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域文化看卞传忠散文思想特点

2009-12-16史怀宝

威海卫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道家散文思想

史怀宝

卞传忠先生的散文大气深情,纯净感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而这种思想与他家乡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他的故乡所处地域的水浒梁山的深情侠义思想、孔子诞生地的儒家思想、泰山的道家思想,是他散文思想内涵的土壤,也构成了他散文的思想特征。

深情侠义的水浒梁山思想构筑了卞传忠散文的底蕴。

卞传忠先生的家乡是山东东平的一个小山村,正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生地。《水浒传》在文坛上的地位不必重复,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深情侠义思想被中国百姓普遍接受,也对卞传忠先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他散文中所散发出的那种情真意切的气息,我们体会到这种思想的魅力与发展。

亲情描写字字带泪。

散文卷一名为“情恩如山”,有10篇散文对亲情进行了重笔描写。《父亲这个人》一文满怀深情地描写了父亲朴实、善良的形象:对上,父亲孝敬奶奶爷爷;对下,关心兄弟姐妹、孩子;对外,随和、忠诚、沉稳、自信。他心地无私,当饲养员的他,宁愿一个人在山路上沉重地拉着人力地排车走一晚上,也不擅自使用生产队的牲口;他从不打孩子,但教育孩子的道理说得令人心服口服。散文中多次提到母亲,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很重大义的农村妇女,为了整个大家庭,她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而这对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是多么的痛苦。散文中多次写了与大哥情谊,大哥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他有善良的心灵: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离家很近的乡村教书;弟弟在外当兵,他一个人把孝敬老人的重担扛起来。他时刻安慰弟弟:家里有我呢,你放心在外面工作吧。这些亲情的描写细致入微,字字带泪。其实,我们的父母、兄弟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正是作者与读者共鸣的地方。

战友情叙述荡气回肠。

作者从军二十八年,对军营、战友有着难以描述的情愫,这种感情在多篇散文中都有体现。在《当军歌响起》中,数百名战友全体起来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歌罢,几位老首长都擦眼睛,好多战友都擦眼睛,两眼噙满泪花,我也鼻酸眼润……在《一个老军人的家庭》中,他写魏有志结婚一天接到命令就返回部队,在艰苦的小岛上,由于自己忙在一线,不能照顾儿子,致使两个儿子因为发烧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变成哑巴,当作者访问这位老军人、老战友时,老战友眼睛有些湿润,但却说“当兵哪有不苦的”。

真情灼灼感人至深。

无论亲人情还是战友情,作者都叙述得真切感人,这种朴素的真情在文中比比皆是。一个老战友,已经转业当了二十多年县委书记,当一听到作者的声音,没有任何思考,就叫出了作者的名字,而且叫得自然、亲切。他写与徐德晋、赵德正、李桃等老战友感情,写对家乡、对军营、对威海的感情,都非常真诚感人。文中还多处提到军民之情。在《久违了,老妈妈》中,作者由马玉涛唱的《老房东查铺》想起一个1974年冬天野营拉练时一位农村老大娘在大雪天对战士们关心之举。这些感情朴素自然、真挚感人,读来都使人心旌摇荡,油然落泪。

儒家思想深入散文的骨髓。

儒家思想是我国最传统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它影响了中国的历史,目前仍影响着我们以及世界。卞传忠先生的故乡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足百里,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卞传忠先生。他大量读书,努力自学,儒家思想深入他诗歌、散文的骨髓。

忠字当头。

一直接受儒家思想的父亲给自己二儿子起名为“传忠”,就是希望他一生“忠于祖国、忠于党”,这是卞传忠先生散文儒家思想教育最初的萌芽和开始。在卞传忠先生即将参军从戎的时刻,大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男儿忠孝为大,你当兵尽忠走吧。”正是因为如此,卞传忠先生在部队中怀着一颗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努力学习、忠于职守,赢得了首长和战士们的好评,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团级干部。这部书的好多文章都体现了这种思想,如对魏有志事迹的叙述、对徐德晋事迹的表达,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些如《伟哉,井冈山》、《刘公岛放歌》、《伟德将军碑廊纪行》等散文也体现了对祖国、对人民忠诚的思想观点。

