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与盛唐诗人的交往及诗歌创作

2009-11-19吕新峰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王昌龄孟浩然杜甫

【摘 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朋友的交游。李白在与诗人朋友的交往中更显得情趣相投,如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人。他们交流思想,碰撞才情,在唱和答赠中表现出盛唐诗人张扬疏放的自由性情和执着乐观的政治追求,展示着盛唐诗人的情感面貌。

【关键词】 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

李白一生交游甚广,在与不同人的交往中不断激发着他的创作才情,使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李白在与盛唐诗人的交往中更显得情趣相投,他们交流思想,碰撞才情,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共同构建着盛唐诗人的精神世界,展示着盛唐诗人的情感面貌。

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关于李白与唐代诗人的交游,被后世谈论最多的,也受到极高评价的是他与杜甫的交往。李白和杜甫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被推崇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顶峰时期的“双子星座”,韩愈盛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二人的交流唱和也成为盛唐诗歌创作史上的佳话。

天宝三载,李白遭遇了长安政治失败之后向东漫游,在洛阳遇到了杜甫。杜甫晚年在《遣怀》中回忆“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可见,在杜甫的心目中,这次漫游是美好的,不仅与李白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他对李白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也推崇备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是杜甫对李白创作才华的高度肯定。在结识李白之后,杜甫就从来没有淡忘过这个诗坛前辈,他在许多诗中都对李白表达了深深的崇敬与思念。如《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等等,无不显示出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尤其是在知道李白由于永王之乱获罪入狱后,杜甫又写《近无李白消息》:“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在杜甫的心目中,李白是是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他充满激情,又有着敏捷的才思,但这些东西却往往得不到世人的尊重与理解,因而,他又不得不以饮酒解脱心灵的苦闷。所以,在李白遭遇永王兵败获罪之后,杜甫没有像高适一样认为李白是咎由自取,相反,他对李白勇救国难、定国安邦的政治理想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对于他们共同的漫游生活和交往,李白对杜甫的感情远远没有杜甫来得细致,但在其仅有的四首写给杜甫的诗中,也表现了李白对杜甫的友情与牵挂。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二首,其一写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诗中既表达了相聚饮酒的欢快,又感叹相聚时间太短,又充满了对下次相聚的盼望。其二写道:“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中描写了告别时的场景,他们在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美景中告别,既有分别时的伤感,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祝福,所以,李白将分别时所有的感情倾注在一杯酒中,显示出开朗乐观的情怀,充满着豪放不羁的个性特征,这也正是盛唐士人所具有的精神气质。

不仅豪放,李白在给杜甫的诗中也充满了朋友间幽默恢谐之情。李白在《戏赠杜甫》一诗写道:“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看到久别的朋友后,不禁感叹杜甫过于清瘦,便用戏谑的语调表达了对杜甫的关心。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至今仍让后人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亲切和深情厚谊。

闻一多先生曾经在《杜甫》一文中给予李、杜二人的交往相知以热情的赞美,他说:“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诚然如此,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特别难得的是,这两个伟大的诗人居然在一个时代中会面,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友情的催化下,创作了优秀的诗作,既包含着感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又显示出盛唐诗人的风度。

二、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不仅与比他小的十一岁的杜甫交往,也与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交往。如果说,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更多的是杜甫对李白的理解与欣赏,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由缘于李白对孟浩然人格的推崇。

李白在二十八岁时曾给四十岁的孟浩然写了一首告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不同于一般的告别诗,其间渗透的不是离别的伤感,而是一次处于盛世繁华的告别,这种告别非但没有离别时的伤感,反而充满了艳羡之情。他一边送别,一边向往着扬州,“烟花三月”在李白的笔下,成为了令古今文人游客的都向往的地方。而“天际的江水”也化为李白澎湃的心情,既有盛世的豪迈,又有追随友人的深情。因此,我们说,这次告别充满了乐观与诗意的色彩,是一份值得人羡慕的友情,此诗也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乐观明朗的情感氛围而流传千载。

