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的初步研究

2010-06-19韩耀华赵艳珍孙寒松国士刚李国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钡剂压痛空肠

韩耀华,赵艳珍,孙寒松,国士刚,李国明,胡 志

(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空回肠换位征”是发自肠系膜根部完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可靠征象[1]。可是,我们在胃肠道造影检查工作中,经常发现有“空回肠换位”的X线改变,但没有小肠梗阻X线表现,也无典型小肠梗阻临床症状的病例,暂命名为“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实验设计选取我院1997~2008年行全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表现为“空回肠换位”征象的患者34例设为患病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病程12.7月,最长3年,最短1个月;另随机选取30例应用相同检查方法,表现为全部小肠大肠分布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7.20岁,平均病程19.30个月,最长25年,最短4d。两组患者均无腹部手术史,均除外肠梗阻,年龄、性别等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电视透视胃肠X线机,使用双对比造影剂硫酸钡,配制成50%~70%W/V浓度的混悬液400~800ml分次口服。患病组均行稀硫酸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摄取全胃、全小肠正位像,在X线下复位[2]。对照组30例,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完整采集两组患者临床及X线检查资料。

统计两组患者腹胀、腹痛、食欲欠佳、压痛、反跳痛、呃逆、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以及伴发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的例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和X线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将患病组及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四格表Fishers精确概率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及X线表现

临床表现:患病组34例中,24例有不同程度的食欲欠佳,29例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病史,呈间歇发作;20例呃逆,3例恶心无呕吐;26例右上腹压痛,13例右下腹压痛,24例左上腹压痛。30例对照组中9例食欲欠佳,16例腹胀,15例腹痛,8例呃逆,2例恶心无呕吐;2例右上腹压痛,4例右下腹压痛,1例左上腹压痛,5例其它部位腹痛。64例均无反跳痛。

X线表现:患病组34例腹部单纯透视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小肠胀气,无气液平;全消化道造影检查,34例表现了基本相同的“空回肠换位”征象(图1a,1b),均为空肠自十二指肠空肠曲(图2)顺时针向右旋转180°,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正常,游离侧回肠向左旋转180°,无小肠梗阻X线表现。34例在X线下复位27例,成功率79.41%(图3a,3b),复位后上述症状及体征立刻明显缓解或消失。对照组30例腹部单纯透视均未见异常,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无 “空回肠换位”征象,小肠大肠分布正常(图4)。

2.2 统计结果

见表1,2。两组对比,腹胀、食欲欠佳、腹痛、呃逆、压痛等症状和体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症状体征和伴发其它消化系统疾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病组与对照组主要病史

3 讨论

3.1 “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的发现及临床表现

自1997年在胃肠道造影检查工作中,偶然发现有“空回肠换位”X线征象但没有小肠梗阻X线表现,有一系列临床表现,没有肠梗阻症状的病例以来,潜心追探10余年,证实这种病症的客观存在,暂命名为“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作者认为“空回肠换位征”与“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发病机制相同,发生肠系膜扭转的程度不相同,发病急缓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2]。

本组“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病例,绝大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以腹胀为主,常伴有呃逆,食后加重;多数患者食欲欠佳,呈间歇性发作,少数持续性发作;较突出的体征为压痛,以双上腹部锁骨中线区明显,左侧重,但均无反跳痛。本次研究调查了合并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如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无统计学意义,但患病组中有2例肠粘连和3例胃翻转的患者,对照组无相似病例,由于病例数较少,故无法确定肠粘连和胃翻转与“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是否相关。

表2 患病组与对照组合并症

3.2 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CT诊断

实验组34例“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病例:①腹部立卧位透视或平片只表现为不同程度小肠散在积气和轻度扩张,均无明确气液平及空回肠特征的表现;②最终均以X线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明确诊断。表现为全部空肠自十二指肠空肠曲扭转至右上中腹或右中腹或右中下腹部,大部分回肠分布于左上中腹或左中下腹部,表现为全小肠钡剂充盈下的“空回肠换位”征象,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正常;全部小肠轻度扩张,蠕动弱,对比剂排空慢,无明显受阻,无合并症,病例十二指肠及大肠分布、形态正常;③少数病例可同时合并胃扭转(图5)、移动盲肠、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慢性阑尾炎等腹部常见的病症,偶尔可合并于少见病,如小肠克隆氏病等,研究表明,这些合并症与“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

