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偏差及对策

2009-12-08陈湘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评价者普通高校标准

陈湘文

(蚌埠学院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偏差及对策

陈湘文

(蚌埠学院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认为教学评价中管理主义倾向严重,教学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及形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对教学评价的变革有所裨益。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偏差;对策

体育教学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对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过程。它具有激励、诊断、质量监控、管理、导向、甄别选拔功能[1]。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应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评价维度,师生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促使其进一步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最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评价中管理主义倾向严重,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教学评价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成效。本文试图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偏差及改进对策作初步探讨,以期对教学评价的变革有所裨益。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偏差

1.1鲜明的管理主义倾向

审视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评价,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评价,还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已成为教师管理学生,学校管理教师和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确实有管理的功能,但在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评价的形成性和发展性功能的情况下,过于强化评价的管理功能,就容易形成教师与学生间,学校与教师、学生间是一种上级与下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等级化关系,等级化关系将使评价双方变成一种权威—服从的关系,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和无权地位,评价结果成为不可质疑的和不可批判的。其次,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必然会有价值的参与,不同的价值倾向会反映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当评价过分强调教学的管理职能时,就容易导致:管理者和评价者是永远正确的,而不管被评价者是否认可这种评价。评价活动中的等级化关系和具有明显倾向性的一元价值评价,常常会因被评价者的消极抵触,而使评价改进体育教学的期望落空。

1.2评价标准的预定性

评价标准是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和准则,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获、评价结论的得出都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深受泰勒的目标达成度影响,这种评价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后影响我国,并很快在教育评价领域成为主导。目标达成度评价把评价视为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与预定的课程目标相比照的过程。预定目标对于被评价者是统一的、共性的,也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学结果和目标吻合度越高越好。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以确定的、精细量化的运动技能和体能为主要特征的目标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也是以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展开的。教学目标的作用在教学中是毋庸质疑的,没有目标的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然而,由体育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可知,体育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复杂系统,它具有双边、共时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对象的复杂性、运动环境的多变性等多种因素使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特点,这使教学结果表现出不确定性的一面。以预定的、统一的目标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对不确定性的教学结果进行了确定性的假设和规范。这样的评价标准,既不利于体育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也抑制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为了能准确无误地实现预定性的评价标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体育教学将出现“千人一面”的刻板模式。

1.3评价内容的“窄化”

在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上,评价内容的“窄化”现象尤显突出,过分重视学生显性的、可量化的行为指标,如运动技能的高低、体能的优劣、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而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体育态度、体育能力、交往与合作精神、运动中的情感体验等蕴含着大量的教育价值的内隐行为却极少给予评价。为了追求这些显性的评价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提高,甚至出现为评价而教学的现象。对于大学生,体育分数是他们能否毕业、评优、保送研究生的前提条件,许多学生不是为了自身的健康,不是为了在运动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运动的快乐,而是为了考试,为了获得体育高分在运动着。 评价内容的“窄化”严重扼杀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许多大学生在体育课程结束后也就失去了锻炼的动机,远离了体育。

1.4评价方法的单一量化

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普遍采用的是“构建评价指标—确定量化权值—加权平均求和”的评价模式,整个评价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明显的数量化特征。的确,量化评价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对于克服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有很大的作用。但就体育教育而言,有些隐性的、深层次的因素是无法量化的,如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能力、心理品质、终身体育意识等,教师的体育价值观、教学观、道德修养、教学中的创造性等,这些对人的一生具有终极意义的教育因素显然不适合用“可操作性”的数量去界定,单一量化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看似清晰、简洁而实际上却失去了具有教育动态意义的测量数据,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对策

2.1倡导民主协商的评价关系

教学评价中严重的管理主义倾向极易导致被评价者与评价者心理和行为上的对立。实践中,大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师评价中的消极抵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评价倾向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要克服现今的这种评价弊端,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协商的评价关系,首先,评价双方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平等的交互活动,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与理解的过程。其次,被评价者不再被排除在评价过程之外,而被接纳到评价活动之中,允许被评价者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等一系列评价活动,允许评价双方平等地互相倾听和对话。被评价者将通过与评价者的交流更真切地了解自己,对评价结果也会有更加开放、积极的心态,据此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活动更具合理性。而评价者也能在交流中反思评价活动本身的合理性,使评价的价值倾向更加符合实际,使教学评价更具针对性。

2.2提倡评价标准的弹性化

不可否认,预定的、统一的评价标准确实体现了“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体育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区分优劣,而是为了被评价者的发展。大学生、教师都是有差异的个体,对象的差异性意味着统一评价标准的不合理性。评价应该尊重被评价者的个性差异,通过建立弹性化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2]。另一方面,评价标准的弹性化意味着评价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依据被评价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前,确定一个能体现该教师课堂教学特点的期待性评价标准,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的标准,具体标准应根据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确定。随着评价的开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评价标准也应有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既是教师教学水平变化的结果,又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

2.3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意味着对大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只关注他们的运动技能、体能及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这些外在的、显性的行为指标,更要重视对大学生内在的体育态度、体育能力及情意目标的评价。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不仅重视教学业绩的评价,也要把教师的教学观、价值观及道德修养等隐性方面纳入评价信息。

2.4提倡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单一量化的评价方法把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丰富多样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数字化、符号化和形式化了。为了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单一量化评价的局限性,应提倡质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相对于量化评价侧重教与学的共性方面而言,质性评价更体现出个性与差异的评价,它不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评价,而是对教学中复杂的教育现象进行某种解读,如对学生的体育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情意表现的分析,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原因的理解。质性评价方法能全面、深刻地揭示和描述被评价者的各种特质,从而给被评价者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3]。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评定能量化的则进行量化评价,但量化后的结果要进行质性分析,对于不易量化的一些因素,如体育态度、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意识及情意表现等,则进行质性评价,可采用课堂上的自然观察、访谈等方法。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涉及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一般具有可比性的特点,可以进行量化评价,而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师创造性活动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是每个教师在特定教学理论下的个性化教学活动,只能进行质性分析。

[1] 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建构[J].山东教育科研,2002(2):32-35.

[2] 丁朝蓬.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17-19.

[3] 胡芳.走向个性解放的课程评价[J].高教研室,2003(4):86-88.

ResearchontheWarpsandCountermeasuresof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EvaluationofGeneralHigherUniversity

Chen Xiangwen

(Department of P.E.,Bengbu College,Bengbu,233000,Anhui,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general higher university in China.There are severe tendency of managerialism and different warps in standards,contents,methods and forms of teaching evaluation.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PE teaching evaluation.

general higher university;PE teaching;evaluation;warp;countermeasure

2009-04-09;

2009-06-21

2008年度院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JJY0818。

陈湘文(1969-),女,安徽蚌埠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G807.4

A

1672-1365(2009)06-0085-02

猜你喜欢

评价者普通高校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