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榴树木盆景的养护与管理

2010-02-11撰文史屹峰

中国果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盆景宜兴坐果

撰文/史屹峰

1、引言

据《博物志》载:“张骞使西域,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在我国栽培已2100多年,品种发展到130多个,很适宜农村作商品栽培。由于石榴树势优美,适应性强,容易造型,也很适于作盆景,其作品在国内外颇受欢迎。因此,它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也随之提高。本文从科学用土、施肥与浇水、石榴树木盆景用盆的选择、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五个方面,围绕保持石榴盆景花繁叶茂,果实累累等方面的养护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述,以便为今后的石榴盆景文化的发展总结经验。

2、措施和方法

2.1 科学用土 土,俗称“盆景培养土”或盆景用土。它是植物盆景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基础。石榴树木盆景的用土很讲究。盆景入盆后,要继续培养并较长时间的养护,使植株的根系只能在盆的范围内生长,由于容积有限,加之盆景造型的需要,盆土不可能很多,有时甚至部分根系悬露。因此,必须要求盆景培养土有丰富而全面的养分。总体要求为营养丰富,疏松肥沃,通气透水,酸碱适中,通常的配土比例是:田园土20%,腐叶或腐熟锯末40%,煤球灰或炉渣20%,腐熟禽粪15%,中号河沙5%;另外,可再渗入适量骨粉、磷肥、陈石灰、蛭石或木炭沫。配好后过筛、暴晒、消毒,然后装袋备用。

为方便管理,换土最好在三月中、下旬进行。一般可两年换土一次;老桩三年换土一次。操作时视长势情况,保留三分之一的原土,并剪去病根和过长根。然后加入培养土。

2.2 施肥与浇水

2.2.1 施肥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尤其是石榴树盆景好光喜肥,加之盆景土容量有限,盆景在盆内的根群分布范围很小,特别是浅盆养护的石榴盆景,根系在盆内的分布密度更大,为避免出现盆景脱肥和营养比例失调,所以,施肥时必须掌握“勤”、“薄”、“多”的原则;即勤施肥,浓度薄,次数多;而且多用腐熟粕类或禽粪做基肥。发芽前10天左右可用300—500倍“果园丰”喷洒树干。在生长期,浇水都要“点点见点腥”,即用0.6—10%浓度的腐熟肥水浇灌,若一次浇不透时,再用清水续浇之。同时,选晴天的午后,每7天左右向叶面、树干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掌握0.5%,以满足果实生长期的需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石榴树木盆景,施肥时要区分老、幼。就是说,树龄较老的百年古桩和已培育定型的盆景,施肥次数相对要偏少,浓度要偏薄,但营养元素必须全。树龄较幼或上盆不久的正在发育的桩景,可适当增加施肥量。

2.2.2 浇水 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细胞的膨压,调节树体温度等作用。盆景开花的多少和果实的大小,与日常管理中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盆中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它的生长。过多时,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抑制根系呼吸的正常进行;如果盆内长时间积水,会造成烂根现象,影响生长,甚至全株死亡。水分过少或浇“半截水”会造成盆景生理性缺水,这是可能出现枯萎或“叶烧”。为此,合理的浇水可以调节盆土中水分与空气之间的矛盾,促使盆景正常生长。

对于石榴树木盆景来说,水、土、肥三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必须科学的协调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因此,石榴盆景的浇水,要根据石榴喜燥而相对怕涝的生理特性,在整个生长季节要“见干见湿”,但不留积水,一般掌握偏干不偏湿。灵活运用“四看”原则的浇水方法,即:“看天浇水,看土浇水,看树浇水和看盆浇水。”同时,还要根据石榴树的全年生长情况,认真做好“三期”浇水。一般新梢速生期(前期);孕蕾及果实加速膨大期(果实生长期);夏季高温干燥,蒸腾量大,失水较多(暑期),要多浇水;花期,果实成熟期则要少浇水,叶面也不要喷水,否则会造成花期短、果实裂口。阴雨天还要注意防涝,其措施是用塑料膜覆盖于盆面,以不让雨水流入盆内,天气转晴,立即撤掉。

石榴树木盆景到了生长后期,由于气温降低,温差加大,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随之加大,盆景本身的蒸腾和盆土的蒸发也相应减少了,自然对盆景的浇水也相应减少。

冬季休眠期一般不浇水,只要保持盆土有适墒即可,以利安全越冬。

给石榴盆景的供水方式可根据养护的多少灵活运用“浇、滴、渗”等方式,但以“滴”的效果较好。

2.3 石榴树木盆景用盆的选择 盆景是高等艺术,而石榴树木盆景则是高等艺术中的奇葩。所以,栽培尚好的石榴盆景,最好选用国内的“宜兴紫砂”花盆。因其制作考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自古以来,有人把它当做藏品,有人作为馈赠礼品。用来栽植石榴树木盆景,这是由“宜兴紫砂”的用土结构决定的。

宜兴素有陶都之美称,因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扶助勾践灭了吴国后,就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隐姓埋名乘船渡过太湖,选择宜兴丁山定居下来,是他首先发现太湖沿岸沉积着大量的含铁质土骨泥,质量上乘无比,深知此乃烧炼陶器的珍贵原料,且天下少有,便开台着手烧制。成功后便把这一技艺传于当地工匠。从此,丁山便出现了“白瓦家家哀玉音,青窑处处画溪烟”的制陶盛况,范大夫也被后人尊为“陶朱公”、“先师”等美称。

