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戏也能做成大文章

2010-07-03顾学军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小戏欢庆建国

■顾学军

“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是中宣部批准的、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主办的常设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

在2009年11月“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中,由我创作的小话剧《欢庆与建国》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唯一的)两项大奖。

该剧演出时间26分钟,讲述的是殷欢庆和李建国两人60年的故事——

1949年,同年同月同日同一个村里出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欢庆,一个叫建国。解放前,欢庆的爸爸是主人,建国的爸爸是长工;解放后欢庆家成份是地主,建国家是贫农,两家人风风雨雨恩恩怨怨一起走过了60年,历经了中国各个时期的风浪,见证了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腾飞,也发生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解放初,建国的爸爸听说地主的儿子也叫建国,便上门兴师问罪。经斗争和协商,地主儿子易名欢庆,贫农儿子叫建国。意在地主仔欢庆贫农儿建国。

1960年,欢庆因营养不良患了浮肿病,命在旦夕。欢庆的爸妈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向建国的爸爸索讨解放前的2元钱债。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在政府已经把所有债务一笔勾销的情况下,建国的爸爸还了那2块钱,让欢庆度过了那场劫难。

文革中,欢庆的爸妈为那两块钱的事惶惶不可终日,想主动交代自己“反攻倒算”罪行吧,又拍连累建国的爸爸;不交代吧,又怕建国的爸爸揭发出来。就这样颤颤惊惊、恍恍忽忽、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年。刚把提着的心放进肚子里,谁知欢庆又闯了祸。祸根是欢庆和建国俩人同时喜欢上了村里一个叫荷花的姑娘。在俩人20岁生日那天,穿上了军装的建国,认为自己就是“国家的人”了,想把荷花甩给欢庆,为了促成这份爱情,建国把自己的新军装让欢庆穿上在荷花面前炫耀一下。荷花非但不领情,反认定“四类分子穿军装”是大逆不道,并威胁建国“如果你不跟我好,我就大声喊”。建国只好屈服,把荷花带进了玉米地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后来,建国在部队提了干,穿上了四个兜儿的军装,跟荷花成了亲。再后来,恢复高考,欢庆考上了大学。再后来,建国转业当了镇上的书记,荷花成了镇五金制品厂厂长。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欢庆被分配到荷花手下当了一名技术员。第二年,欢庆把荷花赶下台,自己当了厂长。又过了二十多年,欢庆把一个当年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厂,变成有几十亿资产的股份有限公司。赶上金融危机,欢庆让儿子顶了自己的班。建国也从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并办了退休手续。于是欢庆与建国终于了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俩人在一起像模像样地过一回生日。

小戏要小、要精、要简,历来是被戏剧理论界所公认的法则。《欢》剧故事容量大,时间跨度长,人物关系复杂,我试图以中国社会60年前那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始,以60年为线,以60年中几个不同历史时期为点,把两个家庭三代人的命运变化交织在一起,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世态和人情的变迁浓缩在这20几分钟内。笔者冒犯小戏创作之大忌的动力在于当下小戏题材相似、主题雷同、人物概念,情节平淡日趋严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观众快节奏、新视角、大信息量的欣赏需求。然此举无疑风险和机遇、成功与失败共存。

一.选择题材时的几分畏惧

时逢建国60周年大庆,以欢庆建国为题创作小戏参赛,自觉题材沾光的同时,也心生几分畏惧。

1.建国60年的变化太大,无法用一个小戏来完成。否则就犯了小戏创作之大忌。

2.大庆之年,小到歌曲、诗歌、大到电影、电视剧都在炒作这个题材。小戏怎么写都是炒别人的冷饭。同类题材,写容易,如何创新?怎样写得不一般?难度很大。

3.建国60年来,国人经历得太多,有太多的事件历历在目:斗地主分田地、土地改革、阶级斗争、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这些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小戏一旦涉及政治,更是无法做得鲜活和灵动。

二.创作过程中的几分恍惚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做人若无畏惧之心,“天不怕、地不怕”,百无禁忌,为所欲为,就会轻浮和肤浅。做作品也是如此。心存畏惧,就有了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心存畏惧,就有了小心翼翼的戒惧意念;心存畏惧,就有了虚怀若谷的君子风度;心存畏惧,也就有了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于是,我又恍惚了起来。

恍惚中,首先想到当年经历坎坷的人们现在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香港、澳门回归了;台湾和大陆通航了;外国体育代表团来北京参加奥运会,运动员戴口罩入境,国人和媒体也不大惊小怪了;多年漂泊在海外的富人家产也物归原主了;有点海外关系的侨眷被提拔为侨联领导了;世界上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已经淡薄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共同面对一个地球,怎么治理环境,怎样可持续发展,怎么重新寻求新的利益平衡,发展经济成了重要前提了。

恍惚中,想起了电影《辛格勒名单》,感叹在那么残酷无情的年代里,却有一个法西斯党员,做出令整个人类震惊的举动,显露出人性善良的一面。

恍惚中,又想起了我的干爹。解放前,他是地主,我爸爸是新四军。一次被敌人追击,干爹冒险把我爸爸藏在棉花地里十几天,深夜送吃送喝。后来,他们结成了“把兄弟”;再后来,我就成了地主的干儿子。我长大以后,因为上学和当兵,为了我的前程,父母又为我回避了这段历史,但父辈人暗中一直来往,直到干爹91岁去世。