孝的忏悔。

在卞传忠先生散文中,多次写了“孝”,写父辈对奶奶的孝,特别是大哥对父母的孝,都写得传神而动人。然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因为尽忠而不能尽孝的他却时常怀有一种忏悔的心理。他非常地爱着善良的父母,而自己又不能在父母的身边,一旦父亲去世,作者这样写到:“我常怀未尽到孝心的内疚,在梦里经常和父亲对话;醒来后便是对记忆的收藏,对灵魂的拷问。”“孩子对老人未尽到孝心的缺憾将是他一生的心理折磨和永恒的精神受难。”这是作者忠孝难以两全的无奈和自责,也是深深的忏悔。其实,作者一直挂念着自己父母。在《久违了,老妈妈》中,他写一位普通的老妈妈对拉练住在自己家中的战士那样关心,一晚上不知烧了几次炕,这使作者仿佛看到自己的妈妈;在《从立雪老人想到的》中,写一位自己的儿子在外当兵的老太太恋恋不舍地看着路过村里的战士,只站的满身是雪,作者不由地感叹,“看见老人家我就想起了自己的亲娘”。在中国二十四孝中,“丁郎刻母”为第一孝,也是说的这种对孝的遗憾和忏悔,所以,作者不必遗憾,其实,他是用尽忠的方式尽孝,父母九泉有知,他们会为他骄傲的。

唯有读书高。

在《父亲这个人》中这样写到:可能是身处孔孟之乡的缘故,父亲是个极端的“尊孔者”。他对孔子的思想、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孔圣人是“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评价推崇有加,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思想念念不忘……正因如此,父亲是一个穷死饿死也要让孩子读书的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孩子读《三字经》和《千字文》,练习毛笔字。读书学习思想在卞传忠先生心中根深蒂固,由于家庭贫困,作者连续两年不能正常上学读书,他就趴在课堂外偷着学习;后来上学了,在田间地头上劳动时,也拿着书本在读;他入伍时,紧紧抱着的也是一大包书。在《自学的滋味》中,他写自己“经常在煤油灯下学习到深夜”,还写了“拼命地自学,有学就上,有试就考”,一直自学拿到大专、大本文凭,走上正团岗位。

道家思想的养生之道。

卞传忠先生故乡东平县属于泰安地区,他家门前的小山属于泰山山脉,而泰山不仅是世界文化和物质遗产,也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教作为我国的传统宗教,其思想影响深远众人皆知。文品如人品,分析卞传忠先生的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道家思想的闪光点,同时,也闪耀着作者养生处世境界的光彩。

清静无为的境界。

清静大家都可以理解,庄子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其实,卞传忠先生也一直追求这个境界。他在《我的书房》中这样写道:梦想着有一排大书架,好使我多年积累的那些书安个家;梦想着有一张足能展开四尺整宣的大书桌,供我在家人入睡时能驰毫骤墨,度过那畅酣销魂的时光。后来,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报玉庵,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写书法、做文章。按照道家说法,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做事非常谨慎,不轻易妄动。这一点,也非常符合作者做文做人的原则。他做事谨慎,文风朴实。而他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的清逸诗社,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他在《清逸诗社坦言》中说,“清”意为清正廉洁、清净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还有清新、清风、清韵、清幽等意;“逸”取超群逸兴之解,有飘然高洁、潇洒出尘的意思。所以,清静无为不仅是作者诗文的境界,更是作者人生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

返朴归真的风格。

贵柔,返朴归真是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卞传忠先生的散文中也体现得比较充分。首先语言洗练、朴实,不隐晦,不做作,读来眉清目秀,亲切自然;再就是叙事手法,简洁明了,不枝枝蔓蔓,读他的散文,让人有一种小溪清澈见底一目了然的感觉。正是上述两个特点,形成了作者散文返朴归真的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境界,读来有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形神兼备的人生修养。

作者一直将书法艺术、文学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追求,这非常符合形神兼备的道家修养的境界。他自小练习书法,练习了一手“间架结构中透着灵气,字体俊秀飘逸,有翩若惊鸿之美感和神韵”的好字,这是作者人生修养的形;练习书法过程中,通过对古文化和汉字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的感悟,他开始创作诗歌、散文,而且创作手法越来越娴熟,收集起来,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两本厚厚的文学著作,令大家赞叹不已,刮目相看。而如今,他既写书法,又作诗文,人生修养真正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三种传统思想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对作者书法、散文、诗歌的影响也不是单一的。透过一篇散文,我们往往会看到作者水浒文化的深情侠义,也往往能体会到儒家学说的忠孝思想,同时也能感觉到作者清新飘逸的道家思想。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兼容并蓄的存在特点,也是卞传忠先生散文的高明之处。

猜你喜欢

道家散文思想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漫画道家思想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