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爱和乐》作高校图书馆的背景音乐

2010-08-15赵雅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左脑右脑背景音乐

赵雅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浅谈以《爱和乐》作高校图书馆的背景音乐

赵雅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是一种能营造环境氛围,给人以音乐美感享受的非鉴赏性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图书馆设置背景音乐,有助于读者平静心态、解除烦恼、提高学习兴趣。根据试验,由台湾陈功雄教授创立,精选百余首世界经典名曲组成的《爱和乐》,很适合作高校图书馆的背景音乐。我们希望通过播放背景音乐,调整读者阅读心情,改善读者学习状态,提高读者学习效率。

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爱和乐

说到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简称 BGM),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饭店里,温馨柔和的音乐,为我们的晚餐增色,令人食欲大增;商场中,轻柔回旋的音乐,伴随我们休闲购物,令人心情愉悦;展览馆内,和谐优雅的音乐,陪伴我们悠闲欣赏,提高文化品位……似有若无的音乐,曲水流觞之间,给我们以美妙的享受。当我们走进图书馆,墙上大写的“静”字,及这里的安祥静谧,让人感到心情平静。然而,你是否想过,在你读书、思考时,耳边若也有轻轻流淌的音乐,舒缓、柔美……此时,你从容地选择图书、安然地阅读,该是何等的美妙惬意?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和节奏通向灵魂的深处。”美好的音乐,称为“美乐”,是使心灵获得宁静之美的心灵“音药”。科学研究表明,阅读学习的时候,听点轻缓、舒适的音乐,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会使人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试验,由台湾陈功雄教授创立,精选百余首世界经典名曲组成的《爱和乐》,很适合“配乐”学习和作高校图书馆的背景音乐。

一、背景音乐对阅读及读者的影响

孔子认为,教育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中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音乐在对人的全面教育中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据研究发现,经常接触音乐的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接受速度快,记忆力强。许多杰出人物、作家、诗人、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不仅酷爱音乐,而且都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马克思曾经提倡人们培养一双“音乐的耳朵”。列宁、爱因斯坦、钱钟书、袁隆平,一生都酷爱音乐。音乐给了他们灵感,是他们轻松思考的动力。那么,背景音乐对阅读及读者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1.烘托气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平静心态

背景音乐,具有舒缓神经、集中注意力的功效。在汉语中,音乐的“乐”与快乐的“乐”异音同字。《礼记·乐记》中对音乐的表述就是“乐(yuè)者乐(lè)也”。同样,在英语中代表“音乐”、“乐曲”的music一词与代表“使快乐”、“供消遣”的amuse一词也有着词源上的联系。这说明音乐能使人心里愉悦,而愉快的心情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是有利的。

具体地讲,背景音乐能掩盖环境噪音,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通过舒缓柔美的音律,起到渲染感情,引起联想,增强注意,提高效率,张弛结合,以静促动的作用,从而调节读者情绪,排除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阅读学习。

2.屏蔽杂念,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兴趣

查尔斯佛莱认为,音乐“能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增加我们的洞察力和智慧,培养我们的理解力并使之更加深刻和完整。”

我们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的、老师的、家长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的、就业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很多学生压抑、烦恼、郁闷,静不下心来,不能持久性地学习。因为学习是用左脑,左脑最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而背景音乐则能屏蔽大脑中的杂念,使大脑调整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当背景音乐优美的旋律一响起,就像给大脑做按摩体操,通过合适的速度来调节大脑波,使大脑从左脑烦躁的状态转向右脑,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感知和理解阅读内容。时间久了,就会养成在音乐中阅读、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3.调节脑波,打开脑中潜意识,增强记忆

阅读不仅仅是吸收新的信息,同时还包含思考和把它储存到深层记忆中。前苏联科学家们发现,“音乐是通往记忆系统的州际高速公路”。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有意识、潜意识两种,平常我们都是用大脑的意识部分来学习和交往,潜意识很少用到。而潜意识是人类大脑的智慧库,里边承载的知识信息要大于意识部分上百万倍。科学家曾有这样的比喻:就像一座冰山,你看到的冰山的一角,是意识,冰山下面的部分是潜意识,这个比例是非常悬殊的。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打开大脑的潜意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能创造性地学习、研究。

那么,潜意识如何打开呢?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大脑的频率分为四段:β波14-30赫兹、α波8-13赫兹、θ波4-7赫兹、δ波0.5-3.5赫兹,这四个波段在不断地变化,当人的大脑到达α波状态的时候,就接近了宇宙的频率(宇宙的频率是不变的,是7.5赫兹),大脑的潜意识就被打开了,就能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达到高效记忆的最好状态,脑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因此,α波为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

打开大脑潜意识有很多方法,音乐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爱和乐》的节奏与α波是一致的,能使身体和大脑和谐一致,具有舒缓神经、集中注意力的效用,与人产生身心交感共鸣,在美的意境中浸入到人的潜意识层,逐渐沉淀着由直觉转化的理性。在这样的背景音乐中阅读,信息就会不知不觉飘进潜意识里,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都得到提升,就会记得快,且记得牢,不易忘,达到深层记忆。“快速学习法”专家把这类音乐的作用概括为三个:帮助你放松;激活右脑接收新信息;帮助你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库。

保加利亚哲学博士Lozanov的“暗示学习法”、美国的快速学习专家欧斯特兰德的“超级学习法”,以及Rauscher的“莫扎特效应”都证明了运用背景音乐能够提高记忆,促进学习。

4.刺激脑神经,缓解大脑疲劳,开发智能

李岚清同志曾讲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声波的能量,能对大脑的理疗和脑神经元的修复进行有益的补偿。它是一种美的信息,通过声波刺激中枢神经,产生良好的安静的情绪,从而焕发精神,刺激智力活动。

