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的“瓜子理论”

2009-12-10吕绍兴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瓜子写作文作文

吕绍兴

朋友聊天时谈到一种理论一“瓜子理论”,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理论原理是这样的:

1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

2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

3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4如果在一盘非常好吃的瓜子里面放上一把坏了的瓜子做实验,吃到第一颗坏瓜子。吐出后还会继续吃下去,接着吃到第二颗、第三颗坏瓜子后,吃瓜子者便会放弃吃这个盘子里的瓜子。

总结一下,我认为有这些原因:

1嗑瓜子这种行为很简单;因为简单,人们容易开始这种行为;因为简单,人们容易掌握技巧,成为熟手,并且不断改进嗑瓜子的方法,这个过程增强了自信,在潜意识中,人们期望享受这个过程。

2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瓜子仁,这一点至关重要。对嗑瓜子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即时回报。就是这种即时回报,微妙地发挥着作用——激励人们不停地嗑下去。

3一盘瓜子一颗一颗嗑起来,过一会儿就嗑出一堆瓜子壳——能够看到嗑瓜子的成就。

4如果吃到一颗坏瓜子,吃瓜子者吐出后也许还会继续吃,但是吃到第二颗、第三颗坏瓜子后就会放弃这盘瓜子——丧失了热情,丧失了兴趣,丧失了欲望。职业的习惯使我联想到作文教学,如果我们的老师有办法让学生像吃瓜子一样愉快地完成作文,那么,他一定是个作文教学的成功者。细细反思,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对作文教学也有了点滴的感悟。

第一,取消门槛。轻松入门

我们要把作文看做是像嗑瓜子一样简单的事情,是说话,是表达,没有谁不会的。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起始阶段,我们不应该对学生的写话、习作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孩子动笔写就行。就像是让孩子们拿起第一颗瓜子一样简单,随后的工作我们也不必过多埋头在作业本里,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当天极快地将作文看完,给予孩子一个极好的评价,就是要即时回报,让孩子们有一种享受瓜子仁的感觉。我和办公室里的马老师一起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年级新生刚上学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写话,第一次写话是抓住这样的契机开始的。马老师外出学习一个星期回来,对孩子们说:“我好想你们,你们想老师吗?想跟老师说说心里话吗?”孩子们都说想。于是,马老师让孩子们把心里话用拼音写在拼音本上,结果,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写话就人均写了100多字。之后,马老师在每个孩子的本子上贴了一个“大拇指”(一种自制的鼓励孩子的粘贴纸)。马老师还朗读了第一次孩子们写的话,表扬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品尝到了浓浓的“瓜子香味”。随后,马老师让孩子自由写话,第二次、第三次……就像是一盘永远吃不完的瓜子,孩子们能乐此不疲地吃下去。马老师没提要求,没有指导,有的只是表扬与肯定,没有间断的是给孩子的本上、墙上的专栏里贴上“红旗、红花、大拇指”之类的奖励。

我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多写,而不去精批细改,阅读完学生的习作之后(有时是浏览),就及时反馈评价。这时的评价反馈绝对是大加夸奖的,绝对不批评任何一个学生。也许有人会问:“学生有问题也不指出来?”我的回答是不用。我们可以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放在表扬之中,你想,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总有写得好的学生,拿好的学生做榜样,就是行之有效的。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解决学习品质问题,或是学习习惯问题,或是写作能力问题,我们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都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解决。如果我们是中途从中年级接班,也要尽力降低门槛,不必埋怨学生的底子差,是什么基础都不要紧,只要学生肯动笔就行,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仍然要让学生像拿起第一颗瓜子一样简单,随后的工作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很乐意地继续嗑下去,并给孩子满口瓜子香般的回报。这的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们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我的做法是在教室里建立一个专栏——“成功者的脚印”,激励学生写作。同时以写日记为重点,增加写作的量,并将作文教学中的各个相关要素分解,融入到日记讲评之中。日记是学生最好的自由表达形式,也是教师最能自由批改的作业,可以让每一个不同写作程度的孩子获得成功,不必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像吃瓜子一样轻松地享受到吃瓜子仁的快乐。

