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向型农业对汇率和物价的弹性反应和政策分析

2009-11-04常生群

北方经济 2009年17期
关键词:水产品汇率浙江省

常生群

一、引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农业种植结构和供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粮食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降低,而效益农业、出口农业的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浙江省的个别区县。如嵊州、奉化等,当年的农业出口收入占总农业收入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40%、50%以上,一批优势农业的出口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也达到较高的比例。如茶叶、罐头和水产品等。随着浙江省效益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市场特性也越来越突出,生产的进行依靠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农业特点的这些变化,使得重新研究影响浙江省农业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提升,使得浙江省出日型农业的出口成本和生产成本受到十分明显的冲击,2008年以来虽然农业出口收入仍有增加,但利润空间已被大大压缩。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对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升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推动区域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影响农业产值波动的因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在产值方面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居民的国民收入、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资本等;二是在农产品产量方面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农业的自然灾害、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理论研究在从早期的局限于对产量波动的研究转向对产值波动的分析,研究对象也从原来相对客观的科技因素、自然因素等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因素,从而有利于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分析问题。本文研究浙江省农业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时,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对浙江省农业自身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人民币汇率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两个宏观经济因素,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它们对浙江省农业生产的波动效应。为了获得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双对数形式对相应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LnY=a+blnX+cLnZ+resides

为了克服原数据长度不足的缺陷,在回归的基础上,根据残差的特性择机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最大限度使研究接近实际的情形,从而得到较为可信的结果。在数据的选取上,本文对原数据进行了指数化处理,以便于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二、浙江省农业对汇率和物价弹性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两方面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和整理。首先通过对浙江省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细分研究,从总体上把握浙江省农业的不同部门对物价和汇率变动的反应。其次,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茶叶等4种主要农产品,从微观方面把握汇率与物价波动的影响。

在从总量上分析时,资料选取1983-2006年的数据资料,在分析农业部门对外依存关系时选取汇率作为变量,依存度越高,汇率的影响效应越显著,反之则越不显著。考察物价水平的因素时为了更好地考量物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选取的变量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时,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取值,在不改变数据关系的情况下方便后面对结果的获取和分析。为了使用现有的计量工具,需对数据作稳定性检验。在对原数据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除了渔业增长指数外,其他变量在10%的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检验都能较好地通过,但考虑到PP检验较ADF检验在对待随即扰动和异方差方面的良好特性,对yy做PP检验,由下表可见,在5%水平上获得较好的通过。因此。可以认为6个变量在稳定性检验方面都获得了通过。其中,hz、jg、ly、ny、yy、h1分别代表汇率指数、价格指数、林业增长指数、农业增长指数、渔业增长指数和汇率的对数变化量。变化后检验结果如表1。

在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以后,我们借用现代计量统计软件WINRATS,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其分别进行模拟。结果如下:

Ny=0.03044+0.032777hz+0.01404jg+resides,

其中,两个变量的系数都没有通过T检验,F统计量的Significance Level:0.0105。同时RESIDS也没有服从正态分布,但resides的Jarque-Bera:34.494921。为了获得更为接近实际的结果。克服数据样本不足的局限,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在原来模拟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ing技术,重复10000次从而获得关于系数的平均值,见表2。

在重复模拟后得到的结果,汇率的系数为0.0321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系数为0.016704,和原有的最小二乘法的计算结果稍有差别但差别不大,但模拟后的两变量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从而使得更贴近真实的结果。对林业和渔业的分析得到结果分别是:0.261842和-0.062319以及0.372328和0.213415,因此在部门层面上。浙江省农业相较林业和渔业对汇率和物价的弹性较小,这说明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在农业产业的支持政策使农业部门免受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而在林业和渔业层面。汇率都表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物价的作用在三种农业部门都表现出相对弱相关性,这也印证了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上存在相对较多的物价指导。在商品性比较明显的渔业部门方面,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是前两者的lO多倍。而且在对渔业和两因素的拟合分析中。初次就表现出十分良好的特性,在模拟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回归结果。说明浙江省的渔业较农业、林业有更好的市场特性,汇率和生产资料价格每改善1个百分点,渔业增长指数会同时改善0.37和0.21个百分点,而农业和林业部门分别为0.032、0.016和0.26、-0.062个百分点。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三农业部门对汇率的改善都表现出正向的效应,而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方面,除林业部门外,渔业和农业都变现出正的相关性,即市场生产成本升高农业和渔业部门的生产则会得到改善。而从下图生产资料价格和物价的协同图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消费资料价格保持很高的一致性,即当生产成本升高时。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提高,国家对农业生产成本的补贴降低了市场成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市场价格的同步提高,则对农业和林业产值的提高效应明显。而林业弱的负相关性则和其自身有更长的生产周期有关系,因为当期成本提高和林业产品价格提高并不能保证在林业生产周期结束时维持这样的状况。因而。林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对当期的生产行为存在这方面影响。三种农业部门之间的比较也说明了浙江省农业在市场依存度更高的部门里会表现更明显的对汇率和物价水平波动的反应。

