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引入拓展运动的研究

2010-08-15叶晓杰陈旭平庄永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五年制职校体育课

叶晓杰,陈旭平,庄永波

(江苏常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6)

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引入拓展运动的研究

叶晓杰,陈旭平,庄永波

(江苏常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6)

长期以来,由于我校体育受学科中心主义和竞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过分注重竞技运动的项目,忽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忽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导致一些学生不喜欢传统体育课的内容,因此急需进行改革。本文拟对构建符合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群作出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把拓展训练引入我校,与现行体育课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

建筑类;拓展;复合型体育课

本文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出符合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与现行体育课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

一、实验设计

1.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综合培养目标应成为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石。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中体育教学理念要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服务于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型培养目标上(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而应该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如积极的个人行为、良好的行业素质、规范的团队行为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应该,也必将成为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2.试验设计内容

将理论研究的具有参考意义的拓展运动项目和符合课改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通过在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2008级选项课平行班实验,构建符合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并对所构建拓展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定,构建出符合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结合现行传统体育课项目(短跑、实心球、健康标准测试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以供其他高职院校参考。

3.试验程序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负责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确定具有参考意义的拓展运动项目。课题研究总体思路确定,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及实施。

第二阶段:选定考察对象,设计研究方案。业务培训并给组员具体分工。

第三阶段:实施项目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收集问卷,整理资料。

第四阶段:分析实验结果,结合阶段性总结、问卷、考察情况,确立符合课改要求并符合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结合现行传统体育课项目(短跑、实心球、健康标准测试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

第五阶段: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课题组进行认真的讨论并征求专家的意见,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07选项课平行班60名学生,其中男40名、女20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选择近两年发表的有关高校引入素质拓展,对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方法的文章加以研究与参考。

(2)调查法

参观学习常州工程学院拓展培训的先进经验,并发放问卷,问卷内容从认知态度、上课情况、喜欢的拓展运动项目等方面设计。

(3)咨询访谈法

在收集文献资料、操作实验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通过面谈等方式咨询了体育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方面的专家。在确定课题的选题、制定与实施实验方案、数据处理等方面对本课题提供了指导性帮助。

(4)逻辑分析法

将理论研究的具有参考意义的拓展运动项目和符合课改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并把实践情况及时汇总、讨论,确立出符合课改要求并符合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与现行体育课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的可行性

从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性质和当前我国的实际看,两者的结合是可行的。主要表现为: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具有相似性,在教学目的上,两者都是通过个体锻炼或活动的安排,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相容性,在教学过程设定课程内容方面,都是通过参与者共同努力——敢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不断挖掘参与者的潜能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其次,教学过程中都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得到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双丰收。

2.结果与分析

根据一学年的实践总结与完善,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素质拓展项目及校园定向等,并结合问卷,构建出符合建筑类五年制高职校体育课程的拓展运动项目,与现行体育课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

本课题组已完成两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以下举例说明。第一学期把拓展训练项目与100米、实心球等项目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拓展训练安排缩小包围圈、面对面介绍项目,素质安排臂力练习;拓展安排高台演讲,素质安排100米;拓展安排信任背摔,素质安排掷实心球。第二学期把定向项目与健康标准各项目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定向安排沿标明路线走,图地对照,实地指导定向技能,健康标准安排50米、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定向安排校园百米定向路线设计实践,健康标准安排握力、身高、体重、肺活量;如定向安排优选百米定向路线设计方案分组组织定向比赛,健康标准安排肺活量、跳绳练习。

从两学期教学进度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构建的拓展项目简单易开展,具有建筑类特色,所需器材成本很小,适合我校开展。与现行传统体育课项目(短跑、实心球、健康标准等)相结合,形成的新型复合型体育课,相比传统体育课,这种复合型体育课趣味性更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完全符合目前的课改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把理论与实践学习割裂开来。教师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造成不同的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效果大不相同。调查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都是利用这一原理,把知识信息融入拓展项目中,“在体验中学”带给学生的是亲身的感受,激发的是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两个班级的新型复合型体育课教学试验一年后的问卷跟踪调查,结果表明:85%的学生对传统体育课无兴趣,93.3%的学生认为传统体育课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91.7%的学生对注入的拓展内容有较大的学习兴趣,93.3%的学生赞成开设新型复合型体育课,88.3%的学生喜欢上新型复合型体育课,83.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拓展项目活动时总体表现出色,自己在团队中表现非常努力,8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团队中具有价值。这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83.3%的学生认为通过拓展训练,自己团队的凝聚力提升较快,91.7%的学生对团队感觉很好。学生通过新型复合型体育课教学后,对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感悟成功与失败能力以及提升能力等方面认为有很大的收获,80%以上的建筑类学生认为通过新型复合型体育课使他们的个人行为、行业素质、团队行为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素质对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四、存在的问题

拓展训练及定向作为先进的培训理念,进入体育教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一年多的试验总结如下:

1.拓展训练教学只能采用小班化教学,每次培训学生人数不能过多,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体育教师的数量与所需开课的数量是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

2.拓展训练需要相对较长的授课时间(一般为1~2天),这样才能保证连续不断的项目刺激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悟”,这样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现行高校体育课安排是一星期一次,时间一般为100分钟,这就导致一次培训不能在一次课内充分完成,而要拆成2-3次,从而导致体验式学习圈脱节,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3.拓展训练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体育运动学知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因此,开展课程教学的老师必须参加拓展课程的进修、提高,这对学校和体育教师本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拓展训练部分内容对参训的高职大学生在心理上有较高的挑战性,同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提高挑战性、降低危险性,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安全的,能够达到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系统,为整个拓展训练提供安全保障。

5.新型复合型体育课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许多事情还在摸索阶段,需要尽快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科研与实践同步。

五、结论与建议

1.拓展训练的理念引入体育教学势在必行,即推进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要把符合五年制高职校的拓展训练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注入传统体育课程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体育课,逐步实行改革,给学生一个愿意活动的课堂。

2.新型复合型体育课也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这样就可以解决拓展训练需要相对较长的授课时间与现行体育课安排之间的矛盾,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3.建议学校与拓展训练公司合作,建立学校拓展训练基地。这种形式不但可以解决体育教师的数量与所需开课的数量这一对矛盾,还可以减少学校体育教师的外出培训费用,减少他们的教学任务。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专业拓展训练公司的资源,可以较迅速地在学校培养中引入拓展训练中的各种理念。

4.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两者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通过大量的素质拓展及定向与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定期举行研讨会,交流各自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两者结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只要两者结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了,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才会真正达到。

5.根据建筑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各方面力量发展壮大拓展运动,如在学校组织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社团或利用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挑选其中符合“培训师”身体条件、心理条件及道德素质的学生作为后备力量进行专业培训,做好学生及教师间的沟通及辅助工作,帮助教师完成学校素质拓展训练工作。此外,还可以选部分拓展项目为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1]李薇.拓展训练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2]张淯阳.浅谈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结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刘玉江.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G718.5

A

1673-0046(2010)5-0021-02

猜你喜欢

五年制职校体育课
体育课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