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初探

2010-08-15孙莉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德育工作德育

孙莉莉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初探

孙莉莉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网络的存在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传统的德育和网络的特点相结合,优势互补,在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应时代的需要,探索出高职院校德育的新途径。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到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的总人数达到了2.1亿,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该报告预计,到2008年初,我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而网民中31.8%的人都是18-24岁的青年,学生网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和建设的第一线服务的中高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还关系到高职生就业之后的职业道德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各行各业。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利用网络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的有效途径。

一、网络带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机遇

(一)网络的优点

首先,网络的信息容量很大,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的知识进行灌输和教育,内容往往是抽象的、陈旧的。而互联网可以打破原有的地域上的界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庞大的信息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各种各样的对问题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丰富学生的眼界。其次,网络的传播手段新颖,具有很多传统的传播手段不能同时具备的特征。例如:形象性,网络上有大量的图像和影像资料;即时性,网络上的信息以光速来传输,瞬间就可以达到世界各地,人们甚至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获取很多信息;交互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平等的交往,进行互动等。

(二)网络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鲜元素

1.网络增强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合力,使之更有时效性

学校教育对学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在网络出现之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校园这个相对狭小的、封闭的空间中,由教师对学生身教言传,在“象牙塔”内进行的。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性,社会、学校、家庭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把原先狭小的、封闭的教育空间扩大为全社会的、开放的空间,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网络增强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使之更具有开放性

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采用在课堂讲课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调,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充实内容、编写教案,学生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接受灌输式的教育。而网络的运用,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例如,鲜艳形象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新奇生动的三维动画等。这种教学效果正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欠缺的。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交流的交互性,可以实现双向、多向的交流,学生可以参与讨论,访问各个网站,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德育的效果。

3.网络提高了高职生的某些能力,使高职生得到了锻炼

例如,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进行多向交流,独立地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和观点,了解各种信息进而充实自己,形成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总结、去归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意识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提高了高职生的整体素质。

二、网络带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一)网络内容的复杂性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处在相对简单的校园环境中的在校学生。学生每天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而在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了大学生了解信息、接触世界的重要渠道。只要能够找到网址,就可以看到发布在网上的任何内容的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利于高职生健康发展的内容,例如迷信、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等。对于很多意志力薄弱的高职生来说,这些复杂的内容有可能会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和冲突。

(二)网络手段的独特性

首先,网络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其新异性和变化性吸引了使用者。例如网络游戏,就吸引了众多的高职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有少数学生通宵达旦地泡在网吧,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次,网络交流具有匿名性、交互性等。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交流相比较现实社会中的交流而言,更自由、更随心所欲得多,使得一些高职生放弃了道德规范的约束,把网络作为自己发泄私愤、宣泄不良情绪的一条途径。当他(她)们对社会、学校、教师、同学有不满或者愤恨的心理时,就会在网络上一吐为快。

(三)对高职生的危害

首先,影响高职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学生时代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终日与电脑打交道,缺乏与有感情的人正常交往,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例如,对青年学生常见的危害就是网络成瘾综合征。此外,长时间地上网,坐在电脑前,对眼睛、颈椎、腰椎等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或者疾病。其次,影响高职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网络上,充斥着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对高职生来讲,长期地接触这些内容,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危害,而对于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就会逐渐地淡化、生疏。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匿名性等,使得学生在网上可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或不敢做的事情,例如,随意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网络上的大量的黄色、暴力等内容也在毒害学生的身心。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更新教育思想

在教育观念上,对网络要从排斥到利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网络本身的负面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对网络的教育功能持否定的态度。有时,教师辛苦教育的结果,成为苍白无力的说教,比不上网络上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大。所以,很多情况下,当需要教育学生时,我们会对网络排斥。事实上,网络中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的好的因素,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在教育模式上,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往往是相对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学校教育。现在,要从封闭的状态转向开放的状态。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发散思维,适应网络的特点,摆脱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式的德育模式,主动走向社会,利用网络,获取有益的、有利的、合理的、合适的养分,开拓德育的新空间,并使之不断扩大和加强。

在教育对象上,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以前,学生往往在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性的地位,“你说我听”,“我教你学”,基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模式。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选择和接受各类信息,学校和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来源。教师应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产生真正的信任和共鸣。

(二)利用网络技术

“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内容。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同时对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大学生在图文并貌的氛围中,增强了德育的效果。例如,一些优秀的影片、宣传片等声像的素材,给予了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比单纯的讲解要生动、形象得多。其次,利用网络上开放的环境。网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突破了传统的课堂的狭小的空间,开拓了更大的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等。需要注意的是,应及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文明上网。再次,开发德育软件。德育软件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三维动画、影视画面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增强教学的效果。要组织技术力量,努力开发适合高职生的高职院校德育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把德育由“平面”引向“立体”,拓展德育的空间。最后,建立德育网站。校园德育网站,要努力将严肃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高职生容易接受,同时适当增加服务性和娱乐性的内容,例如聊天室、校长信箱等,吸引高职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

(三)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充实教师队伍。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1∶120至1∶150的师生比例,配齐德育教师队伍,真正注重这支队伍的素质,努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的院校,德育教师的数量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求;有的院校,更注重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教学等工作,而不重视德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的院校,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来代替德育教师,而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事务繁多,又欠缺一些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出现方法简单的现象,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其次,要提高教师素质。德育工作者大都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欠缺的是较高的网络技能和英语水平。在互联网上,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如果不懂英语,就很难利用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再次,要优化教师结构。应当营造积极的良好的氛围,吸引各种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德育工作队伍中来,例如,请精通网络技术的科技人才兼职德育教师,共同来研究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对高职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进高职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的问题,并且帮助他(她)们解决问题,共同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1]刘少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高校德育工作服务[J].湘乡论坛,2005,(4):93-94.

[2]夏立明,王永杰等.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对策[J].职大学报,2003,(1):128-129.

[3]王雅丽,陈海平.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4):14-16.

G718.5

A

1673-0046(2010)5-0040-02

猜你喜欢

高职生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