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药学服务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①

2010-02-10郝晓冰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依从性

郝晓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药剂科 湖北武汉 430063)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依从性,可减少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获得预期疗效。依从性是指病人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能服从医护人员及药师的健康指导。患者的依从性并不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对饮食、吸烟、运动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指导的顺从。医药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及工作质量会对病人产生较大影响,若关心病人、认真沟通,病人产生信任则依从性就好,若缺乏信任则依从性就差。因此,重视药学服务,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是执业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比了中美对药学服务的不同认识,从差距看药学服务对用药依从性的作用和意义。

1 不依从性产生的后果

1.1 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

因对依从性缺乏正确认识与理解,随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随意停药而影响了疗效,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如感染性疾病采用短期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未坚持1个疗程就提早终止用药使感染未能控制。

1.2 导致自身的中毒危险

有的病人因接受药物治疗初期效果不明显而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发生严重中毒。如,老年患者愈某某,长期便秘使用潘泻叶,且不断自行增加剂量,30g/d,致急性尿潴留。老年患者黄某,因失眠,使用朱砂安神丸3年,致汞中毒。有的老年人不正确服用地高辛,乞盼尽快控制症状而自行超剂量服用导致药物中毒。

1.3 干扰新药的临床试验

新药临床试验的结果是否准确,与上百例志愿者每个人用药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在新药临床试验中,若药品中某种药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外观、气味,或用药方法较为繁琐时,个别志愿者很可能因缺乏依从性而自行停药,从而使临床设计良好的的双盲、随机、对照等组的研究失败。

2 中美对药品应用阶段重视程度的差距

药学服务是以患者或消费者的健康为中心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或服务,目的是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从而促进患者或消费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良好的药学服务对提高消费者依从性起着重要作用。

2.1 美国对药学服务的认知

美国是一个全民享受医疗保险的国家,联邦政府十分重视医药事业的均衡发展,早已实现医药分业。美国对药品应用阶段的重视程度很高,积累的药学服务经验也很丰富。美国人认为,如果研发生产出好的药品并通过市场将这些药品销售给人们,但在应用阶段出现了药物被误用、多用或少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则这些“好药”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治疾病作用,还可能造成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甚至毒性反应,危害人民健康[1]。

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单量配方制度,单剂量的普通包装以及1天量的特殊包装,能促使病人服药进行自我监督,减少差错。药品标签应醒目、通俗、简单明了,必还可附加标签补充说明,如“这是同一制剂的几瓶之一,请服完后再加换另一瓶”等,以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在美国,病患者主动接受用药指导的意识很强,患者越来越依靠执业药师来保证他们的用药安全。缘于药店药学服务的吸引力,病患者通常选择去药店买药而不是去医院药房,从而保持了较高的依从性,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安全合理用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我国药学服务的现状

我国对药品应用阶段的重视程度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进入21世纪,我国的药学服务工作虽已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社会上重医轻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药师的专业地位不被重视。长期以来药学服务模式陈旧,药房的工作核心一直是以“药品为中心”,工作模式则是以药品“保障供应”为主[2],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采购、供应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上,忽略了药学工作的技术内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病人用药品种较多,用药方案的复杂,用法3~4次/d也很频繁,病人难以按时用药。药物的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等,尤其对老年人最易引起不依从性。

优良药房工作规范(2005年版)第3条、第5条指出“药师是医疗保健团队中的重要成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强调在现代医疗模式中的药师,不仅要保证药品供应、确保药品质量,而且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以科学、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工作,为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3]。

3 重视药学服务,加强用药指导,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

提高用药依从性必须做好药学服务,药学服务涉及到药师提供药物治疗时的态度、行为、承诺、关怀、道德、功能、知识、责任、技术。凡能增加患者依从性的方法和措施,均属于用药指导的内容。药师应作为交流者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开展宣传教育,将用药知识预先告之病人,让病人自觉提高依从性,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自行中断治疗的病人的比例,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药物的毒性效应。

3.1 普及药物知识

想要病人产生依从性,必须让病人了解药物知识及用药注意事项:(1)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特点、药物效果、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对毒副作用较大及有特殊用药方法的药品更应详细交代。严格遵照执行某些口服药物的特殊给药方式(舌下含服、嚼碎服、整片吞服);(2)注意药物的效期、包装及储藏保管,确保药物质量;(3)、注意药物的禁用、慎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减少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3.2 为患者设计、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指导患者了解个体化用药的必要性及益处,寻求患者的积极合作。

3.3 对特殊病人应给予更多关注

特殊病人(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机体器官功能异常)应遵循特殊给药方案,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老年人健忘及老年痴呆者、孤寡老人、精神分裂症病人,若无人监督服药,易造成重复用药或不能保证按医嘱治疗而出现不依从性。应加强药学服务。

3.4 重视调剂过程中的药学服务

药师发药应详细解释和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用药,使产生依从性。纠正病人主观产生的不依从性,如:(1)自认为病情好转,自行中断服药;(2)因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换用其他比较便宜但疗效较差的疗法或药物。(3)擅自改服偏方或秘方。

3.4 用药物经济学的观点指导合理用药

教育患者了解新药的局限性以及老药新用的知识,不盲目使用新药、贵药,而应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尽量根据患者情况坚持少花钱治好病的原则,简化治疗方案。

3.5 重视药物调节与机体自身康复之间的关系

使患者明白药物是机体各功能系统的整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疾病的解除最终仍取决于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不可片面依赖药物作用而忽视身体的自我调理和常规保健;

3.6 以多种方式组织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学习

如:进行个例示范、媒介传播、座谈讨论、咨询答疑、专题讲座、科普教育等活动,提高人们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编写分发类似“家庭医生、家庭药箱、用药指导”类的科普读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没病重保健”的知识需求。

4 结语

在直接面向病患者的药品使用领域,药品的质量和为公众提供的药学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公众的用药安全、有效。在整个用药过程中,药师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使用的监督者,是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不可或缺的药学技术力量。非依从性可发生在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为防止出现不依从性,一方面,患者需要了解更多的药物知识;另一方面执业药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在药学服务中,体现对他人健康的关心,及时发现病人依从性差的原因,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法,增强与消费者的沟通、理解,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1]胡廷熹.美国执业药师制度一瞥[J].药学进展,2007,31(3):129.

[2]吴永佩,颜青.药学教育改革与医院药学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上[J].中 国 药 房 ,2004,15( 8):457.

[3]汤光,李大魁,袁锁中.优良药房工作规范(2005年版)[J].中国医院 药 学 杂 志,2006,26(5):503.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依从性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