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良野生花卉角蒿引种试验

2010-03-01贾宗锴黄印冉张均营李艳红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矮壮素效唑矮化

贾宗锴,黄印冉,张均营,李艳红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优良野生花卉角蒿引种试验

贾宗锴,黄印冉,张均营,李艳红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角蒿原常见于河北省平原和山地,花色艳丽,果形独特,花果俱佳,但由于人为破坏,目前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已很难见到。2006年通过调查收集角蒿种质资源进行了试验,认为角蒿通过种子繁殖可以作为石家庄地区的观赏花卉,但必须加强管理。同时使用多效唑和矮壮素可增加花量,提高观赏价值,同时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角蒿;引种;存活率

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1a生叶基生,2a生叶细裂,花序顶生,总状;花多朵,桃红色;蒴果呈长角状,弯曲,因而有角蒿之名。角蒿为紫葳科角蒿属草本植物,是干燥荒地、山地阳坡的一种散生野花[1-3]。

为选择适合石家庄地区生长的角蒿资源,分别于2006年春和2006年9月从华南地区、河北省宣化县、蔚县小五台引进了角蒿的种子。

1 试验地的概况

试验地设在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寒暑悬殊。年降水量为401.1~752.0mm,年平均气温12.4~13.3℃,最热月7月份的平均气温26.5℃,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6.5℃;土壤为沙壤土,pH值7.5左右,排灌条件良好。表1为石家庄与张家口气候概况对比数据。

表1 石家庄与张家口气候概况对比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播种试验

2.1.1 种子收集 将不同地点收集的角蒿蒴果,去净果皮,将种子剥出,置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2.1.2 播种 采取大田和穴盘播两种方式播种。

(1)大田播种。①穴播:2006年3月27日将从张家口宣化采集的种子在试验苗圃内穴播,每穴播种4~6粒,行间距为10cm×10cm,播后覆土0.5cm左右,稍镇压。由于角蒿种子比较轻,播后稍喷洒水,防止种子被风吹散。②撒播:2006年5月将从华南地区搜集的角蒿种子撒播于试验圃内。播前将种子混合少许湿润的细砂土。

(2)穴盘播种。2007年4月5日将前1a从张家口蔚县小五台保护区采收的角蒿种子播种于72孔穴盘内,基质为经高锰酸钾消毒后的草炭和田园土的混合土(混合比例为草炭:田园土=2∶1)。每穴播3粒,播后覆基质3mm,然后覆盖塑料薄膜,置于温室。每周播种1次,每次播种2盘,并及时喷水,每喷水6次施肥1次,以便及时补充从穴盘底部流失的营养,保证穴盘苗能健康生长。

2007年8月采收张家口宣化播种苗中生长健壮、株形紧凑的植株上的种子,于2008年4月初播种于72孔穴盘内,方法同上,进行生长观测。

2.2 扦插试验

2.2.1 采集插穗 2007年4月底,从资源圃内健壮、无病虫害的角蒿植株中选取当年生枝条,剪成10~12cm长,留取上部2~3片叶,剪取800根,分成4组,每组200根。2.2.2 扦插 采取遮阴大盘扦插,搭设75%遮荫网,呈蒙古包状,插床周围设固定木桩架固定,荫棚直径长4m,中心最高点2.5m。在床内铺15~20cm厚的河沙。扦插前将床面整平,灌透水,用5000×10-6高锰酸钾液进行基质消毒。

南北行扦插,株行距3cm×10cm,以叶片能相连不相互覆盖为宜。试验设置4个处理:①用ABT1号400×10-6速蘸处理接穗下部1/3处;②用ABT1号200×10-6浸泡接穗下部1/3处10min。③用清水浸泡接穗下部1/3处10min。④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扦插后用由北京林科林业技术公司(隶属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生产的LK-300型微喷灌电脑控制仪自动控制,并且每隔半个月喷1次多菌灵。插后50d统计生根数、生根率及根长。

2.3 耐阴性试验

2007年7月底播种于资源圃内乔木中华金叶榆行道树下,并进行正常的浇水除草及施肥管理。

2.4 矮化试验

角蒿株型较高,在石家庄可长至110~140cm,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株形松散,影响观赏效果。为了改变其株型、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用植物生长抑制剂——

多效唑、矮壮素(CCC)对其进行了矮化处理。

2007年4月5日选择2a生角蒿实生苗210株进行了3个处理,每个处理70株。

(1)在角蒿的植株根部,用0.4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溶于50mL水后浇灌,同时打顶1次,每隔两周整株喷1次0.25%矮壮素(CCC),直至现蕾。

降雨通过林木的再分配,分为林内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枯落物渗透水、坡面径流5部分,其中白桦林穿透雨占降雨量的80.1%,落叶松林穿透雨达到85.7%,具体分配见表3。

