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深远

2010-01-11双石

决策与信息 2010年12期
关键词:和平战争朝鲜

文/双石

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深远

文/双石

一战扬威,稳定家国半世纪;百年雪耻,震慑对手数十年。

六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那年那月,这个从持续了百年之久的干戈离乱中诞生的新生国家刚满周岁,当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迎接她的,是断墙残垣,是瓦砾废墟,是荒芜已久亟待耕耘的土地,是千千万万嗷嗷待哺的生灵!还有欲待重整的残破河山,渴盼归一的边远疆域,切望荡平的残敌悍匪,急需洗涤的污泥浊水……

她对和平生活和平建设的向往,如同久旱的土地之望云霓。

然而,她却毅然决然地派出了她的百万优秀儿女,肩荷着“万国牌”武器,昂首挺胸地走出国门,迎着扑面而来的硝烟烈火、枪林弹雨,去迎击以世界头号强国为首、自称“联合国军”的铁甲劲旅!以至于当年的对手和许多朋友都认为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家园百废待兴,自顾尚且不暇,又何以兵临险境,勉为其难地以卵击石?即使在今天,仍有人喋喋不休地以战争中的每一项得失来斤斤计较:当年新中国领导人这一惊世骇俗的重拳出击是否必要?利害相较,是得分还是失算?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

出兵援助的前提与责任

审视历史需要有穿透历史的眼光,何况历史演进的本身就能说明一切!无须对此作太久远的回顾,日本军国主义霸占朝鲜而后染指中国,从而使中朝两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惨痛教训,对两国人民就足具史鉴来者之功效——“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何过于此?唯其如此,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爱国志士就携手并肩互相支援相濡以沫共挽民族危亡。而二战结束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在短短四年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且继续以磅礴之势推进百年来首次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民族统一之大业,这自然而然地鼓舞了朝鲜人民完成祖国统一的决心和意志。而支持朝鲜人民正义斗争,对于正进行同样事业的中国人民来说,毫无疑问也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支持并不等同于直接介入,建国伊始,新中国自己的问题一大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解放台湾,进军西藏,都决定了新中国的战略重点应该是在南而不是在北。百废待兴之时,新中国的领导人和人民群众都不愿意与任何一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新中国对于兄弟邻邦的支持只能基于道义的声援和有限度的物资支援,同时必须作危急情况下的应对准备。而新中国领导人对友好邻邦作出的在紧急情况下出兵援助的承诺也是有前提责任的——美国军队“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这是明确的宣示:“如果不是美国侵略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我国台湾,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与美国作战的。”

而世界头号强国偏偏就冒了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曾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也曾经婉转地承认:“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会在中国领土上与美军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美国作为军事基地遍布全球的世界头号强国都可以声称“安全”受到威胁,因而远涉重洋肆意践踏他国的土地,那么被这把侵略凶焰烧到了鸭绿江边的中国,在得到邻国之请后伸出援手扫清家门,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非议的呢?弱者对抗强者最有效的武器是自身的团结和互助,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旗帜上曾经洒下过朝鲜志士的鲜血,而朝鲜人民革命斗争危难之际,中国人民“涌泉相报”,不更是顺理成章的回报么?更何况,中华民族礼义之邦,在“没有理由作出相反的结论”的同时,还先礼后兵,言之有预,对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是“打你先商量”,警告再三,忠言相告:先告诉你,别欺人太甚;再告诉你,别过那道生死线;最后甚至明白摊牌,人家内战一方过线没问题,你要过来我们就不能不管。

然而,那个年头的头号强国听不懂或不愿听懂这个“言之有预”,根本就没有把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国放在眼里,仍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的国家”来认识这个古老土地上的新生国家,认定了欺侮了你也是白欺侮。这个时候,除了掂枪挟炮起而反抗侵略,还能拿什么东西与他们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口号之所以在中国人民中具有毫不含糊毋庸置疑的号召力,正是因为中国人民从并不久远的历史教训中就能很方便地比较鉴别:这直奔家门而来的客人,究竟是好心,还是歹意?

