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009-11-04胡小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养花景色

胡小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爷爷写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看看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教师出示文字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二、围绕中心句。理解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了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1)小组之间交流。

(2)全班交流:

①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位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a,教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b就这句话,你是怎么感受到景色的奇丽的?

(学生抓住“家家户户”、“任何”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c,课件打出红色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在你眼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d练读这句话。

②就这一段,你还从什么句子中看出景色的奇丽?

a,教师出示文字课件:“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b,能否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从“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和“山阴道”这几个词谈了自己的理解)

c,练读这句话。

(3)下面听老师朗读这两句话,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通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会儿请你描述一下。

①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说话)

③教师出示景色奇丽的相关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奇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地读一读?

a,一名学生读。

b,齐读。

c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

d,学生背诵。

2,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丽?让我们接着交流。

(1)教师出示文字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唉,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

(3)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爷爷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

(4)自由练习朗读。

(5)他们这样做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三、联系生活实际。突破重难点

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给当时的季爷爷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么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深入理解内容,感受作者心境

1,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儿绽放的清香,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爷爷,所以他说:“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2那我们再看看,当季爷爷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中的“美丽”到底指什么?

3,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地,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

4,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需要同学们读季爷爷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有关介绍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的奇丽

景美

民族的奇特

人的心灵更美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养花景色
养花人
春天是个养花的人
咦,春天!
巧制养花神器
养花让我如此美丽
啊,正是这样!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秋天de景色
哪儿景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