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菇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0-02-11撰文李大华张素蕊井晨勇黄体献

中国果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食料菌棒培养料

撰文/李大华 张素蕊 井晨勇 黄体献

平菇瘿蚊又名小红蛆、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到,幼虫头部、胸部、背部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瘿蚊包括嗜菇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 Wood)、施贝氏瘿蚊(M.speyeri Barines)、异足瘿蚊(Heteropeza Pygmaea Winnertz),其中菇房内以嗜菇瘿蚊较为常见。它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直接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笔者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发生为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生活习性

瘿蚊主要以幼虫繁殖,少见成虫,条件恶化时进行有性繁殖,温、湿度适宜,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幼虫可连续进行童体繁殖(即一条幼虫可长成一条雌幼虫进行繁殖),一般8-14天繁殖一代。据笔者观察:胎生数量与虫体大小和营养有关,一条雌幼虫平均繁殖18条小幼虫,多者可达22条,胎生小幼虫活动力强,爬行迅速,大量群集于菌盖和菌柄之间为害,如果菇少,幼虫大量群集在菌棒两头的袋口处和塑料袋上有破孔的地方。幼虫喜湿,在潮湿处可自由活动,在水中能存活数天,但干燥的情况下活动困难,且繁殖受阻,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红色球,以等待合适条件,一旦条件适宜,可继续繁殖。栽培结束后,部分幼虫躲在土缝或墙壁裂缝中进行化蛹,体色变褐并具有坚硬外壳而进行休眠,以抵御干旱和缺食,到下季栽培时再繁殖小幼虫,此休眠体存活可达9个月之久。幼虫、成虫都有趋光性,较亮处的地方虫口密度大。

2、发生特点

瘿蚊成虫可直接飞入防范不严的菇棚,其卵、蛹、幼虫及其休眠体主要通过培养料或覆土带入菌床。主要危害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以幼虫取食菌丝,蛀食子实体,也能在培养料中穿行取食,菌丝被害后迅速“退菌”,子实体被害后发黄、枯萎或腐烂,培养料被害则成疏松渣状,幼虫危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菌丝体培养阶段是成虫侵入和有性繁殖的重要阶段,也是防控的有利时机;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营养极其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绝大多数幼虫进行无性繁殖,繁殖周期短、速度快,幼虫数量急剧增加,对菌丝和菌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平菇减产及品质下降。

3、发生条件

3.1 温、湿度 温、湿度主要影响其繁殖代数,若温、湿度适宜,可持续进行无性繁殖,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危害严重。据试验:在温度为8-37℃、培养料湿度70%-80%的情况下,只要食料充足,可连续进行童体繁殖;但温度低于7℃或高于37℃时,幼虫停止活动和童体繁殖;培养料较干,可导致幼虫停食、化蛹或进入休眠状态。

3.2 营养 营养是影响瘿蚊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食料充足,营养丰富,老熟幼虫体内脂肪积累多,则繁殖量大,食料短缺,幼虫进入休眠状态。

3.3 生育期 平菇不同发育阶段对瘿蚊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异足瘿蚊适合在菌丝不太旺盛时繁殖,如果出菇后30天内没有该幼虫出现,以后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因为老熟的菌丝会抑制其增长,而嗜菇瘿蚊则不然,在平菇任何生长阶段都可造成危害。

4、防治对策

瘿蚊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

4.1 消灭虫源 瘿蚊主要靠营腐生生活,菇房周围的垃圾、废料等应及时清除,保持环境卫生;菇房密闭后,用磷化铝或敌敌畏熏蒸灭虫,并安装纱窗;菌种优质、无卵和幼虫,培养料无霉变、无虫;必须采用“二次发酵”,即在前发酵过程中,翻料要均匀,控制营养料的含水量,防止水分过多。在后发酵时,要注意升温及控温阶段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二次发酵的目的。后发酵开始前,把用过的和准备使用的工具一并进房消毒,预防病虫杂菌污染。菌袋接种后应轻拿轻放,以免袋破口,如发现菌袋有破口或刺孔应立即用粘胶带贴住,以免瘿蚊在破口处产卵为害。

4.2 改善菇房通透性 高湿和通风不良,往往不利于平菇正常发育,但却是瘿蚊发生的有利条件,因此,适当开窗透气通风,能改善环境条件,抑制瘿蚊的发生。

4.3 诱杀成虫 在菇房内装一盏3w的黑光灯,下放水盆,装入废菇(料)浸出液或糖醋液(按高度白酒:糖:醋:水为1:2:3:4比例配制),另加3-4滴敌敌畏液,能诱杀大量成虫,连续数日后可大大降低虫口数量,但要注意关好门窗,配合使用黄色粘蝇胶带,防止室外虫源迁入。

4.4 冷冻干燥法防治幼虫 冬季温度较低,发生瘿蚊的菌棒夜间移至棚外或揭开棚膜,在-5℃时,瘿蚊幼虫的死亡率达100%;-4℃时,幼虫的死亡率96.6%;-3℃时,幼虫的死亡率91.6%,效果极其显著。非冬季在瘿蚊幼虫为害处撒石灰粉,24小时后未发现活体幼虫,防效100%。原因是石灰不仅有较强的吸水性,还有碱性和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瘿蚊幼虫中午阳光曝晒4小时后,死亡率可达87.2%;对发生较严重的菌棒,采用撒石灰、阳光曝晒两种方法,防治效果更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躲开出菇期,以免影响菇体生长。

4.5 药剂防治 发菌期发生瘿蚊用甲醛、敌敌畏1:1混合液10ml/m3或9g/m3磷化铝进行密闭熏蒸;出菇期发生虫害,先采完后,再用除虫菊酯、烟碱或4.5%氯氰菊酯1000倍液进行喷雾,子实体采收前7天内禁用。(烟碱可自制:取0.5kg烟梗,加水5kg煮沸后取溶液喷洒)。

猜你喜欢

食料菌棒培养料
不同开食料对早胜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类型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