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危机管理研究

2010-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危机管理

班 戈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民办高校危机管理研究

班 戈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民办高校作为一类重要的社会组织,也面临许多危机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提出民办高校危机管理对策,以期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理论指导。

民办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处于转型期和发展期的民办高校,由于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在历史根基、社会声誉、传统观念上都远不如普通高校,因此抗风险能力都不是太强,有些危机稍微处理不慎,就会导致学校举步维艰,甚至就此消亡。本文希望通过对民办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探究,以增强民办高校危机管理意识,构建危机管理体系,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及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高校危机管理概念分析

(一)概念界定

危机是指群体、组织或个人等社会系统的正常价值体系、生存模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事件,这个过程可以是渐进的,也可能是突发的,但其外在表现基本上以突发事件为主。

高校危机(Campus Crisis)是指高校校园内外发生重大突发、意外或紧急事件,对高校师生心理造成不安、压力、伤害、甚至死亡,并且干扰高校正常运作的,学校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高校危机管理,则是指高校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指导下,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决策、计划、控制、协调、经验总结的系统过程。

(二)高校危机的特征

危机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而高校危机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高度的社会敏感性、群体性、连锁性及破坏性等。

1.突发性、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危机事件一般由某个偶然的原因诱发。虽然存在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由于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而且也超过了正常高校运行秩序及教职工和学生习惯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

2.群体性、敏感性及连锁性。大学生思维活跃但不成熟,危机事件极易造成学生恐慌;加上现代信息科技发达,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将迅速扩散,也容易引起新闻媒体、教育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甚至全社会的关注。

3.危机处理的非程序性。决策者对于危机的处理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危机情况下的对应策略往往更多地基于人工判断而不是科学推理。

4.危机的双重效果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蕴含着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能抓住机会,很可能带来整个体制上的革新。

二、民办高校危机管理现状

(一)民办高校危机类型

1.学校办学信誉危机

近年来,少数民办高校违背“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理念,背弃“诚信办学”理念,把学生当成“摇钱树”,不择手段抢夺生源,如:未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就非法办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把学生招进来而不管学生成绩和基本素质;利用个别公立学校的弱点,想方设法搞假合作办学,欺骗学生,中饱私囊;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把其他公办高校的校园照片和师资力量“搬”到自己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来……这类事件即会造成学校教职员工感情上或心理上的伤害,进而失去对学校的尊重及信任,也会对学校形象和社会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学校发展埋下危险的根源。

2.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危机

健康安全与生命安全危机主要包括: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学生意外人身伤害事故、大学生心理危机、人际关系危机,以及基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性地震、水涝灾害,基于社会因素的恐怖袭击、大规模学潮等。民办高校在应对危机时经验不足,如处理不当,则易招来外界误解、指责,造成学校整体形象受损,严重的甚至导致学校倒闭。

国内某民办高校的校长曾深有感慨地说,民办高校“输不起”,一次学生食物中毒,甚至一次学生中暑都可能让学校关门,而公办高校即使有学生跳楼自杀、校园恶性案件等事情发生也不会招致“灭顶之灾”。

3.可持续发展危机

可持续发展危机主要表现在:资金链紧张、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生源不足、学生就业困难等方面。

(二)民办高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变革和优化。体制的转变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划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和价值迷失,反映在高校中就形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具体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高校权威性下降,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信仰缺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更加拓展了大学生眼界,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高校再也不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这就导致了高校权威性的下降,民办高校努力营造启智、向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权威性也下降了,此消彼长,一些社会负面消极的影响通过种种的途径进入高校,这就使大学生一定程度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信仰缺失、心理失衡、诚信缺乏等令人痛心的现象。凡此种种,都已经或即将成为高校的危机隐患。