几经恍惚,忽然冒出一个想法: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是“和谐”,建国60年最大变化是政治上的成熟。于是,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句至关重要台词:“过去的事,该了的都了了”。从这句台词展开联想,似乎任何恩恩怨怨坷坷坎坎都是合理的、必然存在的。因为,一切矛盾冲突的结局是好的——经济发展了,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大家都在向前看,人人都在和谐相处。至此,主题也显山露水了,欢庆与建国人物形象在电脑显示屏上也渐渐清晰起来。

三.公开演出后的几分担心

《欢》剧第一次公演,演出中,观众对作品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演完后,观众骚动不止,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个戏有点反动”,有人说“过去还真是这么回事”,也有人说“小戏还能这样演?胆儿可真大”等等。由戏引发的争议,让我为《欢》剧的出路平添几分担心。

1.那个年代,年青人唯一出路就是当兵。因为成份不好,欢庆当不了兵,也进不了工厂,只能读书。人物只能按照知识分子层面走;而建国当兵是因为他不爱读书,初中都没毕业。人物这样定位,是不是在向观众传达——最有文化、最讲文明的是地主。

2.欢庆上了大学,有了文化,当了厂长,还把一个几十人的小厂变成有几十亿资产的集团公司。这会不会引起观众联想——搞经济建设还得靠他们地主和资本家。

3.60年前,建国的爸爸是欢庆家的长工,主仆关系;60年后,建国儿子是开发区的领导,欢庆儿子是企业总经理。从领导就是服务角度说,他们还是主人和公仆的关系。这一世事轮回,会不会让观众认为时代又倒回到解放前。

4、贫农给地主儿子送满月鸡蛋,还让地主到自已家里拿几支洋钉和稻草(修凳子、补房子);大队支书给有“反攻倒算”嫌疑的地主还两块钱;新入伍的建国把军装脱给地主儿子穿;镇党委书记把自己老婆厂长位置让给一个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等等我是不是强调了人性善良一面,而犯了严重的阶级立场方面的错误。会不会注重了三代人之间的友情乡情、兄弟情,而否认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曾经确实存在过,确实残酷过,确实过火过。那么,这个故事还有没有典型意义?会不会为大众所接受?

自《欢》剧首演之日起,作为编剧,我如剧中那句台词一样,战战兢兢、恍恍惚惚、提心吊胆地等待观众和评委们的评判。直到我走上领奖台,稀里糊涂领完优秀编剧奖,我还不能相信这是事实。

四.小戏获奖后的几点收获

1.传统的创作观念和技巧,在特定的时期有它存在的意义,但世界潮流在变,编剧的心跳要跟社会前进的脉动保持一致,观察事物的视角要与时俱进新时期,对从事多年的编剧而言,从“清醒”中回归“模糊”,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畏惧、顾虑和担心,实际是超越自我的过程——

在我恍惚、犹豫、担心的创作状态下,中国剧协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周光,收到剧本后回信说:“剧本很有潜力,毕竟今年大庆,用一个小戏写60年的巨大变化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要写好了就一定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著名剧作家、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齐致翔教授看完剧本后说“过去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法来写这个戏,所以这是一种创新”。进入大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齐士龙点评说“《欢》剧是以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写的,他用一种崭新的观念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写得很有人情味,立意也很深刻。体现了我们现代人对事物的看法,特别能引起象我这样年龄的人的很多遐想”。大赛评委、著名小品演员李文启说“这个戏有点意思,写得很空灵却又看得见摸得着,既概括又具体,它用鲜明的音乐形象,为我们烘托了这个时代。”《小戏小品创作园地》在发表这个作品时附言:“《欢》剧在经意不经意之间有意无意地折射出他们背后的大历史、大时代的变革……”

观众和评委的认可,《欢》剧的成功,让我想起了戏剧大师曹禺一段话:“思想性,政治性,艺术和政治,它们不是两个门户,政治就在真实的生活里边,反映了真实,政治就在里边了。”

2.小戏不小,小戏也能做成大文章。一位资深专家看完演出后说“《欢》剧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有思想含量,如果把这个题材给我,我能写成二十集电视剧或一部电影。”把“大”做成“小”符合现代人艺术欣赏价值取向。在二十几分钟里反映了60年,从一组简单的人物关系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如:在各个时期的剪裁上,运用电影技法,把串联词如同电影字幕一样出现;在总体结构上,极力迎合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和其他技术的欣赏特点,让中心事件发生人物出场之前,演员一出场就把尖锐的矛盾交给观众;一个矛盾刚解决,马上再提出新的矛盾,以此往复,直至结尾。

3.小戏总体风格应力求删繁就简。《欢》剧借鉴了中国画的风格,用一个道具,一段音乐,一套服装来凸显一个时代。剧中四个年代,仅用一条板凳、一张太师椅、一张圆桌和一个酒杯托盘,一个演员扮演自家三代人,实现了时空交错和场景变换,道具由演员自带上下场,较经济地利用了舞台的时间和空间。实践证明,小戏布景越简单越能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各种艺术形态都面临着形式、内容、主题的创新。作为盆景艺术的小戏,从微观艺术这个层面来说,更应当思考怎么突破和突破后的走向。

猜你喜欢

小戏欢庆建国
《欢庆》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歌舞欢庆“三月三”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小戏骨
抗战雕塑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