十多年之后,三十五六岁的李白再次与孟浩然相遇,李白又有《赠孟浩然》一首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在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孟浩然人格的赞美,开篇李白便热情地赞美孟浩然“风流天下闻”,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既欣赏孟浩然潇洒的风度和超凡的文学才能,同时又欣赏他不染世俗,如同青松白云一般的隐者风度。因而,在李白看来,孟浩然就如同一座不可仰望的高山,自己只能恭敬地揖拜他那高洁的品质。

《全唐诗》记载,孟浩然“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欢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这两件事都表现了孟浩然对权贵的轻视及豪放不羁的性格。

孟浩然身上这种率性而为、不侍权贵的性格正是盛唐文人所追慕的,也是李白所追求和向往的。这种自由自在的方式在孟浩然身上表现地尤为突出,他可以自由地在玄宗面前发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抱怨,而招致人生失意;他也可以因与友人相聚饮酒而爽约于达观贵人,放弃了一次良好的政治进取的机会,却又丝毫不悔,这些都显示了对自由人格的坚守。由此可见,李白之所以对孟浩然如此推崇,就在于他在孟浩然身上找到了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追求,找到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自由人格,正是由于两人性格中所共同具有的狂放不羁的因素,才成就了这两个伟大的盛唐诗人的友谊,他们相互辉映,留给后人两个充满人格魅力的身影。

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李白结交的诗人之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王昌龄与孟浩然交往甚密,孟浩然在诗中写道“二人数年同笔砚”。(《送王昌龄之岭南》)因为孟浩然的关系,李白与王昌龄也成为好友。

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湖南岳阳时,正好李白南游湘楚。一位号称“诗家天子”,一位号称“诗仙”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在此相逢,临别时王昌龄写《巴陵别李十二》一诗相赠:“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秋城”语出刘歆《甘泉宫赋》“轶陵阴之地室,过阳谷之秋城”,代指长安。“蒹葭”则借用《诗经•蒹葭》的诗意,一方面表达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达自己在政治上遭遇的冷遇。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虽然具有极高的诗歌创作才华,但他的人生并不顺利。《旧唐书》本传也说他恃才自负“不护细行,屡见贬斥”,“不护细行”即是说王昌龄是一个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之人,因此他多次被贬。但是,他同盛唐所有有才华的诗人一样有着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又凭着超凡的才华跻身于仕途,可是,他的性格必然会招致官僚集团的排挤。

王昌龄的性格与命运与李白有着相似之处,彼此惺惺相惜而命途多舛,这成了他们友情的基础。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自贬所北还,当年冬天出任江宁县丞,其间他一度去过京城长安,两位朋友又欣喜地相见了。从《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中,两人交往的亲热可见一斑。在江宁几年之后,王昌龄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江宁即现在的南京,龙标即现在的湖南省的黔阳县,南京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繁华之都了,可所去之地黔阳却蛮荒险恶。李白此时正漫游于江南一带,闻知此事之后,立即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对友人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感格调完全不同。李白在听到王昌龄的遭遇后,对他充满了同情和理解。诗中先点明暮春时节,给人萧瑟之感,又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来影射友人在贬谪途中的漂泊与愁怅,悲痛之情自然流溢。李白也为友人感到不平,但是却又无法言表,于是只能把自己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以及无法言表的心情寄予原本无情的明月,希望他的心和明月一起,随着浩浩天风,一直跟随并照耀到友人被贬谪的地方。“我寄”两句不仅音节响亮,而且在动人的意境中流露着动人的友情。月亮成为了一个有着生命力的中介,传达着李白对友人的理解,对友人人格的认同与尊重,以及对友人被贬命运的不愤。对于此次遭贬,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无辜获罪,在此又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李白之所以可以与这些盛唐诗人交游唱和,是由于他们身上都具有着、体现并创造着盛唐文人的精神,在他们性格中闪现着盛唐文人那种张扬的、疏放的、不受约束的自由性情,同时又都有着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于是在共鸣与碰撞中就闪现着光芒四射的才情。《戏赠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诗歌都是李白在这种情境下创作出来的佳作。因此,文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一段友情,而且是一种互相的启发,从而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M].成都:巴蜀书社,1990.

[2] 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 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吕新峰(1974–)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财经学院文法学院文学艺术系助教.

猜你喜欢

王昌龄孟浩然杜甫
登高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爱国情怀永流传
春晓
绝句
春晓
出塞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