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构建的研究

2009-11-08陈彦志孙晓庆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余体校竞技

陈彦志 孙晓庆

(1.长春工业大学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033)

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构建的研究

陈彦志1孙晓庆2

(1.长春工业大学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033)

改革传统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应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归纳演绎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认为该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构建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积极的构想。

竞技人才;三元模式;构建

1 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以来,在计划经济沿用了几十年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运动员综合素质不高,后继发展与生存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垄断竞技人才培养及输送,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等。国内学术界自上个世纪末就纷纷主张改革现有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人才培养应该何去何从?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取消举国体制,完全实现市场化;有些学者认为实现学校化,把竞技人才的培养全部放在学校是最理想的;有些学者坚决支持举国体制,认为能保证竞技体育的高水平。笔者认为以上学者的观点都有道理,但不适合我国国情。经过研究,提出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为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我国竞技人才培养模式。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演绎和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传统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1.1体育职能部门多年坚持的培养竞技人才模式(见图1)

3.1.2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分析

1)各级体校生源越来越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

多年来一直沿用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是“金字塔型”。后备人才培养采用中国特有的“人海战术”,业余体校遍地开花,但结果甚少。人、财、物的浪费现象严重,青少年运动员的淘汰率较高(1979年前后的输送率仅为0.88%)。[1]20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高收入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比例高达77.8%,中等收入家庭为74.6%,低收入家庭也达69.8%。在不支持原因的调查中,64.3%的家庭怕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退役运动员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所以家长愿意孩子参加运动训练,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没有单位愿意接收,这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2]因此体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

图1 传统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图

2)竞技人才培养与学校和社会严重脱离

建国以后竞技人才培养一直是从体校到体工队到国家队一条龙模式,基本不与学校和社会交叉,高高凌驾于二者之上。进入市场经济单一人才培养渠道已难以支撑竞技体育这所大厦。虽然北京奥运会我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

3)单一高额国家投入的培养模式值得讨论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总局的事业费从每年30亿元上涨到了每年50亿元。一块奥运金牌的成本估算:以雅典奥运会的投入来看,重点项目,即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投入巨大,每块金牌的成本高达3000-8000万元。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专项拨款肯定会超过50亿元的数目(笔者依据体育事业统计年鉴计算)。而在我国,研究在现有体制下奥运金牌的成本核算的体育经济论文还没有出现。没有人意识到,也没有人测算过几千万元一块金牌的成本及效率问题。但恰恰相反,对群众体育究竟投入多少呢?一座城市有几个免费开放的场馆?有几个社区有体育设施?有几个部门掏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4)竞技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政府垄断阻碍了竞技人才培养市场化进程

中国竞技体育的“垄断”问题,一直为国人所关注,竞技体育中的“垄断”与“反垄断”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垄断形式主要表现为行政垄断,垄断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我国竞技体育市场中出现的行政性垄断不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宏观经济背景的,因而不是通过对需求排他性控制来达到获取垄断利润的目的,而往往是通过对供给的排他性控制来实现的。[3]在竞技人才培养中表现为培养和输送渠道的垄断。因此,竞技人才培养的政府垄断阻碍了市场经济下竞技人才培养市场化的进程。

3.2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概念的界定

“三元模式”是把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元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学校化、职业化、专业化三元培养模式,即通过制度变迁,把生源差、项目重复的各级体校与中小学合并。把省市专业队观赏性强的项目推向社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竞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构建完全市场化的体育职业俱乐部,培养职业体育人才。通过法规政策,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力鼓励各级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畅通各级学校招生与输送途径,加大对学校各级赛事的宣传,逐渐使学校的课余训练体系成型、成熟、壮大以至于成为我国竞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本着合理布局,突出市场化低、成才年龄低、国际大赛容易取得成绩项目的原则,优化整合专业体校和专业队。依然沿用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一少部分精英专业体育人才。三条竞技人才培养渠道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竞技人才培养的“三元模式”。

3.3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分析

3.3.1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见图2)

3.3.2“三元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已经达到巅峰,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历史和政治任务,我国将进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学、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期,因此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化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指出:21世纪世界各大洲竞技体育走学院化之路将成为发展的总趋势。[4]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学校集中了教育、科研、场地设施、人力等优势资源,把竞技体育的优势资源移往学校,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小学做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学作为大部分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高校则是培养奥运冠军的摇篮,由此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运动员大学毕业可以就业也可以继续从事职业体育。学校培养竞技人才解决了运动员综合素质不高、后继发展与生存等诸多问题。

