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12例

2010-06-12吴大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症候益气头痛

吴大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院内科,广西融水 545300)

笔者采用益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患者。男 64例,女 48例;最大 64岁,最小 28岁,平均 50岁;病程 1~5年64例,6~10年 30例,10年以上 18例,平均 7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9年 WH O/I S 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病症候指导标准[2]。

排除标准为年龄 18岁以下或 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正在服用高血压药物或目前虽未服药但停药时间未到 2周者。

2 治疗方法

低盐低脂饮食,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畅情志,劳逸得当。

治以益气活血祛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 50g,当归 10g,赤芍 9g,丹参 15g,地龙 10g,川芎9g,桃仁 12g,红花 10g,川牛膝 15g。肝火亢盛加龙胆草,阴虚阳亢加牡蛎,阴阳两虚加酸枣仁,痰浊壅盛加天竺黄。每日 1剂,水煎取汁 200m L,分早晚于饭后服,6周为一疗程。

3 观察方法

观察头痛、眩晕、心悸、失眠、耳鸣等主要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积分标准,即轻度记 1分,中度记 2分,重度记 3分,症状消失记 0分。

用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血压前休息15min,测量坐位右臂血压,每次测量应以反复进行 3次以上直到血压值相对稳定为准。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若持续不见声音消失,采用变音值)。每周查血压 1次。治疗前血压值指未经治疗 1周内非同日 3次血压平均值,治疗后血压指治疗后 1周内非同日 3次血压平均值。

4 疗效标准[2]

血压疗效标准:显效为舒张压下降 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以下降 20mmHg或以上。有效为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20mmHg以上。无效为未达到“有效”标准。

症状疗效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 70%以上。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 30%以上。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

5 治疗结果

显效 55例,有效 50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93.75%。

治疗前后收缩压分别为(162.7±18.3)mmHg和(125.4±17.6)mmHg,舒张压分别为(99.5±9.5)mmHg和(86.4±8.6)mmHg,两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症状 n 治疗前 治疗后 ρ值头痛 112 1.88±0.67 0.57±0.45 <0.01眩晕 108 1.69±0.19 0.27±0.18 <0.01失眠 76 2.08±0.52 0.94±0.78 <0.01耳鸣 69 1.54±0.51 0.92±0.88 <0.05心悸 70 1.53±0.52 0.91±0.87 <0.05烦燥 56 1.29±1.04 0.61±0.73 <0.01

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头痛、眩晕、失眠、烦躁等方面改善非常显著,提示益气活血祛瘀法改善症状有明显效果。

服药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6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主要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血失调。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气机失常,常挟痰、挟湿、挟瘀,久病伤络伤气而致气虚血瘀[3]。治当益气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补益元气,使气旺而促血行,以达益气活血祛瘀之效;药理学证实黄芪同时具有强心利尿、降压、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作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地龙清热息风,平肝降压,善走血分,通血脉,利关节,并能消瘀滞。丹参活血祛瘀,并专走血分,祛瘀生新。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诸药合用,补益而不留邪、活血而不伤正,共奏益气活血祛瘀之功,从而达到降压、消除症状目的。

[1]叶任高.内科学[M].第 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陈通文,郭逐成.浅探高血压的病机与治则[J].国医论坛,1994,9(4):25-26.

猜你喜欢

症候益气头痛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头痛应该灸哪里?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