快乐体育运动为主体的体育健康教育的理念要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与锻炼习惯,达到身心全面发展。

新课程;体育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现结合笔者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就更应真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体能和体育运动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肯定他们的进步,切实帮助他们。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不能总是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动作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着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1.体育教师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教育必须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将被看成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将不再只是为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而单纯地传授运动技术,他们将帮助每位学生分析并确定自己的体育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体育教师将变成导师和咨询人员,体育教师还应成为体育诊断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工程中,他们都应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实现等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体育教师是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课程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在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进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已逐渐被纳入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范畴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向表明,体育课程不应仅仅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练习以及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而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此,体育教师的角色还应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3.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建设将面临迅速发展的新局面。在此新形势下,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既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体育课程发展的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全面优化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以科研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为研究型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具有合作精神的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3.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使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按照心理标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4.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味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5.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1)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2)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师生共享快乐体育

快乐式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1.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青年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年龄阶段,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特殊时期的特点,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

2.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在运动中,可以适当地配以音乐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使得学生在“兴”致勃勃运动的同时调节好身体各个器官,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3.教学中多采用游戏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既寓教于乐,同时也可以灌输一些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G642

A

1673-0046(2010)5-0132-0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新课程体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