第二,分解任务,相机指导

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很高,并不是给孩子一盘满口香的瓜子,而是给了孩子一个有丰富营养但壳儿坚硬的核桃,并不是让孩子像去嗑瓜子那样简单,而是让孩子拿着核桃,虽美其名曰“营养丰富”,但让孩子无从下手,也无能力自己弄开。我有这样的一次经历:一天一位三年级的家长找我,说孩子不会写作文,叫我帮助辅导辅导。我乐意地答应了,毕竟自己已经有二十多年的语文教龄,辅导孩子写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中午休息时间,孩子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问:“老师要你写什么作文?”孩子拿出一个揉皱了的本子,翻到中间的一页,上面写着:

我是绿色小卫士

一、做绿色小卫士的原因(略写)

二、准备工作:

1分担分配任务(略写)

2拟订的活动计划(略写)

三、活动过程:

1,你是怎样劳动的?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2,同学们的神态、语言、动作

3,按顺序介绍劳动过程(详写)

四、总结(略写)

这显然是老师写给学生的写作提纲,可见老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写作前的指导,而且指导得非常仔细。可是,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三年级的刚刚学习写作文的童稚可掬的孩子,他拿着这样的提纲能不犯愁吗?我忽然感到我们的老师不仅没有将作文教得像吃瓜子一样简单起来,而分明是给了孩子一个啃不动的甚至于锤也锤不破的核桃。这个“核桃”可以说营养极为丰富了——“详写、略写”,“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至于小学五六年级才接触到的写作提纲,我们的老师就已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进行了“营养补充”。这就难怪孩子们面对作文叫苦叫难。我拿着老师给的提纲问孩子,我说:“题目《我是绿色小卫士》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孩子回答得很干脆。我说:“你题目意思都不懂,那怎么写作呢?”孩子说:“按老师说的写。”我说:“孩子,作文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孩子说:“不行,老师说要按要求写的。”孩子说话的语气非常坚决。看来我遇到了难题,只好按孩子的意思来辅导作文了。我就只好顺着老师出的提纲问孩子:“你们做绿色小卫士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师说是学校操场上非常脏,我们才要做绿色小卫士。”随后的问话,孩子的回答

句句不离老师说。我们的孩子写作文到底为了什么?这篇作文指导让我无法进行下去,只好顺着老师的提纲帮着孩子应付一下。这个案例其实并不是仅有的一个特例,有时我在一些中低年级的教室的黑板上也见到过这样的东西。

我陷入沉思:从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许多老师从起步作文开始,就如此指导孩子写作,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详写、略写等一股脑都倒给学生,老师正正经经地讲,学生正正经经地听,可是学生到底能吸收到什么?除了迷惑、迷茫,恐怕就是一个“怕”字。作为老师,我们不要以为把好的东西喂给学生绝对不错,恰恰相反,诸如人参、燕窝之类的滋补品,对小孩来说是不能用的,孩子要的就是粗糙一点的五谷杂粮。

同时,我们要学会分解任务。作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程,可是许多教师犯下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从起步写作,就开始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写作方法,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如案例中的学生一样适得其反。

教师该如何做?我想我们应该将作文教学中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容易做的小任务一“小练笔”来完成。我们将这些小练笔做得实在一点,让孩子就像嗑瓜子一样简单。这里我讲到的作文“小练笔”,就是要我们老师深钻教材,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领会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作文的要求,有意识地将作文教学中的训练任务分解,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不是将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术语简单机械地传递给孩子。此外,教师还要做到及时鼓励,永远鼓励。学生的习作不必等到全批全改后再给学生点评,点评时间最好在当天或在一两天内进行,千万不要等到自己精批细改经过一周之后再去给学生点评。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实效,而不是为了检查做得多么好。说实话,我们中间有许多老师的工作就处于一种应付检查状态,因为某些领导喜欢看老师作文的精批细改,他们就去精批细改,而丝毫不去考虑教学的实效性,更不去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于是,就出现了许多简单机械的作文教学,照搬照套,机械模仿,以应付检查了事。学生是否真正学会写作文,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学生真正学会习作,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让学生享受作文带来的快乐——就像让学生嗑瓜子一样永远简单、充实、快乐。这应该是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最朴素的目标,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猜你喜欢

瓜子写作文作文
吃蟹黄瓜子
写作文的烦恼
小丁写作文
“瓜子”变“爪子”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