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0-08-15

天中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高校学生

尹 刚

(黄淮学院 建筑工程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尹 刚

(黄淮学院 建筑工程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高等院校应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程化指导学生的就业;应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应加强市场调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应建立就业信息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服务.

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自主创业;指导教师制度

近几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我国各类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分别是410万、495万、559万、611万和630万.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上升,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1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找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人才观念和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关于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用人单位既注重专业素质又重视品德素质,而大多数学生把“品德”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2)用人单位认为学生要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最看重的是提高技能和职业素质,认为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3)勤奋、有目标、有计划、工作效率高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很多毕业生都不能满足这一要求;(4)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把单位的福利待遇作为择业重点进行衡量,讲求待遇一步到位,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而参加工作后往往不珍惜就业机会,动不动就“跳槽”.上述问题反映出高校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做得不够,一些方面甚至根本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

2 解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程化指导学生的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在学生毕业前进行,而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应建立全程化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详细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对低年级学生,应侧重品德、基本能力、专业基础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专业教育和就业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要引导学生多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热衷于大城市、铁饭碗、终身制等虚高的就业观.这里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包括:(1)在各个教学系(院)设立由系(院)主要领导等人员组成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领导和学校就业处的统一领导或协调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组织、规划、指导、督促和协调系(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与各教研室配合将学生就业工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规划中;(2)分年级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组,在系(院)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3)实行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制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并不断完善学习、就业发展规划,此规划要富有前瞻性,要注重学生品德、基本能力、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的培养.另外,高等学校可采取短期培训、在职进修、参加研讨会等形式全面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

2.2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不少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到理想的人才,原因是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不但与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关,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有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满怀希望进入大学的,但入校后部分学生因不理解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高等学校在科学规划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向学生讲明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所开设各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要使学生真正明确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意义和途径.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生的就业心态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就业心态与其理想、幸福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等有关.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极少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金钱第一,梦想短时间内发财致富,在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单位的性质和福利待遇,将目标锁定在行政事业单位或福利待遇好、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的企业.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摒弃拜金主义,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4 加强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要使培养的学生为社会所接受,就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深入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活动,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学校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市场进行常规性的调查研究,并采用科学手段对市场进行预测;要重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高等学校要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出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即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5 建立就业信息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服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了解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就业的愿望、个人特长、性格爱好等,这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高等学校有必要建立学生信息系统.同时,高等学校及其各教学系(院)还应建立学生就业信息专用网页,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获得毕业生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3个,一是直接从用人单位采集,二是从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获得,三是通过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获得.毕业生指导部门要将获得的就业信息(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对招聘对象的要求等)及时发布在就业信息专用网页上,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充分的服务,同时也可供低年级学生参考.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学生就业的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高校适时地调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动态地分析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通过对用人单位与学生重点关注问题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措施,以期为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1] 谢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55.

[2] 刘世斌,米建军,张秋波.论制约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因素[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04.

[3] 林瑞高,陈菲.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对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97―99.

[4] 胡红霞,张涛.浅议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J].考试周刊,2009(21):155―156.

[5] 曹新美,曾泽鑫.论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的转变[J].党史文苑,2004(12):107―108.

[6] 易玉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2):119―122.

[7] 黎平,陈志波.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八化”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6―7.

[8] 王再军.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23―124.

〔责任编辑 张继金〕

D669.2,G64

A

1006-5261(2010)05-0063-02

2010-05-18

尹刚(1969―),男,河北深州人,助理实验师.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高校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