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的新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010-08-15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平安校园校园

张 振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的新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张 振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随着高校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给高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高校的治安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要搞好“平安校园”建设,当下之计,应当面对现实,就目前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逐一梳理,深入分析其原因,积极构建科学的、立体的、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平安校园;防控体系;构建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高校校园犯罪大量涌现,治安案件增多。如何预防高校校园犯罪,解决校园治安问题,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搞好“平安校园”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暴力犯罪

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没有形成足够的意志力和是非辨别力,不良社会风气容易对他们产生误导,成为培养暴力倾向的土壤,加之互联网在带给大学生大量信息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如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黄色信息污染、网络犯罪、网络营销、传销的出现,都会诱发和导致大学生的犯罪动机和行为,使校园内出现杀人、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对高校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

(二 )自杀案件

自杀是指采取有意伤害自身生命的行动而导致伤亡。大学生自杀事件究其原因,无非是心理问题 (抑郁情绪、悲观情绪)、情感挫折、学习压力、经济窘迫等。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多种原因交互影响的结果,大学生走向最后一步,往往由于多种问题并发作用而又长时间无法解决,最终使得他们难以承受并选择解脱。目前,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高校最严重的危机事件之一。

(三 )盗窃案件

盗窃案件是高校财产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此类案件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也成为多发、频发的治安案件。投影仪、电脑、手机电动车等失窃案件常有发生。而盗窃场所也呈现多方位化,从传统的学生公寓发展到教室、食堂、操场等。究其原因,有犯罪主体自身素质的因素,有单位内部治安环境的因素,也有失窃者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够的因素。

(四 )交通事故

每日都有很多车辆穿梭于校园中,办公车辆、教师私家车、学校运货车等等,这些机动车辆的介入是校园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尽管大部分车辆的挡风玻璃处都贴有学校门卫发给的“通行证”,但校园交通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校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如校园路面较窄,通行学生过多且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从后面驶来的车辆对学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由于校园设计的限制,转弯路口和交叉口较多,使驾驶员视距受限,影响校园交通秩序;车辆车速过快,在学生群中难于控制制动;教师私家车的日益增多给校园交通带来了更大的负担等等。

(五 )火灾事故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这些物品进入学生生活,也给公寓防火防电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一些公寓建立时间过长,很多电线已老化,无法承担如此高负荷的电流工作。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在无人时不允许插电源、充电器等,在宿舍内不准使用应急灯、电热锅等大功率电器,不准使用明火,而有很多同学或贪图方便,或心存侥幸,不予遵守,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灾事故,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一)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

当前,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社会深层次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敌人,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相互勾结,利用所谓的民族、宗教、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制造事端。加紧进行“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等图谋和破坏活动。他们把“和平演变”寄希望于我国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许多共产主义信念不够坚定,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价值观受到影响,发生变化,导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的差异化、教学资源的滞后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等都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逐步被打破,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高校校园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办学区域。致使违法犯罪隐患大量存在,校园治安管理难度增大。

(三)学生自主性增强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

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们在社会心理、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仍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导致学生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同原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中僵化和缺失的应对措施发生激烈的冲突,加上享有管理特权的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强制性遵照执行,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

三、高校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途径

新形势下提高校园治安管理水平,应努力构建新型的高校校园防控体系: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体系、保卫组织体系、宣传教育体系、虚拟空间的安全防控体系,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体系等。

(一)制订校园安全法,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许多规定散见于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缺乏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规范。导致现有的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从法律层面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致使一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稳定、模式不统一、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学校及师生在安全责任的认定上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在维权时存在司法救济途径不畅通,救济手段缺乏针对性。因此,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仅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而且势必有力地推进校园安全的法制化,确保高校的稳定和安全。

(二)构建科学的“12345”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应启动科技创安工程,逐步建立中央监控室及重点要害部位的技术防范系统。将过去以人力为主保护校园安全的方式逐步向以高科技监控为主的方向转变。变“封闭式”静态管理为“开放式”动态管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的科学管理,逐步完成“一个模式、二个平台、三支队伍、四道防线、五套预案”的建设。

1.一个模式

一个模式是指在现有的校园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新的“五级管理模式”。“五级管理模式”将校园安全保卫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开放级、普通级、加强级、警戒级、戒严级。开放级是最低的安全级别,适用于校庆接待日、招生咨询日、参观开放日等校园需要完全对外开放的情况。普通级适用于日常校园管理。加强级适用于重要领导人来访等情况。警戒级适用于校内发生危害国家安全或重大刑事案件时。警戒级一般只针对某个时段进行严格安全管理。戒严级是最严格的级别,适用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或重大案件,如SARS时期。

2.二个平台

(1)校内公共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可为建立统一联动的安全保障系统奠定基础,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安全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学习、安全常识宣传以及信息交流互动服务。

(2)建立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在保卫处各职能科室间建立相关管理数据库,内部联网运行,实现各管理部之间信息资源的互通、整合与共享,提高保卫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3.三支队伍

根据过去人防的经验,组织并建立三支专业的巡逻队伍,分别是校内保安队伍、学生治安联防队伍、教职员工自防队伍,实行区域治安联动管理,分区治安防控,加强校园安全。三支队伍以校园巡逻为基础,点 (校门设防)、线 (校园巡逻)、面 (单位防范)相结合,并以安全技术防范为保障,结合物防、技防,完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

4.四道防线

构建以安全技术防范为保障,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设学校保卫处“110”接报警指挥中心接收各种安全信息和报警信息,建成现代化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安全防范系统,努力构建四道防线:(1)校门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校门进出人员身份自动识别系统和机动车智能化管理系统。使我们能及时掌握各校门进出人员及车辆的分类和数量,并据此细化安全管理工作。(2)校内公共场所安全防控。是由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求助报警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组成,并与学校各校门、交通道闸管理系统、校园分控中心、重点要害部门及部位进行联网。(3)楼、堂、馆单位安全防范。对校内院系及单位的安全管理依据安全风险评估 (分级)制定相应安全技术防范标准,逐个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4)网络安全管理。通过网络 24小时值班,对学生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境外敌对势力散布的有害信息、校内新闻宣传中不良信息及校内各单位主页中不良信息进行监控。

5.五套应急预案

为提高保障校内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校内安全应急联动中心,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置保障计划,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放预先作细致周密的部署。如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学校将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三)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安全意识

重视宣传教育,确立安全意识是校园安全的前提与保障。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工作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努力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一是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与水平。通过校园网、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举办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主题活动。三是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从教师选任、教材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安全知识、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构成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形式、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四是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不断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诸如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有关的安全知识在网络上公开宣传和教育。

安全工作无小事。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构建新型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树立牢固的校园安全防线,维护校园良好秩序,而且可以强化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师生营造出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1]华进浦,朱永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8,(1).

[2]张啸.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思路[J].新西部(下半月),2008,(4).

[3]于越,王艳.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综述 [J].经济师,2009,(10).

[4]胡超.浅析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 [J].商场现代化,2010,(16).

2010-09-26

张振 (1976-),男,江苏宿迁人,硕士。

猜你喜欢

平安校园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问题研究
班主任在高职平安校园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索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规律与特点
构建安全管理新模式,努力创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