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出真经

2009-10-27王育琨

经理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稻盛现场哲学

王育琨

答案永远在现场

一人若从外部接受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思想,必定把自己的思想挤压得缩成了一点点;一人若从自己的体证中得到一些简单常识,常常会成为点醒他人的神灵。2009年过半,两段因缘改变了我对人生和企业的认识。

“现场神灵”降临

人通过接触有判断力的人来提高判断力,使自己对事物洞若观火。

2009年6月,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来北京访问。稻盛和夫是我一直敬仰的经营之圣,他的哲学和理论一直沁润着我的心。能够有机会当面请益,自然开心。从上午开始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他没有多少客套,拉我靠近他坐下来。感谢我为他的新书《人为什么活着》写序。

稻盛和夫问我,怎么会想到给他的书写序、为什么会那么写?十几年来,他的书陆续在中国出版,给他的书写的序、评论文章很多。他看到我对他的哲学理解很特别。他想搞明白,我们未谋面,为什么我有如同见到他一样的切入方式呢?

在从1994年1月开始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我就一直在体会和应用京瓷哲学。在对中国企业和企业人的观察和体悟中,切实感觉中国现在需要这样的哲学。现在我对企业研究的两个理论支点,都是长期品味稻盛经营哲学的结果。

一个支点是带着爱去做人、做事和做企业。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其后的毒牛奶事件,我从稻盛和夫的哲学和中国企业人的实践中,概括出“带着爱去做人、做事、做企业”。这个已经成为我对企业观察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当时写了一篇稻盛和夫带着爱做企业的博客,一天就突破30万点击量。

另一个支点是地头力。金融危机发生,稻盛和夫的理念“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就有了别样的意义。稻盛一手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所凭借的东西,就是“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他提出发展就是不断地解构和建构,启用1000多个阿米巴组织,让每一个岗位最大限度地释放活力和创造力。稻盛和夫概括说:“创业以来,我所做的不过就是无时无刻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场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体系。”这实际上颠覆了美国主流的管理学说。

而一大批中国企业却拜倒在美国数字管理的威势之下,把员工当成一个会说话、会思维的机器,惟独不当成一个能动的主体,一个可以主宰自己的佛陀。稻盛和夫哲学的核心,就是把每一个员工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一切经营判断从作为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稻盛和夫对我的研究有兴趣。他感慨,学习工具和模式可以面向西方管理学,但学习驾驭这些工具和模式的心智,只有从中国国学里面找。他所秉持的经营哲学就是以心经营,这是从中国文化里汲取的营养。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可是一点也不过时。好多日本人想不到这一层。稻盛客气,实际上好多中国人也想不到这一层。日本人把中国国学搬过去,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安心,承当,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改进。日本30年经济高速增长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家和家喻户晓的好产品。中日公司的差距,恰恰表现在缺乏一种做人做事的常清静。

与大师在一起时间飞快流逝。稻盛和夫开始问我的话,为什么我会那样给他的新书写序,还没来得及给他一个直接解释。

我能够体会稻盛和夫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主题的演化是时新的,但有些东西却有着普适的价值。在我那篇《人生的格局》的序言中,我简述了1997年6月的一次身体检查后,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胃癌。他听完医生的宣告,没事似的,继续坐火车去对中小企业家作演讲,演讲后还一起喝了点小酒,深夜回家和平常一样上床睡觉。天上掉下的癌症,没有丝毫扰乱他的秩序。我结尾作了一个点评:“他知道,他的人格、精神、心智和意识体,已经成形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到他,死亡也不能。”

信仰是心灵的绿洲,思索的驼队可永远走不到那儿。我研究任何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常常习惯按照庄子的要求,先行“心斋”。也就是忘掉自我,忘掉解读这个案例和人物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联。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种“人我一心”的研究方式,常常能使我解读的案例和人物有一种现场感。当我在给稻盛和夫写序的那一刹那,我就与他“人我一心”了,我就是稻盛和夫了。

我一下子体悟到,在死亡的阴影突现时,他却能常清静的原因:那是一种“天人一也”的状态,肉体上的死亡也无法撼动。我知道,能够触动稻盛和夫的,不是一些大词或高帽,而是对他“常清静”的理解和诠释。每个时点都是万缘俱足的,关键看当事人能不能进入全知全觉的状态,抓住那个万缘俱足的触点,就可以与天地共精神了。

许多际遇都是偶然的

灵感总是歌唱,灵感从不解释。

2009年5月,一个朋友到重庆缙云山绍龙观参加一个总裁养生班,我碰巧在重庆便去看朋友。之前,我几乎不知道李一道长的任何信息。我对着年轻的李一道长说出了我对中国企业的困惑。

在长期做企业的实践和与一线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西方数字精英管理日渐脱离现场,成为滋生一个庞大新官僚阶层的土壤,成为窒息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对此,中国企业家任正非有着充分的警惕,他登高一呼:“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可是又有多少企业家能够真正体味其中的强音呢?