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前,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和志愿军英模代表。

“敢战方能言和”

面对当年霸权肆虐的世界,要想赢得和平生存和平发展的环境,敢战方能言和,和平的愿望未必能带来和平,展现你维护和平的力量才能争取真正的和平。对于掌控着国际话语权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交汇恰恰是交手过招之后的成果!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上,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外,遏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卓有成效地维护了我们和平生存、和平建设与和平发展的权利;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出色地履行了对盟友乃至对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鲜明地向朋友,向敌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言必信,行必果;不抛弃,不放弃;敢承受,能担当!而以世界头号强国为首的列强们,也正是通过这场战争的较量和交往,开始真正听懂了他们曾经听不懂的铿锵之声: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

世界头号强国同样也得到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画押;第一次面对战争结局享受“失望的痛苦”;第一次面对把企图削弱的对手给打强大了的尴尬处境;第一次在一个站起来的东方民族面前垂下了高傲的头……

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真正起点,其实正是始于这场伟大的战争!

评析事实更需要依据事实的逻辑,何况事实本身的逻辑就已经非常雄辩。对中国人民而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二字,那就是真真切切无可置疑的铁的事实!诚然,因力量悬殊战争残酷,新生的共和国为这场当时最现代化的立体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历时近三年,数十万优秀儿女或捐躯、或伤残、或失踪;本可以用于恢复国民经济、从事国家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被大量牵制和消耗;国际交流交住也因战后受到的经济封锁而受到了诸多不利影响;国家统一的进程因此而延缓……然而,中国人民以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取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伊始,战线在鸭绿江边;战罢议和,战线在“三八线”上。一战扬威,稳定家国半世纪;百年雪耻,震慑对手数十年。这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在一场当时最具现代水平的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局部战争担任主角并赢得胜利。这类似于一个轻量级的业余拳手痛殴一个重量级的职业拳王,虽未将其击倒却也让其身上平添了几道伤痕,致使对手在面对把企图削弱的新中国给打强大了的尴尬,也不得不发出“这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这样无可奈何的嗟叹……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左)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在朝鲜战场上

朝鲜平壤市人民欢庆朝鲜停战实现

留下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

中国人民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虽然战争牵制和消耗了对新中国来说至为宝贵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因革命胜利而获得了巨大身心解放的中国人民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革命战争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同时,也荡涤了旧世界的污泥浊水,使这个曾经“一盘散沙”的民族焕发了空前的热情,展现出空前的团结。新中国的人民军队在跨出国门迎击头号强国的同时,在国内消灭了贻害荼毒人民上百年的匪患,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进军西藏而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统一的壮举。新中国在建国之初几乎在同时对外对内的这两次用兵,也与当年敌寇深入却仍然高喊“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政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更为广泛深入地成为了海内外众多炎黄子孙的共识。

这场反侵略战争还促进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起步与发展,一支农民群众为主的军队在战争中更深刻地认识了敌人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这支军队迈开了向现代化进军的步伐,一个百年来有国无防的国家从此开始有了足以使任何强大的外敌望而却步的国防力量。

中国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开始履行一个主权国家的神圣使命:巩固国防、遏止侵略,给人民一个长远和平与生息的环境。

中国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走上世界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的100多年中,中国的对外交往,只有屈辱、失地、赔款;抗美援朝之战,使中国这个历尽忧患的巨人站起来了,从此奠定了中国平等互利、对外开放的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一切站在狭隘和媚外立场上的嘤嘤之声都无法诋毁这场伟大的胜利所烛照后人的不朽光芒。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应该能够掂量得出这些宝贵遗产的分量。珍视这笔遗产,传承这笔遗产,光大这笔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必须担待的神圣义务。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新中国历史上掀开辉煌一页!

猜你喜欢

和平战争朝鲜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他们的战争
博弈·和平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期盼和平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