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理念对教学的启示*

2010-04-11,张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弗莱讲授法批判性

司 淼 ,张 军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3004)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1](P25)这是一种“储蓄教育观”,在他的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讲、接受、记忆和重述,就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们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于这个世界”[1](P25)。在抨击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弗莱雷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思想,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束缚,开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

一、对话式教学理念

在人性主义基础之上,弗莱雷提出了对话式教学的理论。弗莱雷认为,开展对话教学是消灭压迫和被压迫阶级界限的手段。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压迫者会允许被压迫者提出疑问,而对话式教学恰恰是打破一味灌输压迫阶级思想的突破口。在对话式教学当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关怀,对解放被压迫者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何为对话

弗莱雷提出关于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1](P38)。他认为,作为人类现象的对话,不仅仅是交流、谈话,它的精髓在于词,而词的构成要素,即反思与行动。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反思如果脱离了行动,那么反思就会变成空话;而如果行动脱离了反思,行动就会陷入行动主义的境地。在这两种情况之下,就不可能实现对话,教育也就失去了人性主义。而对话是对话双方共同的创造性行为,不能出现一方强行控制另一方的狡猾手段。对话中所隐含的控制,是对话的双方对世界的观念的控制,“对话是为了解放人类而征服世界”[1](P38)。

(二)对话产生的条件

然而对话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列出了关于爱、谦逊、信任、平等、批判性思维这样几个条件。弗莱雷认为教学应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这种爱意味着对事物的一种投入、一种责任、一种关怀,没有对事物的爱就没有对该事物的对话。其次对话的双方还需要谦虚的态度。试想一个自认为无所不知的人,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又怎么能从其他人身上了解到自己不曾认识的世界。谦虚是开展对话的态度基础,只有具备谦虚的永不自满的态度,才能不断完善自身,解放思想。第三,开展对话还需要有对人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能力的坚定不移的信任,这是对话的先决要求。信任需要双方都坦诚不恭,信守承诺。如果言行不一,或者充满怀疑就不能唤起信任。第四,对话根源于人们希望在对话后达到某种成果,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对话结果的希望达成了双方的对话,如果双方对对话不抱希望,对话双方的接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最后,弗莱雷认为,进行对话还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进行对话的双方必须站在不同的立场,针对讨论的问题以不同的观点来对话。这种对话,不应该是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另一方,而是通过相互的争论、探讨使各自的认识趋于一致或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性为终结的。

(三)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剖析

以往也有学者认为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对话式教学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在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并没有针对对话式教学而提出具体的方法,只有对教学本真意义的探讨。虽然其中有提到教学应采取提问的方法,来让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予以反馈,但仅仅是提问法,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对话教学中还包括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生生对话等方法。

再者,对话式教学意味着平等的师生交往。对话,就意味着交往。有交往就说明双方都能获得对方对自己观念的反馈,而得到这种反馈的前提是双方的观念都被对方所接受,并经过双方的整理、理解和加工。通过这种心理活动,双方或者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认知模式,或者整合了自己的认知模式,或者对自己已有认知模式以再认。总之,都是促进双方积极建构自己认知模式的方式。而没有交往、沟通的师生关系是可怕的。如果永远在师生之间设置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就是没有效率的浪费时间。

二、对话式教学的启示

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深刻揭示了教学开展对话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条件。在中国目前教学中还存在以“满堂灌”为主的现实下,开展对话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彻底改变“师本位”的传统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的条件中,明确提出了只有在爱、谦虚信任的条件下才能开展对话。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爱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不应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不应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应该是对话的关系。对话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情感和理念的桥梁。

其次,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活动。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曾确切表达过儿童作为未成熟的个体,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欠完善的人。不应该以成人的观点和看法去看待儿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把学生看成具备发展潜力的个人,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尚未发展完全的个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意识去左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能让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自己成为填满容器的机器。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不断丰富师生双方对世界的认识。

再次,课堂之上综合使用教学方法,改变讲授法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教学新方法,但讲授法依然是中国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讲授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等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互联网、图书、电子设备……都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所以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应转变陈旧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里要强调的是,提倡对话式教学并不是否认传统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当中也有对话式教学的成分。对话式教学是在传统的只讲求灌输式教学基础上的发展,是对传统教学的新突破。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心灵层面的沟通,强调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我们要改变的是这种单向灌输的局面,是讲授法独霸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面,而不是针对讲授法。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生来就是有批判性思维的。如果细心观察儿童,你会发现儿童活在自己的童年世界中,任何一个物品对于他来说都是奇妙的,他不会按照成人的观点去看问题,他有他自己认识世界的角度,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着世界。而这一切并不是成人交给他的,他却有着独特的自己的视角。这是批判性思维的来源,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现在一些家长往往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跟上当今流行的“早教风潮”,过早地让孩子进入成人的世界中获得成人给的教育,过早地学会了要听从成人的安排,过早地学会了按成人的意愿去做事。这是扼杀儿童创造天性的最初根源。进入学校后,学生被强迫着学习自己也许并不喜欢的学科,无动于衷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灌输的授课方式,学生要想得高分,必须按教师的话去做,听从教师的所有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做的只有听从、听从、再听从。这是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被抹煞的第二个根源。

现今,一切自作多情的教育者声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殊不知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人的天赋能力,是需要去不断的发展而不是说要培养就能够培养得出来的。作为教育者,只需要去保护学生的这种能力,而不去破坏就足够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对话式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发现。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对话的环境,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思维,学生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探索,建构并丰富各自的认识世界。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弗莱讲授法批判性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