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企如何发挥党员作用之我见

2009-11-17陈索辉

活力 2009年13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党员工作

陈索辉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建设一支经得起困难和风险考验,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这给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持之以恒地发挥党员在企业发展建设各个时期的作用。

一、央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用党员链来衔接基层员工

我们系统党员数量已占至员工总数的1/4以上,加上党组织的后备军——积极分子,占到了队伍总数的近1/2。企业如果充分认识到这一政治优势,把党员和积极分子看做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为其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通过身体力行带动广大员工群众,对推进管理创效、机制创新、经营运行等都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科学理论上有一个概念:蝴蝶效应,讲述的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揭示的是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巨大的反应。那么调整初始条件,能否产生这种轰动效应呢?以我们企业为例列举一组数字, 6:263、28:263、51:263,说的是我们带队伍的常见模式:厂领导6人要带好全厂需要每人管好、带好43人;机关管理人员28人要带好全厂需要每人管好、带好8人;班组长以上管理者51人需要1人管好、带好4人。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缺少一个环节,那就是企业的中间力量——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们现在的党员数是62人,积极分子49人,62+49产生的将是111:263的带队伍比率。也就是说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力带好全厂员工,只需要1个人管好、带好1个人。看到这个数字我们的眼睛亮了。再扩大到油田企业内部乃至整个央企来说,常见的管理流程中:厂领导→管理人员→班组长→工人,也没有党员、积极分子这个层次。如果把分布在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的党员、积极分子也纳入流程,作为班组长和工人之间的环节,并视为那只轻拍翅膀的蝴蝶,来带动广大员工群众,那么他们只需要一人管好、带好一个人或几个人(小于班组长带队伍的比例)。这种被无限缩小的带队伍比例和适当延长的管理流程,产生的轰动效应将是巨大和超前的。

从当前现状来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员纳入到管理流程中,用党员链来衔接基层员工,对央企而言是摸索实验、内生外促发挥党员作用和彰显先进性工作领域内的一项变革性尝试。

二、央企发挥党员作用是党员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使“共产党员”成为众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字。除了“七一”表彰、“急、难、险、重”任务时成立的党员突击队,以及每月缴纳党费的提醒,日常工作中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形象、他们的作用能被多少人留意?又有多少人把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党员身份挂上了钩?甚至还出现了大家不知道身边谁是党员、党员个人也淡漠自己身份的现象。部分党员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出现了市场经济关于等价交换的原则和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的思想冲突。常工作中他们的声音、形象和作用也很少能被他人同共产党员的身份联系起来。这样的现象不单单影响到党员个人的上进与追求,也同样影响到周边的员工。入不入党无所谓,甚至将个别党员的不良行为放大到“党员还不如我呢”这样的感慨,长此以往队伍正气难树,迟早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伤害。因此,发挥党员作用是党员个体所在团队的共同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建立彰显党员先进性的载体和平台,是当前党建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各项工作的主力军,让他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最积极、活跃的力量,是党员所在团队的共同需求,也体现了我党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我的价值观大讨论”等活动,从思想上补课,实践中指导,解除党员“冰冻”状态,激活党员信念,亮出党员身份,使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活”起来,从而促成党员个体主动找回党员的责任与光荣;各级组织可以通过必要的交任务、压担子方式,来激励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包机制”、“党员生产线”、“党员干部基层班组联系”等彰显党员先进作用的活动,为党员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让党员作用“炫”起来,成为企业工作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还要通过“主题党日”、“党员故事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党员的先进事迹,既让党员真正感到作为党员很光荣,也要让广大员工认同做党员很光荣,使党员的身份在群众中“火”起来,成为人人追逐、奋斗的目标,从而形成向党员看齐的良好氛围。

就企业而言,共产党员与身边广大员工接触最多、走得更近,因而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带领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开辟自我价值实现多元化的形式,并协助班长以上管理人员管理团队,积极协调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与误会,是容易被基层员工接受的,效果也将是明显的。

三、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是团队紧密团结的需要

企业单位的员工构成的每一模块,都具有年龄相仿、资历相近的特点,为荣誉和位子的相互攀比、过度竞争及外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约着企业归属感的建立。让党员干部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开辟自我价值实现多元化的形式,是促成人企和谐的重要途径。当前部分企业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监督的对象,把党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忽视党员在党内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党内决策上,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贯彻执行组织决定,忽视党员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共产党员是行使义务的主体,同时也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作为一级组织,我们要让党员吃苦在前的同时,也应该将给予关怀放在前,给予照顾放在前,让党员充分享受被尊重和信任。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关心、服务和教育党员的工作机制,按照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的要求,从爱护、关心党员角度出发,对工作、生活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定期进行摸底调查,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建立困难党员家庭生活情况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采取组织结对、干部结对和党员互结等多种形式开展分类帮扶,拓宽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使困难党员也充分享受到被帮扶的权利。党组织负责人也要经常性地与党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制度,在重大节日和党员有需要的时候,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运用正面为主的激励手段,以党校、业余函授、集中培训、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和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

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工作机制。共产党员是政治成员,因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要从党内“三先”(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抓起。建立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决策,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目标、任务分解、重大决策等工作中,让党员有合理合法的渠道参与管理,并充分行使监督职能,同时不断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在党的干部考察任免、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和公开选拔干部等环节中,让党员参与其中,成为监督主体,从而进一步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目前,深化央企改革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挥党员在其中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我们党务工作者来说还是全新的课题,需要在推行和实施中,不断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强化措施,为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而扎实有效地工作。□(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党员工作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不工作,爽飞了?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选工作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