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场逃生的必修课

2009-12-23王大伟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盲从楼层火灾

都说“水火无情”,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总觉得那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然而水火带来的灾祸却近在咫尺,它常常伴随着小小疏忽而粗暴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学会小心防范以及如何应对便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电风扇引发火灾

这是一个夏季的夜晚,屋外的热气正一股股地向室内扑进来。11岁的琪琪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爸爸上夜班去了,妈妈因急事外出。出门前,考虑到琪琪的安全,妈妈将房门反锁起来。妈妈走后,琪琪躺在床上看书,却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床边的风扇正卖力地转着。

不知过了多久,琪琪被浓重的烟雾呛醒,她慌忙坐起身,发现电风扇正吐着火苗越烧越旺,风扇旁沙发上的衣物也被点燃,片刻间火势迅速蔓延起来。看着眼前的一切,琪琪有些手足无措,她踉跄地向门口跑去,却发现门已被反锁。在浓重的黑烟中,琪琪摸索着找到电话,慌忙给妈妈打了手机。放下电话的时候,琪琪发现火势已经越来越大……

妈妈赶回家时,琪琪已经倒在门口,身上有多处烧伤。邻居们得知情况后,七手八脚地前来帮忙,有的灭火,有的报了火警和120。妈妈赶忙将倒在地上的琪琪抱起来,流着泪轻轻叫着她的名字。虚弱的琪琪睁开眼,说:“妈妈,我口渴,想喝水。”很快,邻居帮忙拿来了一杯水,妈妈慌忙让琪琪喝下……

不久,120救护车赶到,琪琪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错误一:妈妈将门反锁,这为琪琪的逃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提醒家长:有时候,随手锁门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错误二:烧伤后口渴是人的生理反应,伤员口渴感越强,表示伤情越重,创面达30%以上者,更是特别想喝水。但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给伤员水喝。按医学要求,烧伤后口渴时不能给伤员饮白开水。因为烧伤后,体液流失的同时,体液中的钠盐也跟着一起丧失,如果单纯给病人喝白开水,血液内氯化钠浓度进一步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以导致严重的水中毒而出现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烧伤后口服液体要服用电解质溶液。因此,烧(烫)伤后不能喝水,要尽快输液,补充体液,纠正休克。

王大伟提示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我们要警惕以下几种情况:

1.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头。

2.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马上离开,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3.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4.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5.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火灾来临,如何逃生

如果真的发生了火灾,我们该怎么办?

1.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逃生时要往明亮处或外面空旷的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去往室外逃生。

2.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应尽快撤离,不要因衣着少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上。

3.简易防护,捂鼻匍匐。

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4.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5.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6.发出信号,寻求援助。

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住门窗,然后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之后,应尽量站在阳台、窗口等容易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耀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7.火已及身,切勿奔跑。

如果发现身上着火了,千万不要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向自己身上浇水、喷灭火剂。

8.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或楼层不高(一般四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水池、软雨棚、草地等地方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火场逃生时的心理误区

要想在大火中安全逃生,除了平时要学习一些自防自救常识之外,还要努力克服逃生中的某些心理误区。逃生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散心理

起火时,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总想向室外跑,这对低层的、结构简单的建筑物还可以,但对高层的、结构又较复杂的建筑物来讲,这种想法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身处较高楼层或比较复杂结构的环境中,人们跑到室外需要较长时间,反而会贻误逃生的时机。所以,在火灾中一心只想逃出去,有时并非上策,在无路可逃时,就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等待消防队员的到来。当然,即使选择避难间避难,也只能是暂时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选择避难的同时应做好下一步的考虑和准备。

2.习惯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为:人们只会朝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却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般人听到火警,往往习惯往下跑,而遇上烟气又会慌忙向上跑,但烟速大大超过了人的上楼速度,就在这种往返之中,贻误了逃生的最佳时机。

3.趋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习性,所以有趋向明亮方向和开敞空间的本能。例如,当旅馆有烟气在走廊弥漫时,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趋光心理有时是有益的,但如果身处陌生的火灾环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误入危险境地,如建筑物里的“袋形走廊”是十分危险的。

要避免误入危险逃生路径,就必须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当我们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建筑物时,就要到走廊看一看报警器、疏散出口和楼梯的位置,这种细心是很必要的。只有养成习惯、心中有数,才能在关键时刻救我们一命。

4.惊慌心理

火灾发生后,感到恐惧是人的一般习性,惊慌就是人在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下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逃生时,惊慌心理可导致一些不合理的非理性行为,结果往往是不幸的。例如有的人面对浓烟不知所措,从高楼跳下而丧生;有的人见了大火,只顾向相反方向奔逃而不管是否有出口;在火灾现场往往发现死者蹲踞在屋角或把头伸入橱柜内,这些都是由于惊慌恐惧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

5.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惊慌心理的延续,表现在火灾中失去正常判断能力、没有主见、随大流、不顾后果。比如一窝蜂地跟着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得出去则根本不知道;还有些人见别人从楼上往下跳,便跟着一起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就不管了。准确地说,这种盲从心理导致的行为已算不上是一种正常的逃生了,许多火灾中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都与盲从心理带来的消极后果密切相关。

可见,要想在火灾中安全逃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逃生心理素质,这才能让自己在关键的时候走出危险地带。

猜你喜欢

盲从楼层火灾
盲从
奶奶做的“楼层儿”
盲从
新新人类
楼层
哲理思辨
电梯的升与降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