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国际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0-04-18

科技传播 2010年10期
关键词:军事医学科学院墙报环境因素

5月9日至12日,中国毒理学会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等单位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10国际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技术大会(icBEST2010)。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爱尔兰、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共计280余人出席了大会。本届大会主题为“DNA修复与癌症干预”。

大会邀请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IEHS)执行所长Samuel Wilson教授、美国约翰霍普基斯大学Chien-Jen Chen教授分别以《KRAB型锌指蛋白对p53的调节和DNA损伤反应中的新功能》、《DNA修复与环境因素致癌易感性》、《通过引用水途径长期砷暴露的健康危害》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12场专题研讨会共进行了64个大会报告和1场论文墙报展示,交流学术论文130余篇,内容包括了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学响应信号机制、DNA复制应激反应与忠实性、基因组不稳定性与人类疾病、干细胞放射生物学、DNA损伤修复与环境毒理、DNA损伤修复与癌症治疗新技术、新材料与纳米粒子的DNA损伤与基因毒性等。

大会还专门邀请了《细胞》(Cell)、《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生物化学》(JBC)、《癌基因》(Oncogene)等国外著名学术期刊主编或资深编辑及审稿人在讨论会上就如何提高国内研究人员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能力作了演讲,并就有关问题与参会学者进行了互动。本届大会共评选出13篇优秀墙报展示论文,其中6篇论文获奖者由大会主办者中国毒理学会授奖,7篇论文获奖者由美国华人生物学家协会(CBIS)授奖。

人类目前正面临着环境污染所带来健康危害的巨大压力,从环境与生命科学的交汇点研究和探讨人类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是目前生物医学科学发展的国际前沿之一。DNA损伤修复是环境因素与生命体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关键基础问题,是机体维持基因组遗传稳定性、防御疾病特别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机能,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大会旨在为中外学者提供学术展示平台,就环境因素所致基因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学响应机制,其在人类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本质和相应干预措施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

猜你喜欢

军事医学科学院墙报环境因素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第二轮通知)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生物技术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生物技术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老人自费办报十年“墙上报刊”已连载61期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军事医学科学院埃博拉疫苗首获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
一株新分离的肠杆菌噬菌体的快速遗传鉴定及其宿主识别基因的快速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