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谈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

2010-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院校

梁 伟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泛谈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

梁 伟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国有资产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物质保障。本文就高等院校尤其高职院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资产的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最近几年里迅猛发展,办学设备的采购、校舍的扩建,使得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庞大的国有资产。然而,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束缚,导致大部分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出现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经营性资产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等问题。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提高办学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定义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拨入的经费和投资及国有资产运营累积形成的,在法律上确认国家所有,但归高校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包括国家拨给高校的资产,高校按着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房屋建筑、土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无形资产。它们构成了高校办学的基础,是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重点。

二、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规范新形式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在这些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大多数高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制定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这些成绩离高校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相差甚远,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高校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高校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既不计提折旧,也不计盈亏。在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中,尚未建立保值增值责任的意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对资产管理不重视,造成固定资产丢失和无形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在高校师生中,普遍认为学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和科研,资产是让使用的,花大力气去管理资产没有必要,缺乏管理意识。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缺陷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有力的法规制度,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责权划分不明确。没有设置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造成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衔接不紧,管理混乱。管理体制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松散,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重复购置,随意处置现象相当普遍。例如教学仪器设备,往往涉及到后勤、财务、教务和实训等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管理职责界限划分不清,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落实责任。

(三)国有资产管理方式落实,效率低下

目前,多数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采取传统的账簿记账方式,不仅数据不能长期保存,而且不容易了解清楚目前现有资产的具体情况,使得部分资产或属于闲置状态或重复购置,不能完全发挥出资产的使用效益。定期清查盘点时,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少数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也只是局限于资料数据的电子化,没有形成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更不能给高校的资产管理形成决策依据。

(四)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流失现象严重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创办了大量经济实体与社会接轨,拓宽了高职院校生存的价值空间。但部分院校一味追求进程速度,没有制定严格法律合同,将归属于国有资产的场地、房屋、仪器设备、资金、人员等资产长期无偿提供给校办企业或实训基地使用,在进行最终成本收益核算时,收益往往又被个人或小集体占有,而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损失则由学校全部承担,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五)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相对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在不断创造无形资产的同时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存在,对其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优势认识不足,缺乏权益和效益观念,导致学校无形资产价值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在转让时利益遭受损失,学校无形资产得不到根本保护。同时,一些高校缺乏市场观念和价值观念,对科研成果的时效性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急迫性认识不够,不重视无形资产的及时利用,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

三、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是一个新领域,首先要提高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经济意识,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和宣传力度,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工作目标任务,共同努力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事业的发展。

(二)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职能,赋予其权力,使其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全校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形成校领导机构、资产管理处和资产使用部门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一套涵盖购置、使用、调配、维修、报废、清查、责任制等每一个环节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划清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界限,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校资产管理系统

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电算化、网络化,以掌握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购置日期、经营管理状况,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高校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适用状况,解决高校固定资产高度分散、流动性差、占用随意的问题。

(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评估程序

建立、健全高校内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事故追责制,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和整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盲目创办经济实体,要建立严格的非转经审批手续,制定资产评估办法及国有资产使用制度,并对非转经资产进行专人专项管理。同时,定时定点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高校经营性经济实体的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提足折旧,明晰产权,使得高校资产在转为经营性资产收入时能得到合理补偿,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制定出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出租或转让时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法的评估,对其价格作出公正的评定和估算,并做好无形资产使用、保密、专利申请等工作。另外,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业绩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通过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方式,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增添动力。

[1]许青云.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2]康美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3]张荣秀,陈昌明,杨富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9,(4).

[4]赵静,楚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5).

G718.5

A

1673-0046(2010)5-0042-02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