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人格特点研究

2010-08-15王一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院校

王一涛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高职生人格特点研究

王一涛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征,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研究工具,对太原市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发展状况,目的探讨高职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同时提出加强健康人格培养的对策。

高职学生;人格调查;分析;对策

一、差异分析

1.高职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在人格上存在的差异

高职学生在16个根源特质中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等因素上都明显高于本科大学生。而在聪慧性、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因素上又明显低于普通本科大学生。高职生在感情用事与安详机智、心理健康和专业成就因素明显高于本科学生;而在适应与焦虑、怯弱与果断、创造能力方面明显低于普通本科学生。由此可以基本推断:高职学生的人格特征较普通本科大学生,一方面性格更倾外向、情绪更稳定、处事老练,着眼于现实,但不拘泥于现实,敢想敢为,另一方面也较普通大学生思想迟钝、知识面窄、忧虑抑郁、患得患失、自卑感强。

2.普高生与对口升学生人格存在的差异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高生(从普通高中考入高职的学生称普高生)和对口升学生(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组成。调查发现,对口升学生与普高生在16种人格因素中有12种人格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聪慧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四个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口升学生着眼现实,容易与人相处,但在知识捕捉的敏锐上不及普高生;对口升学生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做事情更容易患得患失,顾虑重重。

3.高职男女生人格存在的差异

高职男生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等因素上显著低于女生,在怀疑性、独立性方面又明显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比女生情绪更不稳定,缺乏毅力和信心;女生较男生更容易与人相处,善于体贴他人,但依赖性强,缺乏主见。其他次元特质中,男生较女生更焦虑、内向、优柔寡断;心理健康因素和专业成就方面也不及女生。

二、心理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学生自认为进错了门,未能被正规大学录取成为正式的本科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严重的怀疑。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徘徊于痛苦的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忍,加上周围环境及超前消费,引起他们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根据调查结果,大约有7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孤独心理:生活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68.2%存在孤独心理。因为不适应新环境,怕与人交往,受到伤害而封闭自己。特别是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心灵自我封闭,不愿交际,因而显得古怪、孤僻。

焦虑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业困惑和人际交往障碍,对就业压力的困惑,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比以前加大,学习方法也较中学有所不同,这都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出现一种不安感,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残酷的就业形势,使他们无所适从、紧张不安、失眠、胸闷等焦虑症状相继出现。测试发现,有7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有超过15%的学生表现为焦虑症。

抑郁心理:社会的变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加上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影响,使学生对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挫折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唉声叹气等。长此以往,抑郁心理逐步产生。

懒惰:调查显示大约85%学生表现出懒惰、不思进取,无青春活力,消极懈怠。无意志力,无生活目标,得过且过。

2.成因分析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二是由于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

(1)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8~23岁之间,属于青春期末,处于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的后期,到了生长稳定期,身体形态日趋定型,生理已基本成熟,使他们的成人感增强,自主独立意识增强。他们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性意识开始觉醒,喜欢处处表现自己。

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他们的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首先,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但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立足现实,对自己估计过高或缺乏自信,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其次,社会认知偏离,少数学生存在对社会持怀疑、矛盾的认知倾向,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错认主流。再次,耐挫能力低,处于青年期、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因缺乏各方面的锻炼,在碰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或逃避困难,表现出了较低的耐挫能力。最后,缺乏正确的恋爱交友的观念,一部分学生缺乏自己的交友原则,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错把友谊当作爱情,产生爱情错觉或单相思,有的视爱情为儿戏,走入爱情误区,这样势必引起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障碍。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发展变化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价值取向多元,新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思想的主要社会因素。其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影视报刊,对求知欲望强烈而辨别能力尚弱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3)学校环境因素。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学习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等,他们要独立面对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琐事,还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各异的同学,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这些压力使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如果他们对上述问题处理不当,不能及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4)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教育方式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过于保护、控制过严往往会导致子女依赖、被动、胆怯等不良心理倾向;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意见分歧,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形成抑郁、焦虑、孤僻的消极心理。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这些与大学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公平竞争、团结进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不免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失衡。

根据以上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学校应长期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平稳渡过心理转变期,顺利完成学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格教育,如培养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另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集体主义情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各种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优化人格结构,向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健康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构造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学生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构建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塑造高职学生健康人格应从以下着手:

1.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强化心理认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人格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与普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尽管存在许多差异,但这些差异也难分孰优孰劣。因而,教育者必须首先树立高职学生培养信心,信任他们,挖掘长处,而不是把他们当成难以教化的问题差生,更不能把个别高职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泛化成整个高职生的问题。只有教育者有信心,才会积极帮助学生形成稳固而坚定的内驱力。同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前进行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目标,确定积极的心理态度。学校、院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竞争,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强化学生自我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

2.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其人格塑造的自我完善

一个理解、和谐、宽松、团结、勤奋、求实的学习氛围无疑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学生从孤寂与失落走向乐观与激奋,从消极与徘徊走向坚定与勇敢。学校展现的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严谨求实的治学风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理解宽松的对话交流、真诚热情的情感传递,都将潜移默化地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困惑和苦闷中解脱出来。克服依赖和惰性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并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教会学生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有礼貌、真诚地与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注重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两性关系,选择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克服与异性交往中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使友谊和爱情成为学习的动力。

4.学会调适心理困惑

学会了解自我,认清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找准自己的角色,加强自我约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磨练,培养耐挫力,增强责任感,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开朗,学会情绪调控。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悦纳自己,心胸开阔地看待一切事物,适时调控自己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学会合作,享受生活。要积极走出自我,关注群体,学会宽待他人,与人愉快合作,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学会享受生活每一天。通过积极放松,消除紧张与焦虑,摆脱人格隐患,塑造健康人格。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充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心理训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分析讨论、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知识讲解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6.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引发消极情绪,如忧愁、烦恼、愤怒、悲哀、痛苦、孤独等,如不加以及时调控,久之就会成为大学生较为稳定的人格缺陷。因此,各高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人格发展缺陷。

[1]郝春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G718.5

A

1673-0046(2010)5-0061-02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