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语教育的性质

2010-01-01苏向丽张志毅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2期
关键词:术语现代汉语词典

苏向丽 张志毅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2.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25)

术语教育的性质

苏向丽1张志毅2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2.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25)

随着新学科、新概念、新科技的层出不穷,新术语不断涌现,术语对社会的影响力、渗透力越来越大,人们对社会知识化的渴望与追求日益急切,术语也随之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层级性、科学性、通俗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术语教育的性质,阐明了术语教育的重要性。

术语,教育,性质

术语、知识、术语教育,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社会都出现过。近几十年发生着几何级数式的科学技术知识大发展,科技术语迅猛发展。英国语言学家利奇 (G.Leech)把这一趋势夸张地称为“行话化”[1]。在这个新形势下的术语教育,紧跟一些,就能紧跟上时代;不紧跟,就将落后于时代;放手不管,就必然被时代远远地遗弃在后面。今天重提术语教育,是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当前术语教育的性质、特点、规律等问题。笔者在此只谈当前术语教育的几个性质。

一 层级性

术语教育,至少应该分出两个层级:普及教育,专业教育。

术语的普及教育,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和中等文化程度者。其术语多出现在中小学各种课本里,几乎全部收进《现代汉语词典》里。其第 5版,收科技条目 10 500多条,哲社条目 5160条,总共 15 660多条,占《现代汉语词典》总条目 65 850条的23.78%[2]。这类普及的术语,又比较集中地收进《生活常用百科词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 1995年)。它选收了近 20 000条。而闵家骥等的《汉语新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虽然收录的术语只有 933条,可是却占收词总条目 1654条的 56.4%[3]。这些术语大多属于普及类的。

术语的专业教育,主要对象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从事术语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术语多出现在各类各级大学教材或讲义里,大部分 (近70 000条)收进新《辞海》,绝大部分 (近 80 000条至 100 000多条)收进各国大百科全书和各类专科词典。

术语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讲授,自学阅读,查阅上文述及辞书,查阅有关文献自己解读。中等文化程度者应掌握各类普及术语15 000条左右。高等文化程度者至少应掌握某一类专业术语 3000~5000条,再加上相关学科术语共数万条。

二 科学性

科学性有许多内容。这里只选择一些必不可少的内容讨论。

(1)理论知识的起源,包括首创者和首创时间,这是科学史的起点,也是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各种词典对这项内容的反映有四种情况:

第一,绝大多数条目不反映“起源”内容,如“原子价”“电磁场”等等都单刀直入,剖析内涵。这样不能满足读者追溯学术源头的需要,不利于理清学术史。

第二,只有少数条目反映“起源”内容,并且是正确的。例如:

value(1)(valeur)价值:菲尔迪南·德·索绪尔引入语言学的术语 ……(《现代语言学词典》)[4]

variable(2)变相: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引入社会语言学的术语。(《现代语言学词典》)[4]

第三,极少数条目虽反映“起源”内容,但不正确或不准确的。例如:

Semantic triangle语义三角 [关系 ]:这是奥格登(C.K.Ogden)和理查兹 (I.A.Richards)提出的观点。(《语言与语言学词典》)[5]

valency(valent)配价:……法国语言学家卢西恩·特思尼耶尔 (1893—1954)提出的术语……(《现代语言学词典》)[4]

语义三角观点,不是奥氏、理氏提出的,而是弗雷格、皮尔士提出的。更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语言三要素说:事物,意义,记号。还有中国《易经·系辞上》和《庄子·秋水》的“物,意,言”。“配价”这个术语不是特思尼耶尔提出的,而是他从化学引进语言学的。

第四,极少数条目的反映是有争议的。例如:

Wortfeld[德文,也作 Bedeutungsfeld,Lexikalisches Feld,Sinnbezirk,英文作 lexical field]词场,语义场:J.Trier[1931]引入语言学的概念……(《语言学词典》)[6]

该条解释是依照通说。其实,在 J.Trier之前,德国学者斯特赫尔 1910年就用过“语义场”,1924年德国学者伊普生就提出过 Bedeutungsfeld(语义场)。只不过 J.Trier及其学生们研究的成绩最突出。

(2)理论知识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学术阶段。有的语言学词典没有给出这类信息。例如:

原型理论:认知科学的一种理论模型。认为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 (范畴化)的过程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确界限,某一范畴中的核心成员会比其他成员更具典型性。

该条目应该给出发展信息:“由维特根斯坦 30年代的家族相似性发展而来,到 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施(Rosch)等确立。”

(3)理论知识达到前沿。例如:

