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来自“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检验

2010-07-11张晓岚邬展霞刘孟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专业手段

张晓岚 邬展霞 刘孟飞

在我国,基于会计学科自身的实践性特点,会计实验教育始于1955年;到20世纪80年代,为了加强“三基”教育,各高校纷纷开展会计实验教学;20世纪90年代,伴随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高校相继建立了计算机会计实验室。2009年4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发,明确了推进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的开发与建立的战略部署,表明会计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举措无疑将对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何?能否适应现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拟以“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调查整理入手,重新思考会计实验教学的理念与路径。

一、文献回顾与实践调查

1.文献整理。伴随会计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其的理论研究也相继展开,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对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研究。在2000—2008年中文期刊网上有10篇关于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的研究论文。依据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数学者认为会计实验与课程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会计分析等课程中;于玉林教授(2007)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适时开设《高级会计实验》以满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不同的实验课程具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应选择恰当的实验手段,来实现各课程实验目标,然而,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显得较为薄弱。

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会计实验教学始于以会计学(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课程实验,建设历程最长。但是近期的专门研究却相对较少。在2000—2008年中文期刊网上有4篇针对基础会计(会计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论文,其内容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实验教学的手法,如提供会计凭证、列举案例等;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实验室的相应对策;或建议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开展单项实验等。

2.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设计包括被调查学校和被调查者的背景、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所在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三部分。共发放问卷3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分布全国56所高校。有效问卷中包括:38名直接从事会计实验教学,27名具有10年以上会计教学资历,50名为副教授以上职称,119名具有研究生学历。被调查学校分布广泛,被调查者会计教学的经验较为丰富,可以认为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内涵与边界的认识。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对会计实验与会计学课程实验的认识尚显含混,表明在相当多的高校缺乏对会计实验的系统设计理念。如45.19%认为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与会计实验教学相同或基本相同;36.43%认为会计学课程实验与会计专业实验相同或基本相同;63.57%不认为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会计专业实验的核心,仅仅只确认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会计专业实验的组成部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必然对实验教学的实践带来影响。

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水平的评价。问卷对目前“会计学”实验教学质量总体评价分别教师水平等六项,分设5个等级,对各选项按1~5打分,分数由高至低分别表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低。统计结果见表1、表2:

?

?

上述表1与表2相互映证,结果较为可信。从统计结果看:在六个指标中,学生兴趣度分值最高,达到3.6513分,说明学生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兴趣度是较高的,从认知主体的需求出发,会计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满意度分值又相对偏低,为3.3955分,说明学生的期望与其收获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实验教学质量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对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得知,对教师水平的总体评价良好,前三项分别超过平均数,且“非常好”的选项为6.98%;说明高校教师完全具有相关的胜任能力;然而,经费支持分值最低,只有2.8526分,说明目前各高校在“会计”实验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六项指标总体平均得分为3.3385,介于“好”与“一般”之间,说明我国高校目前开展“会计学”实验教学已经呈现出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但是离“好”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尽管会计实验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对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认识仍存在误区、理论研究还不尽深入、实施效果尚有待提升。本文拟正名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结合我们对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历,梳理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设计“会计学”课程实验手段与实验内容的契合方案,为强化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提供依据。

二、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的核心

1.课程教学是教学计划的内核。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界面(或称“平台”)——它维系着执教的教师与在学的学生,以及学校与之相关的行政和管理。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中,课程建设毫无疑义地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根本。因此,我们认同,课程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同时,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专业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类型的划分与各类课程的组合;不同课程间的逻辑层次、结构比例;课程开设顺序及课时、学分的分配;各课程的学习、考核、管理方式;以及对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外活动等的全面安排。因此,课程计划构成了专业教学计划。由此可见,课程教学必然是教学计划的内核。

2.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融会于实践应用的重要路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看作是一种理论教学,则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应用、完善、提升;是应用理论教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形式。1948年张伯伦就已经在哈佛大学课堂上以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进行了首次市场实验。当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对经济学的入门课程的开设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实验,教学中用大量的实验案例解释经济现象,籍以讲授经济学理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的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3.课程实验教学是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已有的教学研究和调查都表明,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的系统。课程计划构成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实验教学是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论是基础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操作型实验、应用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还是认知实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感性实验、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抑或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均以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为基础。尽管在课程实验之外,还需要配置建立在课程实验基础上的专业实验、学科实验,但任何实验都无法替代课程实验、以及对课程知识单元传达的直接性,因此也毋需怀疑课程实验对专业实验、学科实验的基础地位。

相对于专业实验,课程实验具有教学目标清晰度高、实验内容针对性、实验流程实现性好等特质,按课程设计的实验实现路径清晰,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因此,必须正名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核心地位,并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实现路径。