2)职业化

作为“三元模式”一部分的职业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具体形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把竞技体育推向社会,减轻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行政机构完全脱离,解决了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制度弊端,俱乐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俱乐部的活力,通过政策法规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激活我国职业体育市场,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职业体育的发展将大幅度的提高职业体育竞技水平,同时提高职业运动员的待遇,运动员丰厚的待遇必将刺激其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更加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用待遇的一部分去买保险,就解决了后半生生存问题。

3)专业化

作为“三元模式”的一部分的专业体育是中国特色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保持我国较高的竞技水平,是前两者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体育精英。运动员退役后进入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从事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等专业体育工作。

3.4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构建的具体内容

3.4.1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

1)改革体育行政机构,健全教练员的奖励机制

精简体育局及下属机构,首先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打破政府垄断。体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企业与其脱钩,推向社会吸引社会资金注入,采用股份制完成产权转换。其次是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分流,行政部门的岗位精简掉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的岗位进行竞争聘任上岗。淘汰的人员两种去向,通过再就业培训去往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各级体育协会组织,由众多的体育管理者转变为执行者。健全教练员的奖励机制,各级教练员的奖励不以一两次竞赛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以运动员的输送率为主要依据。

2)大部分体校体工队进行机制转轨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向学校转移,保留市场化低、成才年龄低、国际大赛容易取得成绩项目的专业体校、专业队基础上,将其他各级体校融入中小学,将观赏性强项目的省市专业队推向社会成立职业俱乐部。其他项目的省市专业队融入高等院校。

3)中小学成立课余训练俱乐部,大学成立竞技训练中心

在中小学把从体校合并过来的教练员与本校的体育老师重新整合,成立一把校长直接领导的课余训练俱乐部;在大学将由体工队合并过来的教练员与原有的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重新整合,成立由主管校长挂帅的竞技体育训练中心。负责教练员的聘任、运动训练、日常管理、比赛与交流、吸引社会投资等工作。在高校由招生办、体育部、纪委组成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委员会负责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由体育部、教务处、学生处联合组成高水平运动员成长委员会,负责运动员日常的学习、生活、思想工作。

3.4.2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训练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

训练体制是以学校课余训练体系为主体的网状训练体系,首先以小学多样的课余体育俱乐部为人才基地,学校课余训练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按年龄阶段进行科学训练。制定课余训练法,规定各个年龄阶段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专业体校是从小学课余俱乐部中选拔各个年龄阶段的后备人才,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到体校训练的方式,到小学毕业适合专业体育的孩子进入体校,进入专业训练体系,不适合的孩子继续读书,继续课余训练。职业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也是以小学课余俱乐部为基础,只是在小学阶段以观察、物色为主,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科学的测试,认为有职业体育天赋的孩子小学毕业选入职业俱乐部,从事职业体育训练。三条竞技人才培养与训练途径不是孤立的,是互动的,运动人才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目的是运动员能够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见图3)

3.4.3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比赛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

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比赛体制是纵向赛与横向赛交叉进行的网状体系,小学按年龄分为三级,按着区、县、市三个地域级别参赛,小学不设省级以上比赛。学校、职业、专业按着自己的不同阶段在各自的体系内进行纵向的比赛。由市级到省级到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最后到世界大赛选拔赛和参加世界大赛。

但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共同提高竞技水平以及形成一个动态的人才交流平衡状态,由行政管理者每年定期举办三到五次横向赛事。并鼓励社会力量出资举办各种交叉赛事,使体育赛事普及化、经常化、规范化、层次化、系统化、科学化。(见图4)

图4 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比赛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图

4 结论

1)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解决了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进入市场经济的诸多问题;

2)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包括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训练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比赛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设计;

3)竞技人才培养“三元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1] 杨再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4.

[2] 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73.

[3] 许永刚,孙民治.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2-55.

[4] 杨绛梅.自由教育理念与职业体育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基因[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01.

StudyontheBuildingof“Ternary-Pattern”ofChineseAthletesDevelopmentaftertheOlympicgames

Chen Yanzhi1,Sun Xiaoqing2

(1.Deparment of P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130012,Jilin,China;2.Deparment of PE Changchu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130033,Jilin,China)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reforming traditional athlete development among domestic argu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raditional athlet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n promotes “Ternary- Pattern” of Chinese athletes development by the mean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experts’ talks,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ttern is fit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re are active ideas about concrete content to build it in the paper.

athlete;ternary-pattern;build

2009-03-10;

2009-05-18

长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2008B11)。

陈彦志(1969-),男,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672-1365(2009)06-0040-03

猜你喜欢

课余体校竞技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花与竞技少女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同台竞技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