语义网络理论:用于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一种网络理论。1973年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司马贺提出。其原理是以句中的概念为网络的结点,以沟通结点之间的有向弧来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构成一个彼此相连的网络,以理解自然语言句子的语义……[7]

这是 1988年 2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一条释文,它反映的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的学术状况。在这以后该研究已经有了新进展:朗格克尔等研究多义词网络,詹达等研究了动词前缀网络,都不限于词之间或句中结点。

综上所述,百科和专科词典必须准确反映学术史。

(4)定义或释义准确

无论是术语的定义,还是专业词语在语文辞书的释义,都要求准确无误。例如:

田径运动:体育运动项目的一大类,包括各种跳跃、投掷、赛跑和竞走等。(《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8]

Athletics:a series of contests in running,jumping,shot-putting,etc,performed on a track or on a field.(WNWCD4)/在跑道或运动场上进行的跑步、跳跃、射击等系列项目的比赛。(《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第 4版)[9]

《现代汉语词典》和《WNWCD4》都偏窄,都应该加上“全能运动”;《WNWCD4》窄中又有宽,不应有“射击”。准确的解释应该是:体育运动项目的一大类,包括各种跳跃、投掷、跑赛、竞走和全能运动等。

准确还表现在两种释义语言上:普通语文辞书的释义语言,用的是自然语言的民族共同语的常用词语,这是非学科语言;而百科专科词典的释义语言,用的是专科术语及相关符号,这是学科语言。不管使用哪种释义语言,都必须达到准确性。可是,有一本语言学词典对下列术语解释都用“学问”:

符号学:对符号系统特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语用学:主要指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意义和形式的学问。

结构类型学:对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结构类型进行比较研究并划分语言类型的学问。

人类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功能的学问。在专科词典里,要十分谨慎使用“学问”这一较模糊的词,而要适当选用“学科”这一术语。《中国大百科全书》只用“学问”67次,却用“学科”828次。只有在无法分清学科归属的情况下,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学问”,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下列概念的定义:

经学:中国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学问。

雅学:研究《尔雅》的学问。

金石学:……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学问”“学科”的选择,代表了定义中如何选择上位概念或上坐标术语问题。专科词典应该选择邻近的准确的上位概念,而语文词典不一定。例如对“鹿”的上位概念的选择:《现代汉语词典》选择的是“哺乳动物”,《牛津简明英语词典》选择的是“browsing animal/吃草动物”,《中国大百科全书》选择的是“哺乳纲偶蹄目”。自从 Aristoteles(亚里士多德)以来,就分出了“名的释义”及其“名典”,“物的释义”及其“物典”,前者用上位词勾画出义位的语义框架,后者则用上位概念确定物的属性坐标。专科词典比语文词典更应遵守释义语言的“严控”要求,它必须像物理学一样对一些基本概念(如“力、能”等)重新准确定义[10]。

三 通俗性

各个学科的专业术语教育,首先考虑的不是通俗性;只有普及类的术语教育,首先考虑的才是通俗性。普及类的术语教育,主要是在中小学里进行的。对这类术语的解释,主要的原则是:在“内行通得过”的前提下,必须“外行看得懂”。中小型语文词典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原则。请看实例:

红宝石:

红色透明的刚玉。(《现代汉语词典》)[8]

含微量铬 (Cr3+)而呈不同色调红色的刚玉宝石……(《辞海》)[11]

食物:

可以充饥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8]

(人或动物所需的)吃食、饮料;(植物所需的)养料。食品。(《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

人或动物吃的或植物吸收的为维持生命和生长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牛津简明英语词典》)[13]

用“刚玉”解释“红宝石”固然准确,可是普通人不懂“刚玉”为何物,不如改为“玉石”或“非常硬的矿物”。《辞海》的释义是专业性的,首先考虑的是科学性,其次才照顾通俗性。“食物”的释义,三种词典都注意了通俗性 (只是“食物”英语意义范围较广)。通俗性,就是以易释难,以熟释生,而不能相反。尽量不用、少用术语。即使《不列颠百科全书》第 14版总编辑 H.S.阿代莫尔也强调说,它们是为外行人编写的,读者的理解是优先释义原则,杜绝学院式的释义。

四 国际性和民族性

术语教育的国际性,首先指词形的国际性。

在 200个国家中有 120个国家,比较注重术语的国际化:用拉丁文的语种以借形为主,不用拉丁文的语种(俄语、日语)以借音为主 (兼顾借形),而汉语以借意为主 (约占 75%)。20世纪初,在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下,汉语开始出现了借形的新奇现象,特别是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出现了借形术语和公式。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借形已成了新潮,出现了所谓的“字母词”,特别是其中的原形词和缩写词[3]。例如:

internet(互联网) Internet(因特网) e-mail (电子邮件) A IDS(艾滋病) APC(复方阿司匹林) DVD(数字激光视盘) DNA(脱氧核糖核酸)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pierhead(登机门) GDP(国内生产总值) WTO(世界贸易组织) SOS(海难呼救信号)

