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2010-08-15王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针眼血站献血者

王芬

在日常采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皮下瘀血,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献血者的痛苦,扩大献血者队伍,减少皮下瘀血,笔者对此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血站无偿献血者5620名,年龄18~55周岁,其中初次献血者3320人,二次或以上献血者2300人。

1.2 方法 用ACD-B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300 ml或400 ml全血,采血针16G。

2 结果

5620名献血者中有58名针眼周围皮下出现瘀血,瘀血发生率占0.010%,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如24 h后用干净的毛巾热敷,大部分瘀血均在3周内恢复正常,仅有一例瘀血面积较大,且周围伴有红肿发热症状,口服广谱抗菌素治疗后1个月恢复正常,无1例留下不良症状。

3 讨论

献血者在献血后按压不当,袖口太紧尤其是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是导致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1],或按压力度不够,或按压范围太小,或由于紧张盲目按压而没有按压住针眼部位,或按压针眼时间太短,看似针眼不流血而皮下静脉针眼依然流血,导致血液流入组织间隙造成皮下瘀血,如遇上述情况,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在采血结束后告知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者,一定要用2~3个手指用力按压针眼部位,或用弹性止血绷带固定在献血者针眼上5~10 min,直到不流血为止,同时告知献血者,刚采血的胳膊不要用力过大,以防针眼再次流血,使其减轻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恐惧感。在冬天,将过紧的袖口拉下按压针眼处。其次,对过于紧张的献血者,让其坐在一旁观看其他献血者的献血过程,稳定一下情绪,并鼓励其积极配合,促使献血过程顺利完成。第三,提高采血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和增强无菌操作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力争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将献血者的痛苦减小到最低程度,以使他们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后有个愉快的献血经历,为再次献血增强信心。

采血过程中,一旦发生瘀血应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或纱布紧压穿刺处,或用弹性止血绷带固定在献血者胳膊上5~10 min,并让献血者将手臂提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持续几分钟[2],以利于减少瘀血,向献血者解释原因使其消除恐惧心理,解除顾虑并向其致歉。贴上创口贴保留12 h,24 h内不接触水,24 h内应局部冷敷,以利于皮下瘀血的吸收和组织功能的恢复,持续的一段时间里针眼周围皮下将会出现3 cm×5 cm青紫,轻者1周后可消失,重者2~3周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3]。对皮下瘀血面积较大并伴有针眼周围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者可口服广谱抗生素3~5 d,或在针眼周围涂上消炎药膏,促进炎症消退,针眼愈合,告诉献血者可正常使用手臂,但不能搬运重物,如有中度不适时可使用止痛剂,但如感到剧烈疼痛应与血站联系[4]。

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体贴,预防献血者皮下瘀血甚为重要,它是血站体采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5]。对促使固定献血者的不断加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有序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庄文,苏玲.献血前后献血与输血,2001:88-89.

[2]邱春艳.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程序.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25.

[3]张安荣.中国输血杂志,2006,01.

[4]黄守闻.献血者的护理,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5]徐欣文.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的分析与措施,黑龙江医药,2009,6:844.

猜你喜欢

针眼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快速消除针眼10妙招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