三、“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

1.适应于教学对象多元化的实验计划的配置。“会计学”课程往往是财经类院校面向所有经管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也是商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更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针对会计学课程学习对象不同的特点,必须区别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下,对会计学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内容要求,配置不同的课程实验教学计划。

2.适应于启蒙教育的认知感性实验的凸现。会计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计划中会计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学生之前不仅从未涉及会计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相关的财经类课程也接触较少。因此,适应会计入门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法的研究,逐步实现启蒙教育、实务演示、案例分析、仿真实训、实验室模拟、企业调研、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会计认知“从无到有”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3.适应于专业基础的基础实验功能的定位。会计学课程隶属经济管理类专业、或者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模块,其实验课程也具同样级次。因此,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目的宜定位为:应用实验解释会计现象(全面认知),应用实验验证会计问题(深入验证),应用实验设计检验解决会计问题的方案(适度分析、综合、创新);基于能力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应该是:通过实验训练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事项处理能力、专业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分析与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提高辨析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文字语言能力)。

四、“会计学”课程实验手段与实验内容的契合

实验手段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拟采取的实验手段一般包括:实物现场、视频影像、模拟仿真、网络平台等,这也是实验手段发展的先后次序。

1.实务与现场手段。针对会计学的入门教育提供的最具直观性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实验手段。包括实物演示、现场感知。

实物演示指直接向学生提供反映会计业务、会计行为、会计流程等的真实的实物,如凭证账簿报表等,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的实验方法。一般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学习部分,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作用等的知识点的讲授中使用。

现场感知指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经济活动现场、以及会计工作现场等环境下观看与感受的一种情景实验手段。一般在对企业生产过程、会计部门岗位设置、会计工作基本流程等的教学中使用。

2.模拟仿真手段。具体表现为对真实环境与业务的模仿(如模拟岗位、仿真单项或综合业务等),也是对实务与现场手段的补充。在手工实验室大量采用的是模拟仿真手段。同时课程实训教材也采用模拟仿真的素材。

3.视频影像手段。借助视频、影像手段实现的实验,包括授课视频与实训视频。在网络教学开展的初期广泛实现了教师授课视频的提供,一方面规范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是对优秀课堂教学的推广。实训视频是学生借助视频手段提供的环境与信息实现认知与操作实训,即包括认知实训与操作实训。认知实训可分别采取对真实现场、岗位、业务的视频再现(即“视频真实再现”),以及对模拟仿真现场、岗位、业务的视频表现(即“视频模拟表现”)。操作实训是指根据认知实训等视频信息,要求学生完成特定的实务操作训练。“视频真实再现”实际上是实物现场手段与视频手段的结合,“视频模拟表现”是模拟仿真手段与视频手段的结合。

4.网络平台手段。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实验目标。该环境下可以是基本教学信息的网络展示,是对模拟仿真、视频影像手段的网络实现,更重要的是具有网络在线、网络互动功能,包括在线实训、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目前我门对本课程网络栏目的开设包括:教学信息、师资队伍、视频教学(含实训视频、授课视频)、案例学习、在线测试、在线实践、模拟试卷、学习论坛、会计法规、会计史话、职业风险测评、常见问题库等。

上述实验手段尽管在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包括在专业综合实验中均可选用,但是基于“会计学”课程本身的入门教学、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的需求特征,其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五、主要结论

本文梳理了对“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正名了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在会计实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结合我们对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历,提出了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设计了“会计学”课程实验手段与实验内容的契合方案,为强化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强化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实现。课程实验是指面向某一门课程的课程实验,而针对多门课程的实验列为综合实验(或专业实验),课程实验是综合实验的基础。课程计划是现行教学计划的核心也表明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的核心。尽管长期以来,各高校会计实验教学取得了诸多实质性的成果,但是,立足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现还有相当的空间。

2.强化会计实验教学对会计课程教学的支撑。实验教学是对基本教学的辅助,在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组织基本教学的现实下,会计实验教学必须凸显对会计课程教学的支撑。会计学课程的操作性、应用性,对实验教学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不论是从课程教学对实验教学的需求,还是从实验教学对课程教学的辅助,均显示两者的高度集合。

3.关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前述,对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凝练了实物现场、模拟仿真、视频影像、网络平台等四类“会计学”实验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应选择不同实验手段。针对会计学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成熟、稳定,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充分汲取教师长期教学经验并取得基本共识,细分课程内容,逐一择定相应的实验方法,设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指引,形成一项具有可操作性的多种实验手段综合使用的文本。无疑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成果。

猜你喜欢

会计学会计专业手段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