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休闲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2010-02-11詹和平朱伟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宁波市旅游农业

詹和平,冯 芳,朱伟勇

(浙江省宁波市信息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0)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发展休闲农业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1 现状

宁波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规范经营、扶持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宁波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旅游,至今已形成功能类型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逐步规范化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点181个,从业人员9 000余人,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5亿元,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6个,具备了一定产业规模。

1.2 示范效应明显

宁波通过建立各种示范点,来带动休闲农业旅游的品质化发展道路。目前,有些示范点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如被授予全球生态500佳、世界10佳和谐乡村的滕头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示范点的大桥生态农庄、柿林村等,以及天宫庄园、四季山庄等一大批点,不仅成为宁波市、浙江省乃至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标兵,还提高了宁波市休闲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为探索休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发展模式多样化

随着宁波市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类型不断丰富,农业休闲旅游也呈现出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了以滕头村为代表的依托自然优美的田园景观,集国际时尚与中国经典乡村文化于一身,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多种服务的休闲度假模式。以大桥生态农庄和宁波都市园区为代表的展示和推广现代高效农业,集生态、科技、休闲和文化于一体的科普教育模式。以象山民俗文化村为代表的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民间歌舞等休闲活动的民俗风情休闲模式。以溪口镇岩头村为代表的展示历史文物、特色寺庙、传统建筑和民俗风情的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余姚四明山镇大山村和牟山湖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农民利用自家庭院、依托特色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顾客,让顾客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模式。还有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农业观光、产品采摘和垂钓为休闲主题的观光旅游模式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经营形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大丰富了休闲农业旅游的服务内容。

1.4 市场反响良好

宁波市休闲农业旅游的整体服务质量较高,游客满意度较好。据统计对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的好评者均超过50%。各类休闲农业旅游村、点还利用花木、果木生长期适时举办“杨梅节”、“桑果节”、“水蜜桃节”等活动,为游客提供采摘、种植等活动,促进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满足游客体验生活的需求,提高了景点的影响力,推动了休闲农业旅游的良性发展。

1.5 政府积极引导

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以市场为基础,紧紧依靠“资源、制度、资本、智慧”的结合,积极创新理念,相继出台政策,拨出一定财政奖金,对发展休闲农业给予大力扶持,为宁波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甬政办发〔2007〕23号),市农办和旅游局制定了 《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的认定办法》(甬政办发 〔2008〕259号)。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如余姚市设立了专项奖金,对经营业主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在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优惠,并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星级管理,制定评定标准,每年进行星级评定,对达到一定星级的经营户,给予一定奖金奖励。

2 优势条件

2.1 资源优势

宁波历史悠久,有着现代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东方大港、河姆渡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具有复合型旅游资源优势。宁波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境内主要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山脉,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有奉化江、甬江、余姚江三江水系,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宁波旅游近年来以城市中心为核心,以西部人文山水旅游和东部沿海休闲度假旅游为两翼,以姚江、三江口、甬江风情的文化长廊为依托,形成了环都市旅游圈、余慈现代农业休闲区、西南山地生态农业休闲区和东部滨海旅游圈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圈。宁波丰富的山、海、水资源,丰富多样的物种和地貌,加之与当地农业特色基地、古村落和其它农村文化资源整合一体,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理想之地。

2.2 区位优势

宁波市位于长三角南翼,西邻杭州,北接上海、江苏,南联温台,东延舟山,是长三角南翼贸易、物流中心,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长三角世界第6大城市群及我国最大的旅游资源市场,宁波市以港口为中心,以“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空、水立体并进的现代大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旅游网络区位优势明显。加之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交通建设,正在逐步实现“123”交通圈,即市域内形成1 h交通圈,市域外到达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形成 2 h交通圈,都市区以内形成 30 min交通圈,为宁波市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2.3 经济优势