“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须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鉴别。可资鉴别的常见的先天性肠旋转畸形有[3]:①肠的不旋转:表现为小肠位于腹部右侧,结肠位于左侧,盲肠在左下腹,回肠从右向左侧走行进入盲肠。肠的不旋转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是先天发育畸形,X线下不能复位,与 “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容易鉴别;②肠旋转不良:表现为十二指肠完全位于右侧。空回肠分布异常,空肠大多分布于右中下腹部,但无典型的“空回肠换位”征象。结肠分布异常,表现为升结肠盲肠高位或盲肠高位或移动盲肠。患者在婴幼儿、儿童期就易继发肠扭转导致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梗阻,成人病例少见,与“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鉴别不难。

“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须与小肠扭转鉴别:小肠扭转是指全部或部分小肠发生扭转导致不全或完全性肠梗阻,包括“空回肠换位征”。①“空回肠换位征”是在肠系膜根部发生全部小肠急性扭转导致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可靠征象,临床发病急骤,腹痛、呕吐、腹胀、便秘表现典型,禁忌X线钡剂造影检查,腹部X线立卧位平片表现为典型的 “空回肠换位征”,与“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的临床及X线表现迥然不同,容易鉴别;②部分小肠扭转,导致不全或完全性小肠梗阻,临床上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大便延迟、量少或便秘,发病大多急骤,少数病程较长。影像检查诊断多以X线腹部透视或立卧位平片为首选,多表现为小肠袢分布紊乱和闭袢,以及不同程度紊乱分布的气液平面,CT增强检查可显示扭转肠段肠系膜及其血管的漩涡征[4]、换位征[5]、靶环征、鸟喙征[6]等,也可表现为血管的扭曲[7],一般禁忌钡剂造影检查。对于少数慢性不全梗阻的病例,为查明原因,有时也采取稀钡剂造影检查,以明确扭转肠段及原因(图6)。

螺旋CT横断面扫描观察扩张肠管及肠系膜形态诊断小肠扭转极有价值[8-9],刘磊等[7]进行了16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静脉成像诊断小肠扭转的前瞻性研究,针对的是伴有明显肠梗阻症状的病人。

3.3 治疗方法探讨

本组34例表现为“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的病例,无小肠梗阻症状,无手术指征,但每位患者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心理压力大。目前外科的治疗方法是随诊观察,或者采取胸膝位颠簸疗法,韩耀华等[2]用X线下复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与“空回肠换位征”发病机制一致,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等为主,X线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表现为“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目前,医务工作者对“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缺乏认识,且无大样本调查,因此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孔祥泉,冯敢生,罗汉超.急腹症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4;185.

[2]韩耀华,李文才.“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X线下复位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2):136-137.

[3]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62-663.

[4]van der Straaten F,Hoedt MT.Diagnostic image(135).A woman with acute abdomen.Volvulus ofthe smallboweldue to strangulation[J].Ned Tijdschr Geneeskd,2003,147(16):757.

[5]Khurana B,Ledbetter S,McTavish J,et al.Bowel obstruction revealed by multidetector CT[J].Am J Roentgenol,2002,178(5):1139-1144.

[6]纪建松,王祖飞,徐兆龙,等.肠扭转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85-1187.

[7]刘磊,寇如刚,杨可乐,等.16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静脉成像诊断小肠扭转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3(3):484-486.

[8]Nicolaou S,Kai B,Ho S,et al.Imaging of acute small-bowel obstrucion[J].AJR,2005,185(4):1036-1044.

[9]Boudiaf B,Soyer P,Terem C,et al.CT evaluation of small bowel obstrucion[J].Radiographics,2001,21(3):613-624.

猜你喜欢

钡剂压痛空肠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一种钡剂灌肠筒的改进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2种钡剂灌肠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便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