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实验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2010-08-15李俊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医源性血站中华

李俊杰

医源性感染中医务人员所造成的感染因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的是高责任、高风险、高危险的职业工作,也是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中重点监控科室[1]。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因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多有报道,因此为保障血站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防止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掌握血站实验室工作现状,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自身有效的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

1 现状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血站医源性感染有了新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了对血站医源感染监测和管理工作。但主要是对血站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有关血站实验室内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对购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设备和仪器投入很少。科室人员参加医源感染方面的学习培训机会也很少,科室内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也不健全。

1.2 自我保护意识差。为了方便,操作者不按实验室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执行。例如:不戴防护手套、口罩、帽子和防护眼镜;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入休息室内;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和吸烟等[2]。血站实验室人员认为接触的都是正常人群的血液标本,降低了警惕,以至于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几率。

1.3 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而且由于血站实验室用房比较紧张,设置不合理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这也间接的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2 管理

2.1 更新观念 科室领导从严要求,坚决改正实验室"重检轻防"的思想。让全科人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防止医源性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要采取多种措施。要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检验操作程序。

2.2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血站实验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8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20020)》、《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等有关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安全管理领导监督小组,以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管理监控,尤其要制定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准入制度、危险标志设置、检测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废弃物的处理、职业暴露与处理、试剂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实验室主任要带领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使每个员工知晓,更应在醒目位置加以提示,使每一个员工有长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医源性感染的深层次认识。管理小组及实验室主任并经常检查各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不能让制度或职能流于形式。

2.3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应将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份标本视为传染性标本,思想上要保持警觉。管理组织要不断加强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及专业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传播方式、检测规范、治疗进展、发病特点等有全新的了解,增强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个人防护意识,这样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未参加H IV实验检测相关培训并未取得上岗证的一律不得上岗。实验室主任应定期组织相关知识测验,不断强化教育,切记培训不可是一过性。

2.4 建立科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科室内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免疫学检查,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并建立全科人员健康档案,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疫苗的接种工作[3]。

2.5 合理布局建立科学标准的实验室 ①安装免提电话机[4],并经常对电话机进行消毒,以免由于污染电话引起的医源性感染。②增加自动洗手设备,严格按自动洗手设备说明流程图操作[5]。化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并且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6,7];③加强实验室人员的自我防护。由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的标本和试剂盒、离心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有感染的可能,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鞋、戴眼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④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应配备喷淋装置,有洗眼设施,电力照明也应充足;⑤严格把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开,同时确保整个流程符合规定要求。

2.6 检验器具、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①对自动化检验废弃液进行消毒[8,9],在每台自动化检验仪器旁准备两个废液桶,标示上容量和刻度。当废液达到标示量时换上另一个,将换下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弃去;②检验器具的消毒处理[10],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和用高效环保消毒剂消毒。

2.7 环境的消毒 每天对空气及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再进行检验工作时应避免污染。遇到有场地、工作服或者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汇报。

2.8 检验报告单的消毒 各种检验报表应消毒后发放、存档,提倡用微波炉消毒。

2.9 注重实验室清洁消毒加强废弃物品的管理 实验室的空气消毒可采用臭氧消毒、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空气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工作台面地面门把手每天工作后用 0.5%的过氧乙酸擦拭,实验室内每天工作后紫外线消毒不少于 2个小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 1个小时。实验室内的空调要定期消毒清洁,特别是空调滤网。将用过的试管、加样吸头和酶标板等所有废弃物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经高温高压消毒后再做废弃处理[11]。

3 结果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和管理方法,大大加强了血站实验室医源性感染方面的管理。使科室内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完全改变了过去 "重检轻防"错误观念,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实验室内医源性感染,保障了科室内工作人员安全和身体健康。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因素可有多方面的,危险性非常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注重规范操作,同时作为血站领导也应为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齐全的配套设施。

[1] 王力红.医院感染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69-171.

[2] 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1.

[3] 姚源,穆丽焕,肇颖新.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3(19):3185-3187.

[4] 潘玮瑛,周莉.医院公用电话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06.

[5] 史莉,孙光成,徐敏,等.检验人员手污染的结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30.

[6] 郑黎明.检验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87-688.

[7] 张大森,张贤良,高庆芬,等.医院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状况调查.中华消毒学杂志,1993,10(1):25.

[8] 张庆岳,刘树生,王连明,等.自动化检验废弃物的消毒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153.

[9] 李茂全,李建新,谭树敏.医院实验室废物的管理与处治方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20.

[10] 宁尚民.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消毒方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30.

[11] 熊永琼.关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处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70-772.

猜你喜欢

医源性血站中华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