《爱和乐》可以开发左右脑,刺激神经元,激发大脑潜能,让大脑更加灵活,强化注意力,激发想象力,促进感知能力和增强记忆力。

在《爱和乐》配乐的学习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可以提高到这样的新水平:在认真思考问题时,你可能根本没有听到音乐,虽然它是那样悠扬地在你耳边流淌过。开始,你明显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接着,你开始思考问题,这时你只有一种美的感受,而且这样的美并不妨碍你思考或写什么;再隔一会儿,不知为什么,你听不见音乐了,也听不见其他的一切,只知道你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且思考得津津有味,思路也很开阔;当你停下来时,又会突然地听到音乐;再思考时,又会出现上面的过程;最后,思考和学习有了成绩,人也不感觉累。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你思考一个段落后,音乐正在为你的大脑做“音乐体操”。

5.活跃思维,激发创新和灵感,提高学习效率

背景音乐对于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思维敏捷性及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人的思维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分。这种区分与人的左右大脑的分工有着内在的联系。左脑主持思维中语言的、概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活动,右脑则同知觉和空间有关,偏重于音乐的、绘画的、空间的形象感受和识别能力(右脑是祖先脑,储存了人类500万年在进化中所积累的智慧,赋予人直觉、灵感、顿悟、创意等,其信息量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是人思维的“基础软件”)。学习既要善于逻辑思维,又要善于形象思维;既要善于收敛思维,又要善于发散思维。因此,学习应以左脑为主导,又需要左右脑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思维能力和活力。背景音乐正可以激活右脑,使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左脑得到适度的放松,使两者相互配合,促进思维活力的提高。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苦思冥想后“豁然开朗”的情景,那就是灵感。灵感主要是来自下意识层,下意识时时刻刻在参与着思维的过程。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意识控制大脑按照某种方向有目的地活动,而下意识处于潜在状态下。当精神放松时,意识处于非强制性的活动中,下意识也就从潜在状态显现出来。背景音乐能够开启右脑,活化右脑,在轻松的环境下“无声”地影响着下意识,使原本受抑制的下意识自然流露,激发了灵感的产生。爱因斯坦就会弹钢琴和拉小提琴,他曾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得来的”,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设想一个人追着光跑而且把光握在手中时会怎么样?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缘于这些大胆的想象,创造了震撼世界的相对论。

6.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格,提升修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曾说:“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学哪个专业的,要想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无疑,美妙的音乐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有助于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

7.安抚心灵,提高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

“音乐能美化人们的心灵”,对人的心灵有安抚和陶冶的作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音乐对于人们不仅可资怡悦,就解除疲劳而言也是有益的。”

背景音乐可以缓解大脑学习时的疲劳。当我们开启右脑,活化右脑时,会激活让人心情愉快的“A10”神经,此时脑内就会分泌大约20种可使人美容、青春、健康、长寿的“脑内吗啡”,它既是记忆因子,又能杀死身体内的有毒物质和有毒细胞,能够缓解痛苦,缓解压力。经常听《爱和乐》,就能刺激大脑不断地分泌脑内吗啡,不但能带来快感,而且能提升免疫力,增强忍耐力,从音乐中自得其乐,缓解压力,保持健康,消除疲劳,轻松学习。

总之,《爱和乐》配乐阅读学习,可以增强我们大脑中的α波,使大脑进入活跃的状态,达到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的施展,并使我们身心愉悦,消除疲劳,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二、选择《爱和乐》作背景音乐的原因

首先,《爱和乐》的所有曲目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因为并非所有的古典音乐或听起来舒服的轻音乐,都可以开发右脑。《爱和乐》是陈功雄教授花了40年的心力,从成千上万的古典音乐中精选出的频率、节拍能激发出8-13赫兹的轻松的右脑α波的音乐。

其次,《爱和乐》是经过精心录制并经过特殊处理的。根据大脑科学的原理,对音乐的频率、节拍有着严格的要求。《爱和乐》在听到约十分钟左右,脑电波就能从β波降到α波,使人快速进入身体放松而大脑敏锐的状态。

另外,《爱和乐》是与生命同步、与宇宙同步、有格式、有规则、组织严密的音乐圣品。在听赏过程中,它给大脑以规范性的影响,我们能在音乐声波中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使身体、智能和大脑都充满活力,与大自然一起和谐地振动,同时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当人进入了与大自然同步的状态之后,将具有更多的智力和其他能力,其中包括抵御疾病的能力。

三、如何使用背景音乐《爱和乐》

1.如何播放《爱和乐》

具体做法是,依《精华篇》、《进阶篇》、《高级篇》的顺序,选一盘播放,按重复键周而复始地播放,音量开到若有若无,读者听着舒服就好。不用刻意去听,因为它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利用它无形的特殊音波来开发大脑、协调身心的。一盘播放一两周再换另一盘就可以了。

2.如何调节音量

《爱和乐》的古典音乐音高有7个以上的8度,而且和声丰富、音色多彩。所以播放时,大音量时高音不会破掉,低音比较清晰;小音量时声音还很优美清晰就可。音量应适当小一些,达到若有若无的效果,犹如居室里散发的阵阵的兰花幽香一样,效果才最好。

[1][美国]珍尼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修订版)[M].顾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宁艳艳.关于图书馆引入背景音乐的设想[J].河北科技图苑,2004,(2).

[4]孙燕,宫梅玲.阅览室背景音乐的设置与效果测评[J].图书馆杂志,2008,(8).

G718.5

A

1673-0046(2010)5-0029-02

猜你喜欢

左脑右脑背景音乐
我用右脑多,还是左脑多
背景音乐
你是左脑发达还是右脑发达?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你是左脑发达还是右脑发达?
背景音乐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右脑开发是谎言
我有爱迪生的右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