(2)角蒿的根部土壤不浇多效唑,打顶1次,每隔两周整株喷1次0.25%矮壮素(CCC),直至现蕾。

(3)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株。

3 试验结果

3.1 播种苗生长情况

3.1.1 大田播种苗 由表2可知:角蒿在石家庄市7~8d时开始出苗,播种10d左右为出苗旺盛期,15d时出苗基本结束,存活率可达65%~95%,角蒿小苗不加任何覆盖可安全越冬,翌年春分后开始生长。

3.1.2 穴盘播种苗 2007年播种的张家口小五台地区的角蒿,当叶片长至10cm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大面积的腐烂甚至死亡。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播种的角蒿苗密度过大,出苗后未间苗,连续降雨导致空气湿度较大,再加上高温,引起角蒿苗发生根腐病、白粉病。2008年继续播种从宣化采收的角蒿种子,发现当年存活率为43%,明显高于小五台种子苗的存活率,见表3。

通过试验认为,从华南地区搜集的角蒿品种比从冀西北高山宣化引种的角蒿品种优良,前者植株高大,生长期长,能够更好的在石家庄越夏。后者由于长期生长在高山环境中,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风大,紫外辐射强烈,其植株矮小纤细,生长期短,生长量小,在石家庄可安全越冬,但越夏存活率低。

表2 大田播种的实生苗生长情况

表3 穴盘播种苗生长情况

3.2 扦插结果和分析

角蒿各处理的扦插苗生长状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ABT1号400×10-6速蘸和ABT1号

表4 角蒿扦插苗生长情况

200×10-6浸泡处理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明显高于清水浸泡和对照。说明ABT1号400×10-6速蘸或ABT1号200×10-6浸泡能促进角蒿枝条生根。枝条生根成活后,大多数存活30d左右,有一部分能开花,随后便干枯死亡。因此认为扦插方法不适合用于角蒿繁殖。

3.3 耐荫性试验结果

8月份角蒿幼苗出齐后,未遮荫的幼苗发生严重的腐烂病,处于遮荫状态的角蒿幼苗生长良好,几乎未见病害。2008年6月中旬调查,遮荫状态下的角蒿高达92cm,其茎杆平均粗0.3cm。

3.4 矮化试验结果和分析

矮化试验的角蒿生长状况见表5。处理1第一次喷矮壮素(CCC)时发现70株角蒿新长出的叶片颜色较之其它处理的植株叶片颜色深且叶片厚。矮壮素(CCC)喷过3次后植株长出花蕾。处理2的植株明显高于处理1,即处理1的矮化效果好,但是两种处理的花蕾数基本相同。因此认为两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多效唑和矮壮素(CCC)的结合施用矮化效果最好。同时试验发现喷过矮壮素(CCC)植株的抗逆性得到提高,在白粉病侵染时期不感染白粉菌,而对照株多数感染白粉菌。此外,两种处理植株开花期比对照延长10d左右。

表5 角蒿矮化试验

通过施用植物生长抑制剂,株型变得紧凑,开花数量增多,有效提高了观赏价值,并且抵抗白粉病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在进行矮化处理时如能控制水分和氮肥的供给,并让植株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可加强植株的矮化效果。

4 结论

(1)从张家口引种的角蒿也可以在石家庄正常发芽、生长、开花、结实,而且可以自播出苗,但必须采取必要管理措施。通过试验,华南角蒿性状优良,可作为1个优良品系。宣化种源经过1a选择后可作为第2个优良品系。

(2)角蒿播种苗易发生腐烂,因此,角蒿苗在出苗后应该考虑间苗移栽,注意暑期杀菌管理,角蒿耐干旱不耐水湿。

(3)角蒿在石家庄地区生命周期为2a,翌年开花,非常报道的1a生植物。

(4)角蒿扦插可以生根,但移栽后很快死亡,因此扦插方法不适用于角蒿繁殖。

(5)使用适量的多效唑和矮壮素,可使角蒿株型变得紧凑,开花数量增多,有效提高观赏价值,抵抗白粉病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1]龙雅宜.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J].中国园林,1985,(4):34-35.

[2]江建书,赵国江.冀南太行山区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J].园艺学报,1994,21(3):309-311.

[3]汪劲武.常见野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4.

S58

A

1002-3356(2010)02-0014-02

2010-01-15

猜你喜欢

矮壮素效唑矮化
矮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冀西北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矮壮素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50%矮壮素水剂在pH值测定中遇到的问题与探究
矮化盆栽菊花的方法
【第三部】
多效唑在直播水稻上的使用效果浅析
利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矮壮素的发育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