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探析

2010-05-21林迎春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居民消费消费

林迎春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出口带动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导致了我国外需不足,2009年1月份中国的进出口额出现负增长,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9%。近年来,国内投资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尤其是2003年以来均保持在40%以上;出口也保持高速增长,净出口率从2000年的2.4%提高到2007年的8.9%;而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跌入低谷,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7年的48.8%。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消费不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良性循环。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巴曙松,2006)。从启动消费、拉动内需的潜力上讲,农村的潜力则是最大的,使得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李汉桥,2008)。

本文立足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试图通过对制约农民消费的因素进行剖析,探析一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路径,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不断扩大,但在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消费占整个中国消费量的比例非常小,农村消费增速低于城市。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人口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2007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9210.0亿元,其中城市总额60410.7亿元,农村消费总额28799.3亿元。2007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同期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6.8%,农村比全国平均线低了一个百分点。见表1。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乡消费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比城市落后了十多年。农村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这就意味着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巨大,使得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

(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

1.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农民工失业群体持续扩大。受欧美经济萧条的影响,出口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农民工失业群体也在持续扩大。2007年,农民工失业数量达2260万人,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的预期。

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但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2007年我国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为4140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30%。城乡收入比由2000年2.79∶1扩大到2007年的3.33∶1。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消费水平差距也出现扩大。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提高。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医疗负担逐步减小,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其他保障措施并未建立。由于社会保障缺乏,农民不得不为今后的生存而节制当前消费,从而影响消费市场的扩大。

4.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消费环境差。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5.投入增长快于生活消费,挤压了生活消费的增长。随着政府几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减免税费,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投入迅速增长,直接分流了农民生活消费支出。

6.信贷政策不利于农民消费。由于农村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备等多种原因,目前农村缺乏宽松优惠的生活消费信贷环境,缺少相应的消费信贷政策的配合和支持。目前,以消费为主的信贷政策在农村少之又少;在贷款的具体程序上,还存在贷款主体资格审查严格、手续繁琐、资金有限、期限较短等一系列问题。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增进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

1.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途径。消费取决于收入,只有收入提高了,农民才会扩大消费。因此,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努力保持粮价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地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二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引进人才,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贸工农一体化。三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大资金扶持、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防止农民收入下滑。

2.改善民生,完善基础制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大农民消费预期。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保证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富,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升级。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耕地使用权可加速流转,那么将释放出更多财富带动农村消费、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4.启动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疏通农村商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鼓励物流企业、超市连锁企业,将营销、物流网络扩展到农村,便捷农民消费。

5.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通过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和在岗培训等形式,提高人口的素质,加快农民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居民消费消费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40年消费流变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