因为地头力把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聚焦到万缘俱足的当下。李一道长接着给我简略讲解了从《道德经》中概括提炼出的的三重意识,即整体意识、良性意识和颤抖意识。所有人所有的组织,都在天地之间这个巨大的“风箱”里颠扑不已,要想把握住生命的节律,对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用事缠住自己,对一个组织则是要充盈组织的末梢。充盈末梢而不迷失大局,就要有点庄子的清静真常,达到一种全知全觉状态,没有什么分别心去干扰你专注当下的问题。当下的问题与答案永远是在一起的。

李一道长的话一下子让我有了一种被圆融了的感觉。在私下里交流中,李一道长说,你这个长期研究东西方文化的人,恐怕还不知道中国国学有一个体系可以对接你的管理困惑。这个体系不是靠知识的传播,而是靠切实体悟才能了然的。

对这个体悟的机会,我心向往之。

答案永远在现场

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同步。

6月下旬一天深夜,我接到缙云山传出的妙音:李一道长要主持一个身心灵闭关修炼班。9天的时间主要是自己练功:静功、站桩以及无极行走功。

无极行走功是道教的一门基本功法,是“人法地”的重要体现。犹如参孙一旦匍匐在大地上,便会产生巨大力量。道教认为,人们只有与大地接近,顺应大地的节律,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节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个环节中,人们真正能够自主掌握的就是“人法地”。其他环节有许多因素超出了通常人们能够掌控和了解的程度。

行走的要领是调身、调息和调心。身体要立直,呼吸要均匀,意念要放在脚下。要去体会脚接触地面的感觉,一股热气会自脚下升腾起来,贯通全身,气足通经。化精为气,化气为神,精气神就三位一体了。平时我们的意念很少全部放在脚心,天地精华聚集于脚下。我们走动时,师傅在一旁说:“步步莲花,光明自脚下升起,气足通经,百脉俱开。”后来我才体会到,这是行走功的心法,行走时最重要的是要掌控自己的节奏。

对行走功一种发自心底的喜爱,使我越走越快。一脚下去,感觉一股热力上升,真可谓步步莲花,走出一片光明。

企业也是如此。让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充分活起来,就可以冲破许多官僚主义,这是被现代管理学忽视的领域。在行走时,既然足下生风,就可以精气神俱足,就可以冲破背、腿、膝、脚关节的疼痛,那么企业中每一个业务现场充分活起来,充盈组织的末梢,也一定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破企业经营堵塞的经络。正如李一道长所说,“整个系统的末梢被充盈着,最远端的信息畅通无阻,整体循环饱满,时刻洋溢着鲜活与生动。”

对这个发现,我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事情原本很简单,只要在企业的每一个业务现场,在企业的每一个岗位上,都能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永远把现在的做法当成最差的做法,就可以找到通达极致的路径。

答案永远在现场,每一个业务岗位充分活起来,就可以有极大的爆发力,最后气足通经,百脉俱开。这是何等的境界!固然,当企业的每一个岗位都活了,体制的各个端口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和痛感。这些不适和痛感正是变化的开始。只要组织末梢的活力足够强大,就可以冲破体制各个端口的不适和痛感。

通过行走功,我确实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这不是从书本上找来的,也不是转述或翻译权威的话就可以获得的,必须是自己证悟出来的。通往至真的王国没有路标,更没有现成的知识和工具。每个人都必须在头拱地往前走的过程中,觉知自心。若悟自心,则法无不妙。心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

现场有神灵,现场出真经。公司一旦从二手数字回到现场,放下那些成型的概念和教条,培植现场的创造力,必定会百脉俱开,走上一条健康强壮可持续的道路。

猜你喜欢

稻盛现场哲学
稻盛和夫以德报怨
稻盛和夫以德报怨
获取幸福之法
《稻盛和夫:活力》
重组品德课堂“现场”:从生活通达心灵
浅谈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方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