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与会话幽默翻译*

2010-08-15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关联性译者译文

李 芳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湖南长沙410128)

关联理论与会话幽默翻译*

李 芳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湖南长沙410128)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会话幽默的产生和理解,并以关联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实例验证幽默的可译性,提出了效度优先的翻译原则,指出在会话幽默的翻译中应采取灵活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会话幽默;关联理论;翻译;效度;最佳关联

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全新的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不少译者从关联理论角度对翻译中的问题如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原则、归化异化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丰富了翻译理论。本文试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会话幽默的翻译进行探讨。

《辞海》里说:“幽默是一种修辞方法,有讽刺揭露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将幽默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幽默是语言的艺术,是用含蓄的说法、曲折的说法,让你去领悟而不是直接让你听或者接受。波切普佐夫(Pocheptsov,1981)将幽默划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情景幽默依赖于人们的肢体行为和表情行为,而言语幽默是以言语行为为主要产生方式的幽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书面材料中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幽默,即文本中的会话幽默。

会话幽默是一种民族现象,深受本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本土语言逻辑。因此,在会话幽默的翻译中,译者必须有意识地根据文本的言外因素,尤其是文本读者(原文读者以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对会话幽默进行分析,并创造性地使用翻译技巧,选择适当的译文,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一、关联翻译理论概述

传统译论普遍将翻译看成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意义传递的一种手段。(Sarcevic,1997)然而,这一论述忽略了信息发送者(原文作者)和接收者(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解码能力的差异性。格特(Gutt,1991)就指出:“认为翻译理所当然是传递信息,而一个信息可以不管接受者的认知环境而传递给他的观点是绝对荒谬的。”基于对翻译各种问题的思考,格特在关联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一个示意——推理的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读者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包括明示和暗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结合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实现对交际者交际意图的认知。该理论认为关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关键所在:人只对那些与他有关的现象产生注意。同时,关联理论强调推理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听话人在推理过程中作的任何假设都可以作为语境,它不是事先存在的,而是听话人根据关联性和自己的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做出的假设,是推理过程的一部分。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推导努力(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同等条件下,推导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交际的目的是求得最佳关联。一个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当且仅当:(1)它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2)它使听话人为获得那些语境效果而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Smith&Wilson 1992)。

既然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那么翻译也可被视为一个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不同之处仅在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为达到这一目的,译者负有双重推理的责任:首先,译者须从原文字句中或交际线索中体会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即原文作者企图通过这些字句传达给读者哪些假设。这些假设的确定,需译者进行一番推理。其次,译者须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即了解原文作者企图传达给读者的语境假设在译文读者的潜在语境中是否存在,若存在,要从中调出所需要的语境假设是否十分费力,推导努力和语境效果是否相称。

何自然(1997)提出,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其中译者具有接受者和交际者的双重身份。在这种三元关系中,译者不再是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认知状况的应声虫,也不需对原作亦步亦趋。译者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并且有权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的评估和判断选择适合于读者的表达方式来示意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翻译活动并非止于译者完成对原文的翻译,它还有赖于译文读者的参与。译文应被视为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合作、交流、互动的结果。

二、关联理论对幽默的分析

梅尔(1990)曾说过:“幽默作为一种语言魅力或一种心态,既难以创造又难以把握,所以研究起来很难。”也正因为幽默的魅力和研究的难度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人们尝试从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幽默。我们来看看关联理论对幽默的分析。

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是人们交际的基本原则。判断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的根本依据是新信息与现有认知的假设构成的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Sperber和Wilson认为这两者可以以三种方式构成关联:使新信息与已有语境相融合;用新信息加强已有假设;新信息与已有假设互相矛盾或排斥。而会话幽默的来源就在于新信息与已有假设的互相矛盾。请看下例:

(1)The clerk(entering):Are you engaged?

Augustus:What business is that of yours?However,if you will take the trouble to read the society papers for this week,you will see that I am engaged to the Honorable Lucy Popham,youngest daughter of—

The clerk:That isn’t what I mean.Can you see a female?

Augustus:Of course I can see a female as easily as a male.Do you suppose I’m blind?

The clerk:You don’t seem to follow me,somehow,there’s a female downstairs,what you might call a lady.She wants to know can you see her if I let her up.(Shaw,G.B.,Augustus Does His Bit)

这段话选自肖伯纳独幕讽刺剧《奥古斯特斯为国家效忠》。奥古斯特斯的楼下有位女士来访,职员上楼禀报,而这位官老爷一心只想着婚姻女色,因此将职员所说的“engaged”理解为“订婚”,将“can you see”理解为“能力”和“分辨、看见”。正是由于奥古斯特斯对话语所作的假设与职员随后提供的新信息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幽默,暴露了奥古斯特斯令人憎恶的丑态,尖刻地讽刺了他的庸俗和腐败。

根据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关联理论对会话幽默的推导过程总结如下:许多的会话幽默首先有一个会话背景,听话人在这一会话背景下做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与说话人提供的新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在听话人看来是最佳关联的推理;而说话人随后又提供了另一个新信息,使听话人所做的推理与说话人实际要表达的言语意义大相径庭,使话语出乎意料、跌宕起伏,产生幽默效果。

三、话语幽默的翻译

(一)话语幽默的可译性

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从词源角度来看,“translate”意即“carry over”,翻译被看成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译者通过关联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然后译者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完成翻译这一交际活动。因此,就翻译而言,只要译语正确地传输了原语的这种图式信息,选用任何语符就不再是什么要考虑的问题了,因而得出可译的结论。就中英文话语幽默的翻译而言,大部分是可译的,即使难以翻译的实例仍然存在,我们也应以探索的精神努力变不可译为可译。

如英语中的一些由特定的修辞手法如双关构成的话语幽默一般认为是难以翻译的,如下例:

(2)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an,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Beer!”(冯庆华,1997:188)

Order一词具有多种意义,教授意为“安静”,学生却取其“点菜”之义。冯庆华先生说:“这个双关语只能通过注释来处理。”这样处理当然能表述这个笑话的意思但却失去了其中的幽默。以关联理论的可译性为理论导向,也可试译。因而有人译成:

教授:你们这些年轻人吆喝(要喝)什么?