紫砂的原料共分为紫砂泥、朱砂泥、团水泥(本山绿泥)三种;它是一种特殊的粉砂泥质结构,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故被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随着近代科学的日益发达,而原有的紫砂一词已不能准确地表达紫、红、绿三种宜兴陶器,故今天的科学家们重新给它定名为“宜兴砂陶”。

“宜兴砂陶”的主打品即为花盆。它的名贵之处在于透气性能好,栽花不烂根,宜于花木瑶草生长成活。特别是石榴树木盆景,寿命很长,更不能因为用盆不当,而伤根逝树。其二工艺精美,它集文学、绘画、书法、金石、镌刻诸艺术于一体,尤为出色的刀法运用清雅潇洒,独步千秋。其三是造型奇特,方者,线条工整简练;圆者,珠圆玉润;大者,气势磅礴;小者,精巧玲珑;堪称阿丽倩姿,敦实周正,形态逼真。其四,为釉色秀丽,它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妖,可谓“妙色夭错,烂若披棉”。所以,凡培育盆景者,早有“无宜兴花盆遇不成盆景”之说。

正如上述,“宜兴紫砂”只是石榴盆景用盆的最佳选择。但选择其他合适的陶盆自然也可,但如果用釉盆,其透气性等就较差。

2.4 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措施

2.4.1 去雄,可明显提高坐果率。实际操作和长期观察证明,去“雄”可以明显提高坐果率。石榴花均为两性花,即“雌”、“雄”两类,而大部分为发育不健全的雄花,开花时花萼呈现圆锥状(俗称钟状花),花谢后脱落。小部分是子房发育健全的雌花,花期花萼的下部膨为球状(俗称筒状花),谢后成果;与雄花区别明显。因此,多余的雄花应及时去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且愈早愈好。但为了不影响观赏,除留雌花外,雄花也要少留一部分。就是根据每盆桩景开花情况而定。再加上光、肥、水和其他管理措施,就会达到多结果、结好果的目的。

2.4.2 人工授精可促使坐果稳定 石榴自花授粉就能座果,但不如异花授粉坐果率高。为提高坐果率,除昆虫授粉外,要采取人工方式进行辅助授粉。其方法是:当花全部开放时,雄花柱头会有清亮的粘液出现,这时要选择晴天的中午,用清洁而柔软毛笔轻轻蘸取花粉,向雌花柱头授之,一般重复2—3次为好。

2.4.3 疏果可保持成果率 石榴坐果后,果实会很快彭大,这时要根据盆景的观果部位,合理进行疏果。先疏掉畸形果,病弱果;再去掉非观赏部位的“多余果”,保留供观赏的健全果,并尽力做到使果实分布高低得当,错落有致。若留果过多,易伤树势,且坐果不稳,最后会影响“观赏性”,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会造成大小年现象。

2.4.4 光照充足是开花结果的环境保障 石榴性喜阳光。充足的光照是促使石榴开花结果的环境保障。所以,一年四季都要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即使炎夏它也不怕烈日直晒,而且越晒花越红,越晒结果越多。因此,要为它提供一个通风透光、日照良好的环境。否则,会使树势减弱,易生病虫害。每天光照的时间6-8小时,如果少于4小时,则很难开花结果。

2.5 病虫害防治措施 石榴树木盆景,只要平时管理得当,一般很少患病虫害。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或空气湿度过大时,就会引发虫害或细菌性病害。最重要的加强日常管理,增强抗病能力。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对盆景实施全年性连贯防治措施:

2.5.1 落叶休眠期防治:防治对象是桃蛀螟、蚧壳虫、刺蛾、干腐病和根腐病。防治措施是:刷刮枝干翘皮,剪除病枝、虫枝、病果并立即销毁。接着在11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下旬,对全树喷洒3—5度的石硫合剂,一般3次左右;开春再喷2次“多菌灵”或“果园清”。

2.5.2 萌芽、显蕾初花期防治:防治对象是桃小、蚜虫、椿象等。防治措施是:主干喷或刷50—100倍40%福美砷,盆面可喷浓度为500倍的多菌灵。

2.5.3 盛花期防治对象是:基本上仍是上述病虫害,于6月初进行,叶面喷2000倍“氯氢菊脂”加500倍“多菌灵”。

2.5.4 幼果期防治对象是:椿象、桃小、果腐病。防治措施是:于7月初喷200倍量波尔多液,并在之后一周内喷施500多倍多菌灵,同时观察树情,及早清除畸形果、染病果。直到果实膨大期,这时如遇病虫害,可喷800倍敌敌畏加100倍敌杀死。

2.5.5 到果实成熟期是石榴盆景的观赏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很少生病。到了冬季,果实已经摘除,可用3—5度石硫合剂对全树进行消毒,随后放于合适位置越冬,让其彻底休眠。

总之,要坚持“防重于治”和“治一防十”的原则,本着提高自身免疫力为目的,以达到“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盆景宜兴坐果
苹果树坐果率提高六法
附式石盆景欣赏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桌上盆景(外一幅)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中华寿桃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五招促枣树多坐果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柚子,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