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2010-01-14胡雪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

胡雪芬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自 2008年起开展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旨在探寻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社区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参与健康教育的原发高血压患者 54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 36~84岁,平均 54.86岁 ;文化程度大学专科及以上 112例,高中167例,初中 202例,小学及以下 66例。根据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的类型,分为主动干预组 182例、被动干预组 197和联合干预组 168例。

1.2 健康教育内容

1.2.1 调节心理状态 以培养和提高患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为目标,采用聊天、倾听、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逐渐解除紧张、易怒、情绪不稳等不良情绪,遏制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2.2 干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含量维生素饮食;适当的有氧运动和体力劳动;保持规律的饮食起居,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等。

1.2.3 指导合理用药 包括用药目的,服药方法、药物副作用。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时应经医生同意。

1.2.4 血压监测 向家属普及血压测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每周测晨起餐前血压 1次,记录测量值。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主动干预组 患者利用热线电话、社区医疗点等形式主动提出有关高血压防治的问题。

1.3.2 被动干预组 患者被动参与社区举办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辅导,学习社区发放的高血压宣传单、板报、贴图等。

1.3.3 联合干预组 利用上述两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获得高血压防治知识,参与高血压防治活动。

1.4 效果判定

1.4.1 依从性判定 优:能够按照健康教育中高血压防治知识控制不良情绪,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中:间断性执行康复计划;差:未按康复计划进行心理调节、合理饮食或未能坚持服药。

1.4.2 效果评估 优:血压稳定在正常值内;中:血压偶尔高于正常,经自我调节可恢复正常值内;差:血压经常高于正常,须住院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

1.5 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和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主动干预组与联合干预组依从性和效果评估方面无显著性差(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效果评估均显著优于被动干预组(P<0.01,P<0.05)(见表1)。

表1 不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效果评估情况比较

3 结论

高血压病临床呈隐匿性进展,主要累及心、脑血管和肾脏。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发病的最危险因素,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公认[1],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未来控制高血压病的最终发展趋势,必然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途径,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以社区居民自觉参与为目标的社区防治。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仍是医疗机构位于主导地位,而患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数是单一的科普讲座,内容泛泛,缺乏针对性[2]。本研究中,被动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较联合干预组差(P<0.01,P<0.05);而主动干预的健康教育方法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患者提出的问题均为高血压防治过程中的亲身所见、所闻、所感,能够为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故此患者乐于接受,记忆深刻,可以取得良好的依从性和效果。

同时应该看到,主动干预组仍有 12.09%的患者不能按高血压康复知识调节情绪、干预生活习惯、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等,究其原因,应该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所致。因此,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尽量采用联合干预手段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调动患者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热情,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0.

[2] 张秀玲.高血压病社区治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7):656.

[3] 万嘉豫.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743-74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服药先分阴阳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