学生:啤酒。(徐庆利、王福祥)

尽管这种译法并非完美无缺,但较注释译法更能唤起中国读者的认知心理图式,达到原文预期的认知效果。

(二)话语幽默翻译的关联原则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关联原则是存在于译者头脑中的一个不可能违反的原则。译者应根据关联原则从潜在的认知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语境假设,从原文的语音层、句法层、语义层和语用层等各交际线索中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对目的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的假设,从而选择适当的译文,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话语幽默的发出和理解同样是建立在人的认知特性的基础之上,即:交际者在复杂的现实中寻找相似性和关联性。因此,话语幽默的翻译关注的不是“信度”而是“效度”,即以寻求相似性和关联性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关联,而不是最大关联,既要表达原文的基本意义,更要设法体现作者意欲表达的幽默效果。请看下例:

(3)“黄良子,黄良子……”

她好象听到有人在喊她。

“黄—瓜茄—黄—瓜茄—子”

菜担子迎着黄良子走来了。

“黄瓜茄子,黄—瓜茄子”

黄良子笑了!她向着那个卖菜的笑了。(萧红,《桥》)

这是一种语言文字类的幽默,女主人公黄良子把卖菜的叫卖声“黄瓜茄子”误听成别人叫她的名字,利用人名和菜名的相近似产生幽默效果。但是在翻译时,如果将其直译成cucumber和eggplant,不但失去了原文的韵味,而且会让译文读者感觉莫名其妙,无法找到人名和菜贩吆喝声之间的关联性,造成理解的困难。译文也就没有了“效度”。因此,马红军(2000)在《翻译批评散论》中建议对原文的一些信息灵活变通,再现幽默效果。将这一段译为:

“Lingchi,Lingchi…”

Just like be fore,it sounded as though some one were calling her.

“Li…chee…Li…chee…”

A fruit peddler met Ling chi walking up the road.

“Lichee.Lichee…”

An em barrassement smile adorned Huang Lingchi’s face.She smil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uit peddler.

这一译文对原文中的一些信息进行了更改:女主人公的名字改了,黄瓜茄子的吆喝声变成了荔枝,同时为了增强逻辑性,菜贩子也成了水果贩子。这样的译文使接受者很容易就能领会其中幽默诙谐的效果。根据关联理论,推导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而会话幽默翻译的原则就是求得最佳关联。

(三)话语幽默翻译的策略

一般来说,话语幽默的信息含量不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逗笑、讽刺或活跃气氛。所以,在话语幽默翻译中,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原文幽默机智的基础上,根据“效度”重于“信度”的原则,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句式,采用灵活多变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中的情趣与神韵。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前面提到过的例(1)(此处略)的几种译文:

a.职员(上场):您忙吗?

奥古斯特斯:这跟你有何相干?但是,如果你费神读一下本周的社交启事,你会知道我已经跟露西小姐订婚,作为一位贵族的小女儿,她父亲是……

职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您能接见一位女士吗?

b.职员(上场):您订婚了吗?

奥古斯特斯:这跟你有何相干?但是,如果你费神读一下本周的社交启事,你会知道我已经跟露西小姐订婚,作为一位贵族的小女儿,她父亲是……

职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您能分辨一位女子吗?

c.职员(上场):您现在很忙吗?

奥古斯特斯:这跟你何干?话又说回来,订婚就是得忙点儿。如果你费神读一下本周的社交启事,你会知道我已经跟露西小姐订婚,作为一位贵族的小女儿,她父亲是……

职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您能见一个女子吗?

奥:当然能,见一个女子跟见一个男子一样地容易。(邱述德1998:516)

三种译文的翻译策略和语境效果是不一样的。译文a和b采用的直译,选取了多义词的某种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虽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却失去了原文由于听话人向说话人提供的信息所作的假设与说话人真实意思之间差距形成的幽默。而译文c采用直译后又适当地增加了“订婚就是忙点儿”将幽默产生的语境清晰地摆在译文读者面前,相对而言效度更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从原文字句中体会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利用对同一话语的不同理解形成幽默讽刺。然后,译者根据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的了解,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使译文读者以较小的推导努力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

幽默翻译实质上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幽默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本文通过实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话语幽默的可译性、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问题。但是,必须明确,关联理论只是为话语幽默的分析和翻译提供了一些理论上和原则上的指导。在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仍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以获得最佳关联。

[1]张新江,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3]欧阳利锋.幽默可译性初探[J].外语与翻译,2000,(3).

[4]徐庆利,王福祥.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及其翻译的诠释力[J].外语教学,2002,(9).

[5]南佐民.会话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

[6]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盛娜.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看幽默翻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010-09-26

李芳,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关联性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I Like Thinking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