在从中观方面分析了浙江省农业对汇率和物价的弹性效应以后,为了更好地考察和了解浙江省农业对汇率和物价波动的反应,就浙江省几个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做一项

单个的分析,以便于从微观角度考察和分析浙江省农业、农产品的对汇率和物价波动的反应程度。

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和研究时所要求的稳定性,选取浙江省4个主要的出口农产品的增长指数作为研究变量,分别是水产品包括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茶叶、水果和蔬菜。其中ez、gz、sz和yz分别代表茶叶、水果、水产品和蔬菜的增长指数。变量的稳定性通过增广的狄克一富勒单位根检验方法,见表3。

可见,在10%的范围内都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因此分别对其进行模拟。在对水产的模拟中,初始值为0.369595和0.293269,但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T值没有通过零检验,残差的JB统计量的显著水平达到了合理的水平:41.2.4%,同时,Skewness和kurtosis值也显著地支持残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为了求得更真实的结果,我们对它同样进行10000次的模拟,克服原变量的数据有限的缺点,模拟的结果得到汇率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系数分别为:0.371090和0.292929,零检验则全部通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对茶叶、水果和蔬菜进行回归和模拟,得到的结果分别为:茶叶为0.174246和-0.273973、水果为-0.124731和0.589244、蔬菜为0.087762和-0.239792。从具体的结果来看,人民币贬值对浙江省水产品、茶叶和蔬菜的生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正向作用对水产品和茶叶来说尤为明显,说明浙江省的水产品和茶叶外向型特点更加明显,这和浙江省这三种农产品的特点也是相吻合的。其中,茶叶的出口依存度已经接近了50%,而水产品和蔬菜的出口依存度也达到了10%以上。因此,当货币贬值时可以增强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出口,获得更多的出口收益。水果由于不是浙江的优势农产品且竞争力和山东、广东等农业大省相比较弱,而表现出对人民币弱的负向反应。即人民币升值则水果产量和收入增加,而贬值则减少,这说明水果类产品的销售大多集中在国内市场。随着人民币的贬值,来自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水果的进口价格提高,国内竞争力减小,国内水果销量增加,带动水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同时,从近年国内水果市场的基本形态可以看出,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水果的价格不断提高。同时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水果市场整体处在供应偏紧的态势。尽管近年人民币在不断升值,但水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在保持不断增长。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方面来看:水产品和水果对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表现出一定的正向反应。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06年的浙江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协同图(如下)。

可以看出。两条线的走势其本是相同的,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的走势是重合的。对水产品和水果的产量来说。当成本和销售价格增长的同时,价格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正向刺激作用相对于成本提高的负向作用来说更加明显,因此,两类产品的产量随着物价水平的增长也随之增长。这里把回归因素等同于零售价格水平时,可以看出水产品和水果相对于价格水平的弹性是十分明显的。分别达到了0.2929和0.5892。而茶叶和蔬菜则刚好相反,分别达到了-0.273937和-0.239792,因为茶叶和蔬菜的生产过程更加注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如化肥、农药,作为外向型农业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投入过程要求也十分严格,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外主要贸易伙伴如日本、美国和欧盟不断提高的绿色贸易壁垒。所以,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会压低相关产品的利润、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减少农民的收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产品的产量和收入形成负面效应。就茶叶和蔬菜来说,前者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反应基本和后者持平,但茶叶在对汇率波动的反应上则明显强于蔬菜。也就是说,茶叶相对于蔬菜来说表现出更多的外向型。从两者的弹性比较来看,茶叶在汇率弹性上是蔬菜的2倍:从外向依存度表现看。茶叶是蔬菜的将近4倍,两个指标是基本吻合的。因而,茶叶相对于蔬菜更受到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

三、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对策

通过对浙江省农业在部门层次和具体农产品的实证研究,以及对浙江省农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经济环境的分析,现阶段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稳定农业收入

从对农业部门和部分农产品的实证分析表明,在部门层面上,对人民币的贬值反应都是正向的。说明外向型农业对汇率波动的反应较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从目前的8.3上升至9.1,可以大大消除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若兑换率上升至10左右,不但可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未来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所有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要想规避对农业的影响。就必须从其它方面着手。由于近年农业出口在拉动农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浙江省十分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特别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方面。因此,稳定农业收入、增加农产品出口收入。一方面要贯彻科技支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培育重点的农产品企业,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同时,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增强对农产品的支持,如出口退税、财政支持、信用保险制度等。

(二)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实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对农产品如茶叶和蔬菜产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随着劳动力、农用机械、电力价格、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对水产品和水果的负面效应也会逐渐显现。

(三)增加农产品效益

发挥大宗优势农产品的效益。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这样不仅在出口质量。而且在数量、价格上都可以有自己的市场话语权。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同类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相互压价的行为而带来的扰乱国内消费市场、在国际市场给进口国实施保障措施口实的问题。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拔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培育种子种苗、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设施、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的补助,降低基地原料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对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生产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农业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意识的指导和培训,使农民从根本上掌握应对的本领。二是加快优势农产品的科研和推广。

猜你喜欢

水产品汇率浙江省
《初心》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