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发挥插图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2009-11-04张晓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小树苗植树造林水桶

张晓华

《走,我们去植树》是四年级的一首诗歌,课本中的插图是描写少先队员在小鸟陪伴下到荒山野岭植树造林的情景。用好插图,发挥插图资源在学生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两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因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下面,请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你们植过树吗?想去植树吗?

生:去年我跟爷爷一起到我们家后面的院子里植过。现在小树都开始发芽了。

生:我种过花,就在家里。

生:我没有种过……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土铁锹,扛上树苗,提着水桶,迈着轻快的步伐,向荒滩沟渠进军,和图画中的少先队员一起来植树造林。

师:同学们。加油干呀!小惠干了些什么?

生:我自责挖坑。

师:小亮你呢?

生:我负责培土。

师:哦,大家干得真是热火朝天!瞧,有的扛着树苗见缝插针,有的拎着水桶给刚培好土的树苗浇水,有的虽然手已通红,磨出了水泡,却一点儿也不懈怠。现在,你们能把劳动的场面朗读出来吗?

片段二:

师: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图画,你们发现图上描写了什么情景?

生:是少先队员们去植树的情景。

师:能将内容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春天到了。一群少先队员扛着铁锹,扛着小树苗,拎着水桶,在小鸟的伴随下来到野外进行植树活动。他们的身后是清澈的湖水,绿色的庄稼,还有雪白的梨花和粉红的桃花,真美啊。

师:说得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如果给你选择,你愿意做图中的什么角色?

请以我愿做——因为——来说一说。

生:我愿做少先队员。因为我可以去植树造林。让祖国处处充满绿色。充满生机。

生:我也愿做少先队员,因为这样能够为美化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师: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其他同学还有不同选择吗?

生:我愿做树苗,因为我能够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让百鸟自在飞舞。

生:我愿做水桶,让小树苗喝足水,长得更快。

师:大家都融入到图画中了。带着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评析:两首诗都运用插图进行想象,营造课堂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笔者以为第二则案例更为成功,因为教师不是让学生在脱离现实的凭空想象中虚构情感,编造事实,而是在角色替代中,融入情感。真实表达;在表达指导上,不是让学生零散、低效的自由发挥,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话语表达的平台,让学生说得完整、清晰,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插图资源在学生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如果细加思考,教例二还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是更有童趣。教学中不同角色的选择就如同一个富有召唤力的游戏,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意与语言的提高;其次是更加开放。没有老师过多的束缚,也没有指向性的唯一答案,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主动学习,参与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开放的学习环境,带给学生的其实是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境,因此,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表现自我的真实时空。再次,更显艺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引领,需要富有智慧地进行,让学生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得到滋养,得到启迪,这才是最好的境界。而案例二中,学生自然倾吐,自然表达,快乐体现,真正实现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小树苗植树造林水桶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植树造林作贡献
小树苗活了
小树苗
我是水桶魔法师
小树苗
郴州市开展植树造林“百日攻坚”行动
春天到了,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