这样几千个借形术语,促进了我国术语教育的国际化。如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基因成分,它跟“molecule(分子)”“computer software(计算机软件)”是国际通用的测量公众的科学素养的三个概念。此外,还有利用字母形状,借形表意,填补表形空缺的,如:U形管,S钩,T形台,A字裙,V字领,T型人才(横杠表示知识广,竖杠表示专业深),X型人才(X表示交叉,指掌握两门交叉专业的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缩略词的字母大小写表示不同的意义:p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度)符号, ph表示光照度单位“辐透”(非法定的)。

“混合词”,英语叫 hybrid word,法德语分别叫hybride,HybridWor,都是指语源不同的成分构成的词,可见混合词是许多语言共有的现象。在汉语中,就是字母加汉字。这一现象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其势不可阻挡。但是,必须考虑交际对象、环境、语体等等因素。

术语教育的国际性,其次指名称的国际性。

我国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其基本单位,如长度单位用“米”(不用“公尺”),质量或重量单位用“千克”(不用“公斤”),时间单位用“秒”。由基本单位导出的导出单位,长度单位用“千米”(不用“公里”)、分米(不用“公寸”)、厘米(不用“公分”)、毫米(不用“公厘”)、纳米(不用“毫微米”),面积单位用“平方米”(不用“平方公尺、平米、方”),体积单位用“立方米”(不用“立方公尺、公方、方”),容积单位用“升”(不用“公升、立升”),等等。

术语教育的国际性,还指名称义或概念内涵的国际性。

1米到底有多长?辞书多是在同一单位制中,通过大小单位换算来解释,也可以在不同单位制中,通过对应单位换算来解释。如“1米等于 10分米,100厘米,合 3市尺。”而 1米的科学准确内涵是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光在真空中于1/29 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长度。

蓝宝石:

蓝色透明的刚玉,硬度大,用来做首饰和精密仪器的轴承等。(《现代汉语词典》1~4版)

蓝色的或红色以外其他颜色的透明刚玉,也有无色的。硬度大,用来做首饰和精密仪器的轴承等。(《现代汉语词典》5版)

对“蓝宝石”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5版跟以前各版的差别只在颜色上:以前各版只指蓝色的,5版指 3种颜色,这是国际规定的分类标准。

术语教育的民族性,是指词形及其意义或概念内涵的民族性。

国际共用的术语,在汉语中大多都有意译的汉字词形,即便是音译的也是用汉字。如“激光”“巴士”。

还有许多是中国独有的术语,词形及意义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如汉字、中餐、民族音乐、民族服装、民族建筑、中医中药、武术气功等等。

总之,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那么实行术语教育的广狭、快慢就决定知识的多少、深浅和力量的大小、强弱,决定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

[1]利奇.语义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48.

[2]李志江.第 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J].辞书研究,1996(1):51-59.

[3]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CrystalD.现代语言学词典[Z].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哈特曼 R R K.语言与语言学词典[Z].黄长著,等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6][德 ]哈杜默德·布斯曼.语言学词典 [Z].陈慧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中国大百科全书 [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0-1993.

[8]现代汉语词典[Z].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 [Z].4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0]Lyons 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7-8.

[1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牛津简明英语词典 (英语版)[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The Nature of Ter m Education

SU Xiangli ZHANG Zhiyi

New te rm s a re sp ring ing up w ith the em e rg ing of new sub jec ts,new concep ts and new technolog ies,and te rm s have inc reas ing ly influenced on and p ene tra ted into soc ie ty.Thus,p eop le’s des ire and p ursuit for know ledge-based soc ie ty is becom ing imp e ra tive,and te rm s have subsequently becom e an ind isp ensab le p a rt of educa tion.The authors d iscussed the na ture of te rm educa tion in five asp ec ts(i.e.,g radab le,sc ientific,p op ula r,inte rna tiona l and na tiona l asp ec ts),and c la rified the imp ortance of te rm educa tion.

te rm inology,educa tion,na ture

N04;H083;G40

A

1673-8578(2010)02-0031-05

2009-09-10

苏向丽(1975—),女,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词汇语义学、语言教育;张志毅 (1937—),男,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通信方式:suxiangli2003 @sina.com。

猜你喜欢

术语现代汉语词典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