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家乐 建设新农村

2009-11-19谢凤云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农家乐新农村建设

【摘 要】 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是新农村建设新的产业支撑,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必然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良好依托,在政策、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促进农家乐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农家乐;新农村建设;产业化经营

农家乐是以乡村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山野风光、农事活动和乡村文化为吸引物,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和追求精神回归的一种综合性旅游活动。农家乐由每个农民家庭作为具体接待单位,为前来的游客提供吃、住、娱乐及购物等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形式。“农家乐”可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形成,是农民依靠自有的资源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一、农家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家乐是整合农村资源,带动农村综合发展的新动力。农家乐独有的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纯天然等特点决定了农家乐在旅游市场中的一席之地。

1、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农村农业比重过大,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家乐的兴起,为农业向服务业过渡架起了桥梁,带动了种植、畜牧、养殖、蔬菜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旅游业、服务业之间产业链的相互延伸,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发展农家乐,一方面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农家乐涉及吃、住、行、游、购各个层面,农民可以将一般性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从中创造财富,直接受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村经济中生产过于单一、农民收入较低的问题。

2、解决部分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长期以来,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模式,可以增加较多的就业岗位。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较低,数量多,受经济衰退影响小,产业带动功能强。据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可增加3元。[1]旅游业每增加1个工作人员,相关行业可增加5个工作人员。农家乐涉及的吃、住、行、游、购需要大批的相关从业人员,这就增加了农民的就业门路,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相比城镇化转移,这种转移还可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农田荒废、农业边缘化等问题。事实上,农家乐对农村社会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它直接的经济效益。

3、强化整体的乡村文化氛围

乡村文化包括众多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乡村文化的整体印象。旅游者热衷于乡村旅游,也正是缘于对浓郁的乡村文化整体氛围的享受。[2]但是,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当地遗留下来的古街道、古民居等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原生态的乡村文化氛围被现代气息所笼罩,破坏了乡村自然的和谐;好客友善、诚实守信、宽厚朴实、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优良的民风,也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强势的城市文化使乡村的淳朴、富有人情味的文化因子受到侵蚀,传统道德观发生动摇,邻里间的祥和也不再重现,淳朴的民风逐渐遗失,乡村居民盲目模仿、生搬硬套,使乡村文化趋于被城市文化“同化”的境地。所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充分保护乡村文化的完整性,充分挖掘各个文化要素的乡村特色与内涵,强化乡村居民优良的民风。

4、优化农村的社会环境

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提高自身的接待水平,许多农村都在保护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农家乐具有高度的外向性,它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思想观念等能力,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家乐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要求,更涉及到广大农民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农家乐的经营管理发展中,必须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才能焕发农民建设农家乐的积极性。农民的民主意识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良好依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政策、体制、环境设施、观念等各个方面,为农家乐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政策扶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了机遇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伴随着全党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号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巨额的资金援助。农家乐旅游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必然受惠于政府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政策扶持为“农家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体制改革为农家乐发展提供保障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十一五”规划重申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免除农业税。农业税的减免和税收的优惠调动了农民开发农家乐的积极性。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拓宽了农家乐旅游的融资渠道,为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本保证。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夯实了农家乐发展的基础。此外,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精神,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极为浓厚的理论氛围。[3]

3、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家乐发展提供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农民生活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变落后的人居环境与村容村貌,并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尽快完成农村电网配套设施改造,进一步加强乡村公路建设[4]。这一系列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必然为农家乐发展提供条件。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全会的这一精神必然使农村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改变落后的人居环境与村容村貌,为农家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是农家乐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新农村建设要做到四个创新:思想和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组织方式及工作方式的创新。思想和观念的创新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农家乐提供更宽的融资渠道;组织与工作方式的创新则能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使农家乐运作模式更成熟地向市场化发展。[5]全会指出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会提出的创新思想对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推动农家乐的运作模式向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皮玫瑰.周新树.农家乐产业功能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初探.中国集体经济,2008.4:156.

[2] 胡永红.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

[3] 人民日报.2008.10.20.01.

[4]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7.

[5] 田丽贞.徐邓耀.“农家乐”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性分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8:80.

【作者简介】

谢凤云,女,广东省肇庆行政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农家乐新农村建设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农家乐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农家乐”如何翻译为英文?
提升我国农家乐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