2.民办高校办学目的及运作方式使危机管理存在弊端

我国民办高校大多数都宣称自己是公益性办学的非赢利组织,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国家没有行政拨付,民办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在实际的运作中采取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以赢利为目的。非如此不足以生存,学校都没有了,还谈何教育。但我们都知道,企业的运作方式是不适宜在高校运作的,高校运作有其自身的特点,长期下去会阻碍高校的深层次发展。以赢利为目的,短时期内可能会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缺口,长远来看,则会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阻碍高校建设,降低科研水平,还就会引起学生的和家长甚至教师和社会的不满,滋生矛盾,酝酿危机。另外,为了赢利,民办高校盲目扩招但办学条件和质量下降。具体表现为:(1)需求增加,投入减少,办学条件变差。伴随着民办高校盲目扩招,导致硬件设施严重滞后,安全和卫生条件与标准要求甚远,安全隐患重重。(2)办学质量下降。扩招以后,师资严重匮乏,专职教师素质逐年下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科研和高校再建设的速度也与扩招速度不成比例。办学质量下降必定危及高校声誉,加上传统观念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势必影响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的转型加大了竞争的力度,同时又由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民办高校师生压力增大,不安全感增强,从而导致道德底线下滑。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尊重无从谈起,我国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此意。当今的高校师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扩招、晋级、提职所带来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负,使教师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同教师相比,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因素等。这些压力以及师生为了缓解压力而采取的种种不当手段,如学术造假、考试作弊、失恋等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很容易引发危机事件。

4.危机管理意识比较淡漠,对危机管理特征的认识不够。许多民办高校缺乏危机管理意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一般教师和学生,而且在校级领导和中青年干部培训内容中,也较少涉及到这个问题,加之民办高校的很多领导没有高等教育背景,这方面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象。

5.危机管理的机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化规范。危机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方面和重大安全事故处理方面,关于其他危机管理的规章制度少之又少,加之疏于检查和督促,相应的问责制度不科学,基本上是找替罪羊,责任心缺失,致使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6.民办高校师生素质和经验与公立高校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自身抗风险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不强。

三、民办高校危机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管理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重日常管理制度建设轻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重“事后善后”轻“事先预防”,致使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时出于没有应对预案而常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恐慌局面,从而往往造成灾难性后果。要想做好民办高校危机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着眼学校可持续发展,树立和加强危机意识

目前民办高校的危机防范意识普遍较差,而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形势发生巨变,生存和发展遭遇空前挑战,危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增,危害性也更空前,严重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危机”已成为民办高校管理者的无奈而又现实的选择。民办高校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着眼学校的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防观念,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预防训练,让每个人都有全面生动的危机管理概念,做好心理和实际准备,直面危机,都能针对早期的危机警讯加以察觉,能防范于未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危机发生,那么便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

(二)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增强对高校危机的预测能力

危机虽然具有突发性,但在爆发前往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有端倪可查。因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危机预警机制建设,诸多事情都应当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信息及时反馈系统。首先,抓学生党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建设,通过学生骨干及时把握易产生危机的学生情况。其次是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与沟通,尊重学生,赢得信任,有效沟通。(2)加强学校与家庭信息交流。对有危机征兆的学生,学校应与其家庭采取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危机期。其次,分析、研究相关院校发生过的各类危机,引以为戒。(3)建立各类危机档案,以防重蹈覆辙。

(三)制定快速反映机制,提高危机发生后民办高校的处理速度

危机预警机制并不能确保高校万无一失。一旦出现危机,即应勇敢面对,果断处理。对危机的反映速度甚至可以决定危机的处理效果。建立快速反映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l.危机快速反映领导小组。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由多个部门的领导直接组成,并安排夜间值班以确保危机计划的各个方面得以实施。组长应当把职责分配到每一个小组成员,应时刻关注可能发生危机事件的领域,预测随时可能发生的和潜在的危机。

2.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高校危机处理标准化程序,并严格执行。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玩忽职守、离岗或处理方法严重偏离标准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四)建立处理危机的专门部门

民办高校最好建立专门的部门来处理危机,这样不会造成部门间的互相推委和指责。责权明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大信息透明度,增强高校的公信力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应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如有人员伤亡,民办高校应在第一时间与受害公众沟通,安抚受害者,体现人性关怀,减少不满和抵触情绪。然后收集信息,了解实情,设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并且以积极态度对外公开危机的真实状况(包括原因、发展、程度、事件处理程度等),减少师生和媒体的胡乱猜疑,引导舆论方向。

(六)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制度

危机教育与培训是为了提高师生员工自我防范的能力、救护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责任感与义务感,大事临危不乱。同时通过开展模拟危机事件,培养广大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总的来说,可以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树立危机意识;二是预防和阻止各类危机事件的发生;三是危机发生时,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四是危机过后如何尽快恢复。这对于高校应对危机事件以及减少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1]马少辉,骆欢欢,邓劲松,唐剑邦.浅谈在学生工作中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设[J].高教研究,2007,(6):10.

[2]秦琴.浅析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147-149.

G64

A

1673-0046(2010)5-0103-02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危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危机”中的自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