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2009-11-19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协调发展

张 红

【摘 要】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所以,马克思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当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追求人与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协调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对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基于对人类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所具有的人类特性、社会特性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此外,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才能实现。主观条件是人自身素质的发展,客观条件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一、以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形成

任何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无不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基础上。不同于神学、思辨哲学、旧人本学、生物学或生理学、意志主义及存在主义等等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不是基于某种理论的先验预设,抽象地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属性,而是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把人置于在实践中必然展开的各种主客体关系(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中考察,提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们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这就避免了脱离关系制约而孤立地悬设人的本质所造成的抽象与封闭,对人的本质理解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

马克思首先从宏观的视野上,将人置于整体的自然中,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在人与动物的联系与区别中确定人的本质。如实地把人视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有自然属性和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这是人与动物的联系。但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所以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在对象性活动中确证并发展着人的本质。但马克思的结论不是重复思想史上的老生常谈,不是脱离主体与客体的联系,抽象、片面地诅咒“物的世界的增值”,而是从人与物构成的关系追根究底到人与人构成的关系,指出“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样,马克思就透过物与人的对立深刻发掘了人与人的对立,进而把人与对象的关系,必然地扩展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与他人、人与社会构成的主客体关系角度,马克思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各种关系规定性的深刻考察,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发展不但要在关系中发展,而且根本就是关系的发展。

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这是人类在付出了一系列沉重代价后所获得的理性认识。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实质在于,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两次提升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认同社会发展在物的层面必然表现为追求经济增长等经验事实,但它更为坚持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旨趣,认为社会发展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社会发展本质上只能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实现过程和人的自身价值的提高过程。社会发展的物的层面的经验事实只有在人本价值原则的规约和牵引中,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和真实意义。

二、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因为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的全面发展务必同环境相联系。这里的“环境”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现存世界指现存的社会经济形态。现存的个人的异化状态就是由现存世界决定的。那么,“现存世界”究竟如何,马克思研究了现存世界商品生产特殊方式,揭示了现存世界人的异化状态的经济根源。马克思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可见,人的异化是由物的异化,即经济形式的异化引起的。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就在于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改变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探索人的全面发展;改变现存世界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的道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必须要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优良的社会环境,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首要前提。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初步表达了主客体关系协调统一的发展观,深刻地阐明了这种关系的发展应包含交互作用、双向建构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象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对象贫乏,人与对象的关系也受到局限,人性不可能脱离环境、条件、对象的发展而孤立地、抽象地发展:“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但在另一方面,单纯“物的世界的增值”并不能等同发展:“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主体性的贫乏会限制在与对象关系中意义的呈现,这会极大损害人类物质的及精神的活动本应有的人文性和进步性。所以,真正的发展既不能单方面地定位于对象,也不能单方面地、抽象地定位于主体,而应体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构成的关系的发展,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构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在“物的世界”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中,创造与物的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丰富性就成为追求发展的主导方面。这样才能使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关系都成为“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实现“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样,人才能“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从这样的关系角度看问题,每一个体主体、每一群体主体都应有全面发展的权利及可能,那是每一特定的主体以其独特的主体条件与对象达成的独特的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对每一个主体都是独特的、动态的发展的,而在全社会则表现出丰富的、多元的、充满活力的肯定性的关系状态,这样的关系状态直接否定的正是或从主体或从客体单方面定位而必然造成的在人的发展中的片面化、单一化、模式化、标准化、均质化追求。

马克思从主客体关系的整体上对人的理解。这种人与对象的相互关系同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也是交互影响的,这使人的“现实”成为不同层面主客体关系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成为不断运动着的关系态、系统态。由于人作为社会成员和社会存在表现为社会实践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产生一定的社会交往形式。人与对象、与他人的主客交互作用必然会要求并最终发展到主体间关系,推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的组织形式和协作机制的高度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物质财富,但必须克服、消除同资本主义大工业管理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共产主义社会将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要求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新人,而且也能够造就出这种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新人。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根据整个社会的需要来安排,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并使自己的社会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得到的全面发展的才能。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设想通过有计划地、自觉地组织社会生产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人们成为自然界同时也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与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相通的,可视为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发展的速度、规模无与伦比,发展中的问题更加深入和复杂,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盛,本国的阶级对立与剥削变得更为隐秘,却在全球范围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渗透。作为批判的武器,阶级斗争的理论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威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显出抽象无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上正在急起直追。而商品经济借助工业化、全球化激起人的欲望更向“物的世界”倾斜。究竟该以怎样的标准衡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马克思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看问题,无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怎样才是不抽象?这要看在特定时代特定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状况,这种关系是具体的、现实的,又是动态的、永续性发展的。不同于一切浪漫空想的乌托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现实的人及现实的活动出发规划人的未来理想,以主体与客体的共在、共生、平衡、和谐衡量人与社会的发展,并从主客体的交互作用、相互生成中发掘发展的现实动力、途径及其永续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了既具有现实性却又永无终点的价值目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追求人与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发展,并不断追求双方的关系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新的统一,使人的发展达到新的更高的历史水准。

【作者简介】

张红,济南市历城区委党校教师,助理讲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职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