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娱乐节目对观众主体性的忽视和误读

2009-12-23李光实

活力 2009年21期
关键词:观众以人为本

李光实

[关键词]娱乐节目;观众;以人为本

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与节目制作者对节目的接受者——观众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的尴尬处境又同制作者对电视观众的认识不足息息相关。

一、人的娱乐本性需要电视娱乐节目

电视观众作为现实中的社会人,有着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使人的上述基本需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也使其自身赢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电视娱乐节目所发挥的娱乐功能。

同时,电视娱乐节目在当代中国也有着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是内心焦虑的现代人的有效“心理代偿”,有助于人们重新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进一步投入到新的生产活动中去。激烈的竞争、不平等的生存状态等,使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失衡,而高扬娱乐精神的电视娱乐节目以游戏的外化形式和特定的狂欢氛围使不同层面的观众暂时颠覆日常的生活秩序,实现平等的共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放松。这是保证旺盛的生命力,刺激和强化活动能力所必需的。另一方面,娱乐所带来的身心快感具有本能地抵制受控状态的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强化,使每个人的个性增强,自主意识发展,形成了一种对等级模式无意的反对心理。尽管任何人不能逃离政治、法律、道德的规约,然而高扬娱乐精神的电视娱乐节目毕竟构造出了一个表达群体需要的公共领域,这对中国形成真正的公民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为旨归,高扬娱乐精神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当今中国社会有着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它有责任和有必要去回归观众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倡导和实践以人为本的娱乐理念。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倡导和实践,具体表现为不仅仅让电视观众有收看电视节目的选择权,与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浅层次互动、参与权,更在于获得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否则便难以摆脱一方面在观众的娱乐需求下催生了大量的电视娱乐节目,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观众不满与谴责的尴尬处境。

二、忽视和误读观众主体性导致的尴尬现状

当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囿于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此:因节目生产者对电视观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的娱乐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忽视和误读,导致娱乐节目观众的上述需求并未得到真正满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状况:

1.强势话语粗暴干涉观众主动性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在体制转变的背景下,在作为“消费者”身份的电视观众的消费自主性渐趋提高的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这里不难看出,作为节目“接受者”身份的电视观众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被强化。因此,强势话语对观众主动性的忽视仍然存在,对电视节目的控制和垄断作用仍在发挥。制作者在已经成为习惯的“寓教于乐”的思想指导下总想在节目中带入更多的说教使命,“娱乐节目不娱乐”的情况并不少见。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确立,政治教化倾向的弱化,这种明显的政治教化话语导向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但是以传者思想为主导的节目制作思路仍然根深蒂固。节目制作者忽视观众的主动娱乐需求,主观操控节目内容,指导节目发展方向,预定节目结果的情况在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中仍是普遍现象。即使有观众现场参与的节目,现场观众作为广大电视观众的代表,不过是充当被动拉拉队的角色,电视机前的观众获得的仅仅是一种消化过的“食品”。这种大大异于观众真实需求,藐视其主体地位的结果只能是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被欺骗的愤怒和不满。

2.市场利润平面阉割观众主动性

通过吸引观众注意力以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电视节目制作的直接结果便是节目运作要尽量满足最多观众的需求,但是电视节目的观众是异质的、多层、多元价值指向的群体。那么把握观众文化趣味的“最小公约数”便成了最方便的做法,而观众文化趣味的“最小公约数”往往指向人的浅层次感官刺激和生理满足。所以,在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群的目的下,有相当一部分电视节目存在着追逐绯闻、隐私、欲望,盲目追求低级趣味的“庸俗”、“低俗”的状况和趋势在所难免。

我们可以看到在从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因商业利润的驱使导致的矫枉过正,使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缺失了对人的真正尊重,压制了个体的精神上的文化需求和情感需求,将“以观众为本”误读为“以观众数量为本”抑或“以经济利润为本”。

三、寻找出路:以人为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领域,存在着对观众固有的主体地位的忽视和误读的情况。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正视和回归观众的主体性地位,重视观众合理的人性诉求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1.突破强权话语,尊重观众主体地位

针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仍然存在的强势话语权导向过度控制娱乐节目、忽视观众主动娱乐需求的情况,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受众本位”观,做到全方位地回归观众的主体地位,接纳观众的主动参与。

2.摆脱市场束缚,重视观众人性诉求

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着以追逐经济利润为最终目标而迎合观众低级趣味的现象,这种有悖于人文关怀原则的状况终将付出失去电视观众尊重的沉重代价。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应该明确这里的“人”不是“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人”,而是“具有社会人的一定性质”的人。

当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仍然存在着对人简单理解、忽视人的主体性、无视人性的合理诉求的状况,这往往表现为在所谓的善意关怀中仍存在随意侵犯他人隐私、忽视人的心理感受等情况。这是有悖于人文关怀原则的,是对“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简单理解。因为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关爱和表达上的善意,而是通过节目所体现出的平凡人的内在精神、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质朴、善良、坚韧和互助等美德获得对自我的观照,得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观众以人为本
由“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