宁波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是全国率先富裕的都市经济圈,居民生活富裕,消费理念超前,拥有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据统计,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近1/5的GDP,平均产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多。宁波地区自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 96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 079美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 304元,农村居民年纯收入达11 450元。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市民都已具备较强的外出休闲旅游经济能力。由于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繁忙的都市,对乡村自然、悠闲的生活极其向往,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正好满足和符合了人们的愿望和需求。宁波又先后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所辖5个县 (市)区全部进入全国100强,这也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2.4 产业优势

近年来,宁波市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和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区域经济,4大特色产业带和10大主导产品特色明显。2008年全市已有667 hm2以上农产品种植基地93个,面积13.75万hm2;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241个,总面积2.24万hm2;累计通过验收农业产业基地30个;已有19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主导产业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现代化设施及现代农业科技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正在建设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将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高,进一步改善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条件。

3 主要问题

宁波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至今,总体上看势头良好,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但也要看到,宁波市休闲农业旅游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3.1 档次要提高

虽然已形成了滕头村、都市农业园区、四明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反响较好的休闲农业旅游点,但从总体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设施简陋、内容欠丰富仍是多数休闲景点的主要问题。

3.2 管理欠规范

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卫生还不够规范。且经营管理人员,大多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大多不是正规职业学校毕业、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学习,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但时间短,知识面窄,各类服务不规范,从整体上看素质仍然偏低。

3.3 环境需保护

由于分布散、规模小等原因造成监督管理上的困难,有些休闲农业旅游点,特别是单户的农家乐型旅游点生活和餐饮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炉灶油烟排放等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当地的自然风貌。人们到观光休闲农园度假,经常会出现不爱护游玩设施,践踏草地、庄稼,采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

4 发展对策

4.1 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农业产业基地的建成,一是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必须大力开展农田、林地的路、沟、渠、桥梁及电力配套设施等建设。二是要有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科技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及精深加工能力,发展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这2个必备条件为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以当前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

4.2 以整合重组为重点,提高档次和规模

在宁波市已形成的诸多休闲农业观光景点中,大量的旅游点呈分布散、规模小状态,缺乏统一包装、策划和宣传,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建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合并,统一包装和宣传,整合现有休闲农业景点,提高档次和规模。依据“错位发展、特色突显”原则,努力形成“一环三区”的空间立体开发格局,“一环”即环都市休闲农业圈,“三区”即北部余慈现代农业休闲区、西南山地生态农业休闲区和东部滨海渔业休闲区,使景点从分布散点状向连线成片转变,提高整体规模水平,打响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4.3 以统筹规划为指导,引领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的开发,规划要先行,规划好才能发展好。规划要科学,可行。在经过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休闲农业资源的种类、性质、现状、特色及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全面分析和评价,做出系统科学的休闲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要综合统筹,全面考虑。各级管理部门要负责对自上而下的规划进行评审和协调,各县市区的规划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切忌盲目发展,一哄而起,要避免重复。要注重特色,要有创新的意见和魄力,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规划指导,使休闲农业从自发发展向有序推进转变。

4.4 以管理监督为手段,规范休闲农业发展

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农家乐经营户星级评定和农家乐特色村、示范点认定等有关工作,规范经营业主的服务水平和经营行为。加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监控作用。应制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管理办法和行业管理规范,对项目立项条件、申请程序、审批办法、管理制度等事宜都予以明确。通过强化管理监督,使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

4.5 以政府扶持为保障,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政府制定长期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政策对发展休闲农业十分必要。就宁波市而言,有必要尽快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壮大。一是资金政策扶持。政府要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在示范点的扶持上,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构建通畅的旅游线路,串点连线,将旅游景点与休闲农业观光点连成一体。二是税收政策扶持。休闲农业在其发展之初,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即使第三产业部分,也应减免部分税费。三是技术指导扶持。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引导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实现行业协会组织的完善和行为的自律。四是加强宣传扶持。要把休闲农业的旅游信息纳入政府部门网站,相关部门要组织媒体开展多种类型的宣传活动,扩大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宁波市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旅游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