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中的“语文情结”

2009-10-27颜林忠吴传姿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日记生活

颜林忠 吴传姿

大家都知道语文和数学分属不同的两个学科。但是,它们之间不是封闭的。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数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渗透兼容、互补合作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好的语文课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数学教师应摒弃学科的“门户之见”,向语文老师借鉴一些教学理念和策略,来弥补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融合语文,用语文丰富数学,增加数学学习形式,让单一的数学课在和谐中快乐且高效。这就如古人所言的那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数学课上阅读文本

纵观数学课,几乎都是教师一人唱主角,学生附和着教师的“是不是”、“对不对”,课中学生说的机会比较少,读的机会几乎没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阅读”这一环节,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金钥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也要重视“阅读”,并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不妨像语文课一样,让学生先读书,可以放声读,也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他们肯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有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决,学生就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

阅读时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然后教师引导评析: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读书后的感受。学会读书,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本节内容,写下有关解题思路的批注。通过交流,学生大多可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比的应用”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步骤。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份数。

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学生通过自学、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弄清以上内容,就已经说明学生读书有了收获,这个收获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读书交流的结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在读书中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何愁学生不喜欢数学。

当代杰出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阅读能诱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道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不是语文学习的“专利”,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数学课中学习歌谣

饶有风趣的歌谣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因为它浅显、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易记忆,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对小学生尤为适合。当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经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而产生“厌学”情绪时,我就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歌谣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出来,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变枯燥为有趣。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有时也自己编几句,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后,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的脉络,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我把课堂结语设计成如下歌谣给学生:

圆柱表面积,计算真容易,

先算侧面积,再加底面积,

底面个数有差异,请你一定要辨细,

一般圆柱算两底,水桶无盖算一底,

通风管不要算底,您说容易不容易!

这样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数学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记忆,也给数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一些数学歌谣,也因此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数学课上也用修辞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单调平淡、乏味枯燥、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要么加、减、乘、除,要么abc、xyz,教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总是头昏脑涨,听得一头雾水。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移植语文科的一些方法,让语文修辞“跑”到数学课堂上来,很好地突破了这个难题。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大部分中下学生对于“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这一规律往往是百思不得其解,更别说灵活运用了。在教学中,老师巧妙地将拟人比喻的修辞纳入乘法分配率:(a+b)×c=a×c+b×c,用语文教学中的(爸爸和妈妈)爱我=爸爸爱我和妈妈爱我。它表示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爱就是乘。老师还诙谐地说:“以后乘法分配律就叫爱的定律吧!”一段时间后,学生应用这一知识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不同的人,对数学的理解是不同的,理解数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节课里,数学与生活的神韵何其相似。开放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个性化理解和记忆。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结合不同知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修辞”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学习氛围将更加活跃,数学课堂就会更加有效。

数学课后学写日记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分析实际问题,再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日记”去观察生活,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日记还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教师通过读、改学生的数学日记,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改进教法,又能密切师生关系。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的情况,写一篇有关百分数知识的日记。两天后,阅读学生的日记,发现学生的视角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则日记:……到华榕超市买东西。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好消息,买衣服一律打九折,买奶粉打八五折……”九折就是90%,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八五折就是85%,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我走进超市里面,拿了一盒牙膏,看见上面写着比以前增加二成,二成就是20%,表示现在的量是原来量的120%。……这时,爸爸说:“现在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有很多很多,比如合格率、出油率、出勤率、及格率、发芽率等都要运用百分数来解决。”买完东西走出超市,心想:百分数的用途真广泛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从学生的日记中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日记的内容完全汲取了语文习作中的有感而发的精神养料,有的是放学路上看到的;有的是在游玩后想到的;有的是在刚想喝饮料的一瞬间想到的;有的是在刚要休息时产生的思想火花;甚至在伤心时也想到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情感……数学日记,让学生走进了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是有灵性的,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日记不仅记录着孩子们瞬间的心灵闪动,同时在他们内心深处留下了数学的烙印,能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生活,有效地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日记,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孩子拿起笔来写数学日记吧,数学日记可以给他们一双数学的慧眼,体验数学生活,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丰厚回报。

总之,数学教师要主动加强对各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渗透的理解,冲破数学教育的“围城”, 打破学科“壁垒”,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或“延伸点”,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数学教学要整合教育资源,借用其他学科的元素,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课日记生活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