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9-11-04郭洪晶赵玉芬

北方经济 2009年17期
关键词:高新区劳动力集群

郭洪晶 赵玉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新的产业组织形式逐步得到应用,但是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普遍缺少应有的内部创新机制、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创新环境。因此,如何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和传递机制,无论对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还是促进区域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了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分别研究其影响程度。

二、文献综述

仇保兴(1998)从小企业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叶建亮和宁钟(2001)从知识溢出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魏江(2003)对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和技术学习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李凯等(2007)认为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受到技术创新能力、政策环境、知识溢出、企业衍生数、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是指数关系,其中各指标取值如下:

(一)政策环境指标(Pol)。指各国政府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影响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构建政策环境模型:POL=A0+A1+A2+A3。赋值原则为:A0、A1、A2代表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是否为直辖市、省会、沿海开放城市,是则取值为1,否则为0;A3根据高新区被批准的时间差异取值,批准最早的中关村赋值为2,第一、二、三批依次为1.5、1、0.5。

(二)知识溢出指标(Ks)。指在对外进行经济、业务交往活动时,知识和技术的自然输出和外露。计算公式为:Ks=0.3*创业服务中心数+0.5*大学科技园数+0.2*会议数。

(三)企业衍生数(Ed)。2003年企业衍生数=(2003年企业数-2002年企业数)/[(2003年企业数+2002企业数)/2]。

(四)劳动力素质指标(Ld)。用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数在年末从业人员数中的比重来衡量。

李凯基于这4个可量化指标,对2002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分析结果没有解释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是否超过0.8,同样没有解释各个指标的显著性水平。

三、产业集群创新影响因素的验证—以高新区为例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在应用该模型时首先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选取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三)集聚规模对高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

根据散点图呈现的线性关系构建模型:TI=A+B*CO,回归结果见表6、7、8。

回归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32,方差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且自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965,说明集聚规模与高新区创新水平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四)劳动力素质对高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

根回归结果见表9、10、11。

该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22,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拟合性。劳动力指标标准回归系数为0.960,说明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与劳动力素质成正相关关系。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直接的联系。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并在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目前集聚规模、劳动力素质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影响:知识溢出由于多方面的影响以及一些无法定量化的指标使得评价结果表现稍显不足:政策环境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说明了目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而非宏观环境政策。

猜你喜欢

高新区劳动力集群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