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状骨脱位8例治疗体会

2010-08-15陈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7期
关键词:腕骨舟骨掌侧

陈瑜

月骨脱位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骨关节损伤,多发生于青壮年,是腕关节背伸机制损伤。本病易并发腕舟骨骨折,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腕部功能的恢复。现将8例新鲜月骨脱位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左手3例,右手5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月状骨掌侧脱位,其中4例伴有正中神经不同程度受压症状,3例合并同侧舟骨骨折。8例中有6例经闭合手法复位成功,2例系远距离经舟月状骨周围脱位未能闭合复位而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2 结果

本组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8个月,平均2年8个月。本组8例除2例月状骨远距离脱位患者腕关节功能轻度障碍外,余6例均正常,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损伤机制 月状骨掌侧脱位系腕关节极度背伸暴力所致,在此情况下,头状骨与月状骨间的掌侧韧带及关节囊先行破裂,月状骨在头状骨与桡骨远端的挤压下被推向前方。月状骨脱位与月状骨周围脱位二者虽同为腕关节背伸暴力所致,但它们所承受的背伸角度有所不同,月状骨脱位系腕关节极度背伸所致,而月状骨周围性腕背侧脱位为手腕轻度背伸,暴力直接对着手掌部,推其余腕骨脱于月状骨之后所致。在月状骨掌侧脱位时,头状骨前韧带与掌侧关节囊及月状骨背侧韧带多发生断裂,而头状骨的后韧带及月状骨掌侧韧带多完好。而月状骨周围性腕骨背侧脱位时,头状骨的前后韧带多均发生断裂,月状骨的掌背侧韧带多完好。这些损伤情况为临床手法复位,固定体位,手术治疗应注意保护韧带(内含有营养血管)以及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诊断 如外伤后有腕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压痛,活动受限,手指呈屈曲状和/或正中神经受压等症状,首先考虑月状骨脱位或月状骨周围性脱位。月状骨脱位X线表现为:月状骨由正常的四边形变为三角形,其中三角形的尖朝远侧,而底朝向近侧。侧位片可见桡骨远端,月状骨,头状骨不在一条轴线上,月状骨凹面空虚并向掌侧移位;如为月状骨周围腕骨脱位在侧位片上可见桡骨远端与月状骨关系正常,月状骨凹面向上,向掌侧稍倾斜,空虚,月状骨周围腕骨则脱向背侧。

3.3 治疗 对于这种类形的脱位,应早期复位,月状骨因掌侧韧带完好,血供尚可,一般不会坏死,可及时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减轻神经损伤。月状骨脱位经闭合复位成功后,常规以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45°位,2周后改为中立位,3周后改为腕关节功能位,再持续固定3~4周,即可去除石膏,行功能锻炼。对合并舟骨骨折的病例,复位后舟状骨骨折对位多良好,在固定3周后改用管型石膏功能位固定约12周左右舟状骨骨折愈合良好后去除石膏,功能煅炼。若舟状骨骨折为陈旧性骨折或骨不连,需开放植骨,螺钉内固定,可于桡骨茎突处取适量松质骨植入,一般愈合良好,对开放复位,手术操作一定要细致,除要保护好正中神经外,对月状骨的掌侧韧带一定要妥善保护,这不但关系到月状骨复位的稳定性,更关系到月状骨复位后的血供问题。一般复位后腕关节功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都处理不当,月状骨坏死,行月状骨摘除,最终导致腕关节腕骨间排列紊乱而致腕关节功能减退。

猜你喜欢

腕骨舟骨掌侧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人工智能骨龄评测系统评估儿童腕骨骨龄
足部疼痛患者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及其解剖变异类型的 X 线片表现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牵引折顶法治疗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30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